摘 要:初中学生学语文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其中的文言文成了横在学生心头的大山,高不可攀,望而却步。如何帮助学生铲除那座大山,需要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关注课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让他们树立信心,从容面对。
关键词:分组教学 初中语文课堂 实践
一、引言
我们的学校地处城乡交接处,学生有百分之九十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民工的孩子,他们的生活状况大多中偏下,学生成绩良莠不齐。究其原因,主要问题在于父母忙于生计,无暇顾及,从小忽略了对孩子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学习意识淡薄,一般的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效果甚微。
二、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语文是影响学生一生的一门学科,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在整个教学中的地位可想而知。在新课改的大力推动下,初中语文在课程定位、教学管理、课堂教学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仍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现在的学校普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其教学内容、教学安排、教学要求等都围绕着中考指挥棒转,把抓成绩、出成绩作为教育教学的第一目标;教师则对新课改要求下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理解不够透彻,不懂得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忽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以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到压制,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
三、分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一)分组
根据需要把学生分成4人、6人不等的小组,每组学生按学科成绩ABC三类均匀搭配,以起到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带动、学习和补充为目的,从中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当不同层次的角色,充分挖掘各自的自主学习能力,完成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有效避免学生过早的出现分化现象。
(二)教学
如教学古文《河中石兽》,通过多媒体投影展示,要求同学自主翻译课文、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并完成一组题目。每一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合作,组员不懂的问组长,组长无法解决的,就把问题写到黑板上。完成后,各小组在老师的引领下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这个环节中,学生可以质疑、讨论,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教师从中点拔。其间能够帮助其他组解决问题的小组可以加分,小组之间最后综合评定哪组优胜,予以奖励。
(三)效果
分组教学可以让每个同学都有事做;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派相应的任务;每个小组的A类生帮助B类、C类生共同提高。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培养了小组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了合作与竞争意识,促进了全体学生的整体发展。同时,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有利于新课标的实施。
经过实践,原来上课不用心听的孩子也参与起来了,在小组的带动下,逐渐掌握了学习古文的方法,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作业情况大有好转,对古文学习的信心增强了。
四、分组教学模式的观念转变
(一)转变教师观念,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在上面拼命讲,学生在下面被动听,长此以往容易造成学生厌听、厌学的现象。现在在新课改之风的吹拂下,这种情况虽有所改善,但教师也不至于在课堂上提几十个问题让学生回答个遍。针对初中孩子比较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教师不如转变一下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把对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的重点放在如何激发和组织学生自主地探索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如在古文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查阅字典,翻译句子,互相合作,让学生“动”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另外,适当的竞争奖励机制,能促进学生的学习,使其成为一种内驱力。
(二)转变学生观念,发挥自身潜能
大多数学生从小接受的是传统的课堂教学,他们的观念还停留在“只听讲不探究,只练习不实践”的阶段中,依赖老师,被动接受。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学理念的更新,学生的学习观念也要发生转变,要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要学会制订学习计划,学会思考,学会自主解决问题,成为学习的主人。如课堂上积极参与,互相配合,请教同学,勤于笔记,逐渐地从被动到主动,慢慢发挥自身的潜能,相信即使是落后的学生也很容易追赶上来。
五、总结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总设计师、总指挥,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善于发现并改正出现的问题,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创新,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 罗守超,在合作与探究中学习——中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党报,2006,(3)
[4] 《給教师的建议》,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5]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何意萍(1969—)女,浙江宁波人,宁波市孔浦中学,本科。研究方向:中学语文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孔浦中学
何意萍(收)联系电话:13056786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