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克服策略探究

2015-05-30 12:08潘婷婷
求知导刊 2015年20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院校高职

潘婷婷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发展进程中诸多因素阻碍着高职教育发展的步伐,困扰、动摇着从事职业教育教师的信心与信念。在教学质量备受关注的宏观背景下,如何干预和克服高职教师的职业倦怠,已经成为影响教学质量、教师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也逐渐成为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职业倦怠是由工作情境的内在与外在因素,经过一段时间的交互影响,日积月累而形成的。教师职业倦怠状态具体表现为教师常常出现疲劳感,对教学工作感到负荷沉重,易怒易躁,情绪上缺乏活力,出现衰竭和无助感;对社会交往拒绝,对学生拒绝、排斥、冷漠和厌烦,对工作中的问题常常束手无策;对教学失去信心和热忱,感受不到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工作中出现无助感,等等。

1.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分析

(1)社会因素。虽然国家加大了对高职教育的投入,但是整个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识仍有偏见,社会认可度不高,对教师职业认可度和利益回报率也不高。家长把高职教育作为考生考不上重点或普通本科院校的无奈之举,学生认为就读二三流的高职院校是没办法、丢面子的事,是父母逼迫的选择,甚至想中途弃学。教师满腔热血投身于教学育人行业,而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偏低的现状造成的对比和落差极大,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教师职称评定对教师科研的高要求使教师在教学任务繁重的情形下,还得忙于搞课题、写论文等,这使教师科研压力大,业余时间少、休息时间少,身心不能得到及时放松和休息。而且,教育主管部门对高职院校科研扶持力度不够,对高职院校教师和普通本科院校的申报课题等要求标准一致,没有特别的政策扶持。因此,高职教师缺少明显的竞争力。面对繁重的科研压力和教学任务,高职教师身心疲惫,导致工作出现倦怠。

(2)学校因素。高职院校不断扩招,学生数量不断增多,教师教学任务不断增加。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习积极性不高、厌学,成天沉迷于手机,导致教师教学过程中出现挫败感和无能感,无法实现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双赢局面,更谈不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的转化。

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学校还将科研和班主任工作纳入了教学业绩考核评价系统。教师必须兼顾教学、科研和班主任工作,任务繁重,筋疲力尽。而且,教师生活比较单一,圈子比较小,无法及时排解压抑和消极情绪。偏低的工资待遇和不公平的分配制度造成教师工作积极性不断降低,越来越消极,逐渐产生职业倦怠,甚至导致少数老师擅自离职现象。

(3)个人因素。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不断提高,教师在学校充当教师、学生的朋友、父母、心理辅导员等多种角色。高职教师还要正确处理学生、学院领导、同事、家长以及家庭的关系。教师的角色冲突和自我期望值过高,难免出现难以应付、心力交瘁的局面。久而久之,教师就会处于前途无望、极度职业倦怠而不可自拔的境地。

2.改善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1)重视发展高职教育,切实提高教师地位。国家在加大高职教育重要性宣传和投入的同时,也应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使“尊师重教”的理念落到实处、深入人心。教育管理部门應该加强对高职院校科研扶持力度,可以将高职院校教师教学科研课题申报单列出来,让他们能在同一起点和平台公平合理地竞争。

(2)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关注和管理。在管理上,学校应“以人为本”,增强民主管理,让一线教师积极参与学院的一些政策措施的决策,能提出合理化建议,不断增强教师的归属感。学校分配方案应向一线教师倾斜,适当增加教师的收入。在专业发展上,学校应多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培训、进修的机会,多组织教师参加教学研讨和交流。在评价体系上,学校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有利于教师形成良好的竞争心态。对于一线教师,学校也可以采取“形成性评价”的方式记录教师的成长,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和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业绩。教师的师德、教学、科研、态度等都应该、也可以量化作为评价教师的参考。

(3)教师的自我调节。首先,教师应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适应教育现代化的挑战。教师只有加强专业学习,提升自我专业素养,才能不断胜任教学工作。其次,教师应不断丰富业余生活,不断调适自我身心,做到心态平稳,从根源上寻找、消除产生职业倦怠的因素。最后,教师应该提高对职业倦怠普遍性的认识,不断掌握缓解工作压力和消极情绪的方法,不断增强自身的抗压能力,培养积极向上的工作和生活作风。

职业倦怠是高职教师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教师的职业倦怠直接关系到国家人才的培养、教师的身心健康和专业发展。因此,国家、高职院校和教师应该积极预防、缓解、消除教师职业倦怠情绪,促使教师积极投入教育事业,创造出辉煌业绩。

参考文献:

[1]蔡慧君,雷玉英.论教师职业倦怠[J].教育探索,2004(01).

[2]于 萍.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与工作价值观、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3]王永琳,王惠萍,王 晶.高职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的关系研究[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8(03).

(作者单位:江西卫生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院校高职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