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岩
摘 要:通过分析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论的基本观点,以当前新课改为大背景,着重探讨了结构主义教学论对语文教学的一些启示,并指出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结构主义教学论;语文教学;启示;问题
一、结构主义教学论的理论观点
结构主义教学论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教学内容,以发现法为教学方法,大力培养学会学习、善于创新的创新人才。基本结构主要指学科中的基本观念、基本原理、基本法则及内在规律性,学习事物的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联系的。布鲁纳十分强调基本结构的学习,他认为只有学好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懂得基本原理,才能更容易理解学科知识,才能通过适当的训练,缩小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之间的间隙。
二、结构主义教学论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1.语文教学应倡导发现法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语文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学生发散性思维、深刻性思维、聚合性思维综合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最高思维方式。布鲁纳倡导的发现法在语文教学中具体表现为:教师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自己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自行探索给予解决,从而创造性地学习语文的方法。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发现法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我认为有以下两点。
(1)创造性地利用语文现有教材
虽然我们现有的语文教材在选材、编排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教材改革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目前最值得我们做的就是创造性地去设计教材、利用教材、发掘教材。我们可以把语文课堂变为“表演舞台”,变为“游戏场所”,可以把语文教学带进日常生活,从而让学生更自主地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比如,教学《项链》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赏析课文前先为本文写一篇续文,写路瓦栽夫人得知真相后的情况。带着问题,学生会自觉地去探究文本:梳理故事情结,研究人物性格等。
(2)科学有序地组织语文课堂讨论
在课堂教学中,科学有序地组织课堂讨论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讨论中,学生的主体性能得到最大的体现,创造性思维的细胞就很容易被激活,从而运用独到的眼光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科学有序地组织语文课堂讨论,需要教师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讨论环境。只有在良好的氛围与环境下,学生在课堂中才能消除紧张感、焦虑感与压迫感;也只有在民主和谐、师生平等对话的课堂中,学生才能张扬个性、释放潜能。因此,教师要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给学生以精神上的鼓舞和心理上的安全,使学生热情更加高涨,思维更加活跃。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敢想、敢说、敢问。
2.语文教学应训练直觉思维以培养语感
(1)训练直觉思维,以培养语感的必要性
语感是听、说、读、写四项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语文素养之一。在心理上它具有直觉性、同化性、整体性和情感性等四个特点。
正如语言大师萨丕尔所说:“语言是千千万万个人的直觉的总结。”直觉思维与语感密切相关,在语感形成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通过培训直觉思维来培养语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演说家的即兴演讲、作家的神来之笔都是浓缩的思想在瞬间的释放与展开。作为一个整体,思维在转化为外部语言之前,基本处于直觉状态中。加强训练直觉思维,就能使思维瞬间负载更为丰富的思想内容,更好地促进内部语言向外部语言的转化。
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语感的培养,而语感培养的关键正在于直觉思维的培养。
(2)训練直觉思维,以培养语感的方法
鼓励想象与联想,诱发审美情感。语言的魅力不仅表现在其单纯的字面意思中,更表现在言外之意中。读者若能以敏锐、深切的直觉思维感悟其中“可解不可解”的高情远韵,那读者便有了很强的语感了。比如,朱自清《荷塘月色》中写道:“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当读完这个句子,肯定会有学生问:“荷叶的香气怎么能像‘高楼上渺茫的歌声?”通过学生的思考发现、教师的引领,相信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这里原来是运用了通感、比喻的修辞手法,其作用不仅能让读者展开联想,还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仿佛真的能嗅到那种香气似的。所以,只有以学生审美情感为基础,并插上想象与联想的翅膀,直觉思维才能飞得更远。
三、结构主义教学论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强调语文学科的基本结构,但不要忽视人文性
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语言文字不是单纯的符号系统,而是一个民族认识世界、阐释世界的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它与深厚的民族文化联系在一起。语文教学就是要求语文教师将丰富多彩、有血有肉、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教给学生,并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人文教育。所以,教学中,语文教师不能只顾教授语文学科的基本结构,片面强调其工具性,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人文性。
2.强调发现法教学,但不要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发现法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但很多教师并没有很好地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而是经常处于一种尴尬被动的地位。教师应在学生思维模糊处启发,使学生的思维清晰深刻;应帮学生在思维的阻碍处启发,使学生的思维活跃畅通;应在学生兴趣的减弱处启发,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应在学生探究的停顿时启发,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作为教学中的主导,教师必须丰富教学经验,提高专业水平,只有精通于本门学科,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指导作用。
3.注重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但不要忽视引发内在动机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基本都会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但多数教师只会强调外在动机,很少思考并引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布鲁纳认为:“按照理想,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而不是诸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外来目标。”他强调培养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认为学生只有对学习本身感兴趣了,才更有利于自主、探究及可持续学习与发展。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利用表扬、竞赛、评分等外在的形式鼓励学生外,更要通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新鲜感来培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比如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兴趣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等等。
参考文献:
[1]布鲁纳.教育过程[M].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
[2]钱丹洁,张伟平.新课改视野下的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再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1(11).
[3]熊成钢.中学语文教学应训练直觉思维以培养语感[J].天津师大学报,1997(04).
[4]何克抗.谈语文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2.
注:此文章为海南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大学教师执教能力提升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