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数式是高级语言

2015-05-30 10:17王翔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20期
关键词:化简算式运算

王翔

【摘要】 代数式是人们为了表示数量而创设的一种高级的语言工具,它代替具体数值表示不确定的数量,所以应该看成 结果;它产生于算理,又可以看作算式. 它是语言,就应该简洁,所以它的运算其实就是化简,它的约定俗成应该合理有序. 明确代数式的语言属性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

【关键词】 语言;结果;算式;运算;化简

代数式是一种实用、简洁的高级数学语言,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必备的工具. 代数式,顾名思义:代替数的式子,就是用它代替具体数值去表示数量,既然是代替具体数值来表示数量的,那么就应该理解为结果;而从其由来说:代数式是由运算符号串接得到的,所以它又可以看成是算式. 综上可见:代数式具有“结果”“算式”的双重性. 正是这种“双重性”,使得代数式能够用已知代替未知、用具体代替抽象、用特殊代替一般、用有限代替无限. 即是说:它可以无所不能地表示任意的数量. 从这一意义讲:代数式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产生的一种特定的语言文化.

既然代数式有如此的重要性,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掌握并运用它呢?

一、依据代数式的“双重性”,切实把握“代数和”的内涵

为了准确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人们引入了负数,引入负数以后,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加减法就辩证地统一成了加法,这样使数量的表示更为简洁了,也就导致了具备“代数和”形式的代数式成为一类较为特殊、多见的代数式,对于这类代数式,一定要从“结果”“算式”两个方面去理解、把握,才能真正轻松地掌握它:“和”是加法运算的结果,把加法“算式”中的加号省略,就把它“同化”成了“结果”. 先看最为特殊的,“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如:-3 + 2 - 5 + 4 + 8 - 9 - 6,把它看成算式时,可读作“负3加2减5加4加8减9减6”;而理解为结果时,就应该读作“-3,+2,-5,+4,+8,-9,-6的和”. 这里不妨先按“结果”来理解,明显看出其中的负数有:-3,-5,-9,-6,其余的都是正数,再运用运算律,把负、正数分别结合(最好把负数结合放在前面):-(3 + 5 + 9 + 6) + (2 + 4 + 8) = -23 + 16 = -7,对于带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可以通过“转”(化“减”为“加”)“省”(省掉加号)“同化”成“代数和”的形式,若这样处理并把它固化成一种特定模式,学生再处理此类问题时,就会感觉思路清晰、操作步骤明了、简单. 推而广之:多项式也就是“同化”后的“代数和”.

二、依据代数式的由来、结构,准确把握代数式的科学分类

代数式是用运算符号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在所有的这些式子中,又以乘号连接的式子最为简短.特别地,乘号还可以省略,故把数和字母的乘积(直接“同化”为结果)组成的式子称为单项式,积(不说算式)中的数字因数称为它的“系数”,所有字母因数的指数和称为它的“次数”. 整式中的另一类——多项式(且看成加、减号连接的吧),是几个单项式的和,关键是要按“代数和”去理解(上文已提到),当把多项式解读为若干单项式的“和”时,能够十分清楚地看出:多项式的每个项、特别是每项的符号、每项的次数、整个多项式的次数.

再有除号连接的,有的是单项式,有的却是分式,分式最根本的特点:分母中含有字母.

最后还有根式,初中阶段主要是二次根式,它属于无理式;整式、分式统称为有理式.

三、从代数式的语言属性,透彻把握代数式运算的本质内涵

代数式既然是表示数量的语言,其本质特征就应该是简约、明了,这一属性就决定了代数式运算的实质:对代数式进行整理、化简,最终把它处理成最为简约明了的结果.

乘方,一种特殊的运算,求几个相同因数积的运算. an也是一个代数式,不能继续化简时,它就是最简结果,此时应该读作:“a的n次幂”,表示n个a相乘的结果:而需要继续化简时,就把它看作算式,此时应读作:“a的n次方”,表示n个a相乘,在处理具体题目时,先看成幂确定符号;而确定绝对值时又看作算式:用乘法去计算幂的绝对值.

再分门别类说说一般代数式的运算吧:

(一)整式的加减

整式包括单项式和多项式,整式的加减运算,先按加减的意义列出算式,此时要注意:多项式必须要用括号“包”起来,再通过去括号,把它“同化”成一个形式上的大“多项式”,该大“多项式”能否进一步化简,关键看其中有没有同类项,有,合并化简;没有,直接看作结果. 可见,整式加减的实质:先“同化”为大“多项式”,再合并同类项,使结果最为简约明了;没有同类项的,整理“同化”成的多项式就是最简结果.

(二)整式的乘法

1. “单项式乘单项式”,系数和字母因数分别相乘,特殊的“单项式自乘”,书中定义为“积的乘方”,感觉不如直接定义为“单项式乘方”,这样便于强调:系数、各字母因数分别乘方.

2. “单项式乘多项式”、“多项式乘多项式”都是利用分配律,把它们转化为“单项式乘单项式”. 由此可见:“单项式乘单项式”是整式乘法的基础.

3. 乘法公式 特殊的多项式乘多项式

(1)平方差公式:(a + b)(a - b) = a2 - b2,

(2)完全平方公式:(a±b)2 = a2 ± 2ab + b2,从公式的结构形式可以看出,它们都是以“结果”的形式来命名的,这会使人感觉很别扭,因为几乎所有的公式变形都是以“初始形式”来命名的,另外,还会与“因式分解”中的相关公式相混淆:一个公式变形的两个不同方向叫同一个名称,表述确实方便了,但在学生没有十分明确变形的目的时,该选择公式的哪个方向,对于他们来说确实是十分懵懂而难辨的. 反之,如果能从变形的不同方向依据“初始形式”分别命名,学生在理解、掌握、运用时自然要清晰自如得多.

那么到底该怎样分别命名会更好呢?不妨把a2 - b2 = (a + b)(a - b)从“初始形式”就叫做“平方差公式”,而把(a + b)(a - b) = a2 - b2从“初始形式”叫做“同异公式”:两个项数相同的多项式相乘,一部分项完全相同,一部分项符号相异、绝对值相同(不止两项的也可以具此特征来构造成“同、异”的形式),其结果等于:相同部分的平方减去相异部分的平方.

类似地:直接把a2 ± 2ab + b2=(a ± b)2依“初始形式”命名为“完全平方公式”,而把(a ± b)2 = a2 ± 2ab + b2依“初始形式”称为“多项式平方”. 确定命名为“多项式平方”有诸多好处;首先,依“初始形式”定义,符合数学规律,使人感觉顺畅、自然;其次,从不同方向分别命名,让学生掌握起来清晰且简单;再次,非常贴合多项式的意义,不论括号内是加、减号连接的,其实都是多项式;最后,括号内的项数还可以不受限制,当多于两项时叙述为:多项式平方等于:多项式中每一项的平方和,再加上它们两两乘积的二倍(此时,一定要弄清楚多项式中每一项的符号哦).

(三)分式的有关运算

分式本质上是整式相除的产物. “整式除以整式”,结果有两种可能:整除,结果是整式;不能整除,结果就是分式. 既是结果应该最简吧,怎样才能达到最简呢?约去公因式呗,而要找出公因式,前提是要把多项式化为整式的乘积(只有相乘才有“因”式呀). 由此可见;分式运算有个基础技能—分解因式.

关于分解因式,首先要明确它的目的:为化简找公因式而做的必要的变形(是以退为进的操作);其次要明确它的本质:把一多项式化为若干整式的乘积(化“和”成“积”);再次明晰它的操作步骤:一“提”二“套”,提公因式实际是“单项式乘多项式”的逆变形;套公式上文已提及不再展开.

1. 分式的乘除 分式间再乘除,遇“除”化“乘”,统一成乘法,再约去公因式,当遇有多项式时,要先分解才能确定公因式,然后分子、分母分别相乘.

2. 分式的加减,类比分数的加减,只是要特别注意其中“因式”的处理,公约数不分解可直接看出,公因式必须要分解才能看到.

(四)二次根式的有关运算

还是先说一种特殊的运算—开方:求方根的运算叫做“开方”,开方得到的结果叫做“方根”. 显见,这里的“开方”和“方根”采用的是循环式定义,这本身是不科学的,但揭示了它们之间的依存关系:开方是一种求方根的运算;方根是开方得来的结果.

开平方求得的是平方根,开立方得到的是立方根,立方根的规律非常简单:每个实数都只有一个与之同号的立方根,反过来可以说,每个实数都可以开立方;而平方根却要复杂得多:负数没有平方根,零有一个平方根是它本身,正数有两个互为相反的平方根(零的平方根和正数的正平方根又叫做算术平方根),从开方的角度说,负数不能开平方,正数开平方有两个结果.

二次根式:

(2)二次根式的加减 先利用(5)(6)两式化为最简,再合并同类的二次根式(类似多项式的合并同类项),把结果整成最简约.

代数式是语言,语言自有其科学规范性,代数式的科学规范性体现在它合理有序的约定俗成,像上文对“单项式乘方”、“同异公式”、“多项式平方”的命名,应该会使它的体系更合理有序吧,既然代数式是约定俗成,那么像“代数式是语言”、“代数式的双重性”“代数式算式到结果的同化”、“代数式运算是整理化简”等等,就应该把它们作为约定直白地告诉学生,这对他们掌握代数式这一特定语言大有裨益.

猜你喜欢
化简算式运算
灵活区分 正确化简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有趣的运算
怎么写算式
好玩的算式谜
的化简及其变式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
判断分式,且慢化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