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伟
【摘要】体育一直以来都是各个学校必设的教学科目之一,可见它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而除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也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体育与心理成长的关系出发,分析了高中生心理成长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高中体育与学生心理成长的关系,并对高中体育如何促进学生心理成长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中体育 学生心理 成长
高中体育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科目之一。它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成长,更能够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促进他们的心理成长。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和人们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人们不再只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一改变使得各个学校愈发重视高中体育教学。
一、高中生心理成长现状探析
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们面临着升学或走向社会的选择,心理压力很大,而这一阶段,学生们的身体也逐渐发育成熟。在这个过程中,无论城乡、无论男女,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或心理负担,如不及时进行心理教育和心理疏导,很可能出现严重的后果。
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高中生的心理成长现状相对乐观,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最常见的高中生心理问题有:自责、焦虑、自卑、敏感等等。由于大部分学生在这个阶段身体已经发育成熟,部分学生会产生性冲动,但由于他们对性知识的缺乏,一旦出现这种现象,他们往往会害怕,焦虑,最终影响了学业,这是导致他们自责的根源。在这一时期,部分教师和家长没有进行合适的引导,使得学生对这一现象不了解甚至觉得羞耻。面对学习压力,部分学习较差的学生会产生自卑心理,并变得敏感易怒。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人际关系不佳,与同学、教师之间的关系都比较紧张。除此之外,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意志力都不够坚定,在学习中遇到一点困难便退缩。部分学生学习成绩优异,但性格极为自私,与人协作能力较差。这些都是当下高中生心理成长过程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二、高中体育与学生心理成长的关系
高中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成长有着一定的影响。体育最基本的作用是增强人们的体质,人们只有多多参加体育活动,多进行体育运动,才能保证身体健康,维持生命的活力。除此之外,体育还有促进人们心理健康的作用,但是一直以来,这一作用都被人们忽视了。
体育对学生心理成长的作用,是通过运动改变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来实现的。就这两者的关系而言,人的心理与肢体运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促进作用。一般来说,合理、科学、适量的身体运动,能够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而反过来,人的心理状态,又能够影响人的活动质量。一个人长时间保持运动,不仅能够维持生命的活力,增强个人体质,更能够对生活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而一个人的情绪,又能够影响人的运动质量。比如,一个人心理素质好,热爱运动,并且能够坚持运动,那么他的运动质量就会高一点。而如果一个人情绪消沉,自卑,便会影响他的运动质量。
在高中体育中,如果体育课程相对较难,或者学生自己身体素质较差,学生便容易在体育课程的学习中受到挫折,从而可能产生消极情绪,如自卑、厌学、怀疑自己等等。有些学生由于体育成绩较差,在体育课堂的某方面无出色表现,比如,有的学生由于个子矮,在篮球方面一直没有优势,无论怎么努力都感觉技不如人,便会过低的估计自己的运动水平和运动能力,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整体能力,但又得不到及时的关怀和鼓励,最终导致学生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和挫折感。
三、高中体育促进学生心理成长的探索
高中体育促进学生心理成长,需要教师发挥好引导作用。体育课堂本身是为了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而设立的,但是如果老师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和运用,便可能导致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比如,有的学生由于先天缺陷,对体育活动比较排斥,内心害怕遭到老师同学的嘲笑,这时候老师就应该对这位学生多点关爱,并鼓励他参加体育活动,找一些适合他的项目,而不是听之任之。
对于在体育课上遭遇失败的学生,老师要及时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比如在篮球课上,部分学生投篮投不进去,老师应该纠正他们的动作,鼓励他们大胆练习,而不是一味的进行指责批评,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而对于一些性格比较内向或者孤僻的学生,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团体活动,比如篮球赛、羽毛球赛等等,让他们在参加团体活动的过程中,增加与同学间的交流,学会与人合作,认识到自身性格中的缺点并努力改变,最终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团结协作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应当关注每一个学生,多鼓励,少批评,要适时的对学生进行表扬,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的难度,尽量避免给学生施加更多的压力。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比如学生在学习打羽毛球时,掌握不了技巧,老师不应当直接让学生放弃,而是对他进行鼓励,让他坚持着直到学会为止。这样能够培养他坚韧的品格,在未来的生活中,不会因为遇到一点困难就畏缩不前。
教师在做好引导工作的同时,也要给足学生们自由练习和交流的空间。要让高中体育课充分发挥出缓解学生学习压力、疏导学生心理的作用。要让学生们在紧张的学习压力下,找到一种宣泄的方式,将体育课打造成学生们的交流学习天地。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们爱上体育运动,也能够让他们在参加体育运动的同时与同学们培养感情,交流心得,释放学习压力。
结束语:
总之,要想让高中体育教学有效的促进学生心理成长,最重要的是教师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对学生多点关爱,多点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通过体育运动,让他们养成乐观坚强的性格。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给足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从而培养他们的自立精神。通过有效的体育教学,最终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葛峰.关于高中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探讨[J].教育战线,2012,(6).
[2]李向东.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对体育教学的启示[J].体育学刊,2010,(7).
[3]张涛.高中体育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作用探究[J].体育时空,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