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菲
【摘要】随着2003年,我国《普通高级中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实施,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高等数学教学并没有随之而改变,这直接影响了高等数学的教学效果。高职院校因为生源的原因,这种问题更为突出。因此,高职高等数学的教材应当适当调整内容,避免出现重合或脱节的现象;同时,教师也应该提高自身素质,了解新旧课标的差异;最后,学校要采取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标 高职院校 高等数学 教育改革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计算机逐渐从高端的科技,变成生活的必须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各国都在谋求教育的改革,以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国也不例外。2003年,我国《普通高级中学数学课程标准》(简称为高中数学新课标)的制定,就是对高中数学教学的一次重大改革。
2007年,《高中数学新课标》在部分省市进行试点教学,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并于2011年在全国进行推广。与旧课标相比,为新课标而编写的教材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上有很大的区别。在课程体系上,新课标按模块分类进行教学,并且有选修、必修多种形式。在教学内容上,原来的一些知识点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原本是大学课程的内容。可是,大学数学的教学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很多大学数学教师还是按照自己读书时高中数学所学的内容而进行大学数学的准备教学。这就使得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数学的学习产生了脱节。若是在普通高校,由于学生自学能力强,这种缺点可以通过学生自学来弥补,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不会很大。可是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数学基础本就薄弱,没有针对性的教学,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高职高等数学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就高中数学新课标下的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提出若干建议。
二、新、旧课标对比与高职学生特点分析
新课标分类别设计了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学生根据《高中数学新课标》做出不同选择后完成学业,与按旧课标完成学业在课时上有比较大的变化。在新课标中,毕业的最低要求是只要完成必修课系列:数学1-5的学习就可以了,总课时为180课时。而在此之前,文、理科生毕业的最低课时要求分别为324课时和368课时。由于有些高职新生基础薄弱,以毕业为目的,仅进行了必修课的学习,学时严重减少,很多在旧课标中原本可以学到的知识,在新课标中由于是选学内容,并未学习,这就影响了高职高等数学的学习。由于各高中对教学层次要求并不统一,也有些高职新生对知识的学习很全面,很多新课标中新增的原本是高等数学的内容,他们都有所理解,这使得高职学生的数学水平参差不齐,更加大了教学难度。
在教学内容方面,新课标除了增加了算法初步(含程序框图)、推理与证明、框图(流程图、结构图)、数学史选讲、信息安全与密码、球面上的几何、对称与群、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矩阵与变换、数列与差分、初等数论初步、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统筹法与图论初步、风险与决策、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等内容之外,还新增了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等内容,这些内容贯穿于整个高中课程中,并不单独设置,渗透在每个模块或专题中,并要求高中阶段至少各应安排一次较为完整的数学建模、数学探究活动。这样设计的本意是使得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和对数学的理解能力增强,然而却让很多高职学生既忽略了理论的记忆,又未培养出数学思想,加大了高职高等数学教育的难度。
另外,新课标中调整了微积分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运用更加熟练,这就使得学生在高等数学学习初期,对于微分的学习,产生轻视的情绪,然而当进入积分、极限的学习时,一时间不能适应高强度的高等数学学习,从而产生厌学情绪。相对应的,新课标中删除了大学里应用比较多的反三角函数、排列组合等内容,而大学教师以为学生应该学习过,对这些概念的讲解不够细致,经常一带而过。这就使得学生在遇到这些概念时懵懵懂懂,无法掌握要领,本来很简单的问题,变得复杂化,加重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畏惧心理。
三、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面对高职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
1、加快高等数学教材改革
在《高中数学新课标》全面推广的前提下,要进行高等数学教学改革,首先要对高等数学教材进行改革。我国的高等数学课程模式已经几十年没有发生变化,所有的教材都是基于这种模式下编写而成的。在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中,这种模式逐步落后,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当代高等数学教育的需求,因此教材改革迫在眉睫。《高中数学新课标》为高等数学教材的改革提供了指导,针对新课标下的高中教材的内容,高等数学教材在编写上应该对高中数学知识有一定的延伸,在符号和概念上要更加的统一,在章节的编排上需要更加的合理。值得注意的是,要把以前高中数学没有介绍,而在高等数学中又有很多应用的这种知识进行重点的收录,使得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教学,避免“真空区域”的产生。
2、提高高等数学教师自身素质
高等数学教师应避免重科研轻教学,要注重对当前《高中数学新课标》的研究,了解基础数学教育改革的相关信息。高等数学教师要时刻关注高中数学的课程改革成果,掌握新课标下高中数学与高等数学的所有“不衔接”和“脱节”的章节,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加强高等数学的教学效果。
3、使用分层次教学
针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与数学基础强弱的差异性,实行分次层教学的方法,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高中数学新课标》的体系下,各个高中的教学安排无法统一,致使高职新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有很大的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可以减小这种差异,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四、总结
《高中数学新课标》的提出,使高职高等数学教育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对高职高等数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给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想加强高职高等数学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面对新课标下产生的高中和大学数学教材“脱节”、高职学生数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师知识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革,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试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吴耀强.基于高中数学新课标下的高等数学教学现象的分析与对策[J].福建论坛,2008,(8):112-115.
[3]李小春,蔡湘文.论高中数学新课标对大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影响[J].大学数学(基础教育版),2014,(30):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