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オ

2015-05-30 05:30:50闫生鹏��
中国市场 2015年21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问题分析发展现状

闫生鹏��

[摘要]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整个系统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的整体运行产出效率,农村金融的活力也将直接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的控制力。现阶段我省农村金融体系面临发展规模较大并不断改革创新的新局面,但同时也存在农村金融服务亟须发展多样化、农村资金外流现象严重以及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差等较为凸显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金融;发展现状;问题分析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1..188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完善的金融体系是经济成功转轨的基础,同时也是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基本保障。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否能解决好此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我省作为西部重要的农业大省,其农业的发展程度还很缓慢,科技化水平较低,自然条件较为恶劣,但其近年来的较快发展也为大家有目共睹。

1农村金融研究现状

20世纪90年代,我国不断加深市场经济的改革与创新,随着时代的浪潮我省“合作性金融”也在农村逐渐兴起,具有市场化特征的合作金融成为时代的宠儿。格兰特于1996年对农村金融机构进行实地调研,研究发现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农户更倾向于信贷工具,这使农村金融研究进入更深的层次。20世纪末,马克与米克在分析美国农村金融存在的基本特征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增加社区银行(即我国的村镇银行)的可贷款资金、扩大农村资本市场和发展农村次级市场将有效扩大农村的金融供给。

国内关于农村金融体系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且在实际操作中也遇到诸多困难。主要原因在于我国金融市场体系理论和相关法律理论的不完善,导致农村金融理论因占比较小、起步更晚、实力较弱而被边缘化。我省现阶段金融体系主要处在强大先进的城市金融市场与滞后的农村金融市场并存的局面。2008年,马润平在分析甘肃农村金融深化改革的基础上,提出应适度放开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门槛、形成“三金”支持“三农”的合力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2012年,薛晶晶通过分析甘肃农村金融扶贫现状,提出应加强现有农村金融机构的改革创新和健全的法律支持等途径来强化农村金融扶贫的效果,这对我省农村金融的改革发展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2甘肃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现状

2.1甘肃农村金融发展规模

我省农业相对于沿海城市来说较为落后,现阶段金融体系仍然处于以银行为主导的状况,广大的农村地区还未形成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主要以规范的银行网点和非正规的民间借贷为主。根据《甘肃金融年鉴》(2000—2012年)和《甘肃发展年鉴》(2000—2012年)的统计数据我们得出,甘肃省农村贷款总额、农村贷款总额、农村GDP除个别年份有波动以外,其他年份均呈现上升趋势。2000年农村存款总额1357597万元,2011年农村存款总额14671712万元,增长108071%;2000年农村贷款总额1250528万元,2011年8020794万元,增长641.39%;2000年农村GDP仅194.10万元,2011年农村GDP达到67875万元,增长3487%。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是我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同时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健全也是不可缺少的动力。

2.2农村金融体系改革

1978年,我国开始从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有上调农产品市场价格、开放农村市场自由度、开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对当时的经济起到了很好地刺激作用。而后我国加入WTO,并于2002年召开第二次全国金融工作大会,开启了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新局面。

(1)农村信用社改革。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首次与中国农业银行分离成为独立的金融组织是在1979年,直到1996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才标志着与中国农业银行完全脱钩。2003年国务院下发《国务院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提出人民银行将以2002年的试点地区农信社的资产负债率为标准来发放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和专项再贷款,这表示我省的农信社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2004年,我省成为第二批农信社深化改革试点,省长助理米建国提出“立足于服务‘三农来促进城乡和谐发展,着力解决‘资金投入与‘风险补偿”的改革发展目标,切实加快农村金融整体架构的假设。2005年,甘肃省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要求,组织省内87家县级农村信用联社以发起方式入股组成,实行民主管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地方性金融机构。目前,甘肃省农村信用社共有营业网点2265个,员工15000多人,存贷款等主要经营指标跃居全省各金融机构之首;不良贷款大幅“双降”,资产质量持续好转;经营效益大幅提升,经营基础不断夯实;涉农贷款占各项贷款总额的90%左右,位居全国省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之首。

(2)其他农村金融机构的改革。随着农村金融改革的不断创新,我省在全国金融体制不断改革的局面下,也开始在农村建立村镇银行、农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以补充和完善我省金融体系的崭新局面。现阶段,农村金融不再是单一的存贷款业务,已推出形式多样的金融产品以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理财需求,并希望建设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

3甘肃农村金融体系发展存在的问题

3.1资金需求多样化,农村金融服务亟须扩展

现阶段,我省农村经济不再是单一以满足生活所需的作物生产,农村经济经营方式出现以建设厂房、农田承包经营、个体工商户等多样的生产方式,因而对资金的需求也日趋多样化。同时随着我省农业产业化脚步的加快,全省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农村的生产方式逐渐由传统的粗放型生产转变为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化生产方式。由传统的简单再生产转变为现在的扩大在生产,由传统的自我管理转变为以委托—代理为关系的现代管理模式。资金需求不断扩大,根据2006年的《甘肃农村年鉴》可以看出,全省各级投放到农业生产的资金总额达1.78亿元,银行信贷达42.8亿元。政府资金和金融体系的支持成为我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我省用于大型农村发展项目的资金投入也明显增加,这就导致资金使用周期明显变长。

3.2农村资金外流现象严重

近年来随着金融体系的改革与深化,信贷资金逐渐由中小城市向大城市和发达城市流动,减少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其主要表现为银行资金的上存、基层贷款权限变小、邮政储蓄银行只存不贷和农村信用社部分资金用于投资。

资金的上存主要影响因素有利率的变动、政策要求、战略部署及利益驱使等;而基层贷款权限的变小具体表现为基层吸收存款,贷款的审批和发放需上级单位批示,最终基层银行成为上级银行的吸收存款器;邮政储蓄凭借网点优势大量吸收存款,却大量流入发达城市用于信贷,减少对农村经济的支持;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为金融机构的投资行为创造了良好的金融环境,我省农村信用社受利益的驱使,将大量资金用于投资以期获得更好利润却忽视了基本职能。

3.3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差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甘肃作为经济落后的省区,整体金融法制环境不健全、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地区差异大,使得甘肃农村金融没有一个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比如说:存贷款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不能对贷款的信用资格进行较为准确的评判;有些落后地区一个县市都没有设立农户贷款信用担保机构,自然条件恶劣,农民靠天吃饭,农村金融机构基础设置落后且分布区域局限。

4结束语

现阶段,我省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局面不容乐观,期望在我省农村经济较快发展的情况下,能积极构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的农村金融体系,有效地为“三农”经济提供资金支持;在我省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网络逐步完善与规范的环境下,为我省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专业的金融支持,积极发挥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保障性作用和对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引导功能,并最终实现我省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我国经济的成功转型。

参考文献:

[1]甘肃金融年鉴编委会甘肃金融年鉴[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2012.

[2]陈培中部地区农村金融服务现状及对策[J].经济工作,2007(9)

[3]张羽我国农村金融扶贫体系问题探讨[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0

[4]张栖基于SWOT分析的甘肃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研究[D].兰州:兰州商学院,2014.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问题分析发展现状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今日农业(2019年10期)2019-01-04 04:28:15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定位中的问题分析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4:06:52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3:06:04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44:27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51:12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