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曲《流浪者之歌》的历史渊源

2015-05-30 10:48江利
北方音乐 2015年20期
关键词:吉普赛曲式结构民族特色

江利

【摘要】萨拉萨蒂全名为帕布洛·德·萨拉萨蒂,英文缩写名为P.Sarasate, 他是一位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及作曲家。他的创作有着独特的曲式结构原则、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炫技性的特点,被人视为神童的他从小因家境困难而与多姆族的后人吉普赛民族打成一片,因此他创作的《流浪者之歌》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吉普赛民族。

【关键词】小提琴;吉普赛;曲式结构;民族特色

第一节 作者身世

萨拉萨蒂全名为帕布洛·德·萨拉萨蒂,英文缩写名为P.Sarasate, 他是一位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及作曲家。1844年出身于西班牙东北部城市——潘普洛纳的萨拉萨蒂在咿呀学语的时候就已经沉浸在了音乐的环境当中,并且一直受着某些音乐元素潜移默化的熏陶。在萨拉萨蒂能够拿起琴弓的那一刻父亲就开始教他演奏小提琴,在父亲耐心地启蒙之下,从小在音乐方面就展露出天赋的萨拉萨蒂,在他5岁的时候就能够为伊萨贝拉王后表演小提琴演奏,8岁时就开了他的第一场小提琴独奏音乐会。被人视为神童的萨拉萨蒂对音乐的渴求已经让父亲无法满足,于是父亲把他送到了马德里继续学习。在一次为西班牙王室演奏小提琴时,萨拉萨蒂的精彩演绎感动了现场的王后,伊萨贝拉王后当场就送给萨拉萨蒂一把由意大利著名小提琴制作家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亲自手工制造的小提琴,同时西班牙王室还慷慨的承担起了他日后赴法国留学深造的全部开销。

1856年他在西班牙王室的資助下只身前往法国巴黎音乐学院留学,开始了他辉煌的留学生涯。从在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之初,萨拉萨蒂就一直跟随于德尔芬·阿拉尔教授学习小提琴演奏。由于萨拉萨蒂个子比较小,而且手指天生短小,所以在小提琴演奏上不占任何优势,这让刚认识萨拉萨蒂的德尔芬·阿拉尔教授头疼不已,但是萨拉萨蒂马上就打消了阿拉尔教授的顾虑,因为他很好的克服了自身的先天缺陷并且把高难度的小提琴作品演绎的淋漓尽致。萨拉萨蒂拉琴时轻快自然,两手配合自如,让我们仿佛都忘了他手指上的缺陷,他的动作十分迅速准确并且还能保持长久的颤音,在他看来游戏似的演奏,总能给人带来迷人的音色和震撼的音响效果,这仿佛就像音乐根深于他的脑海之中,任由他的弓弦和指尖飞舞。在小提琴演奏上驾轻就熟的萨拉萨蒂仅仅花了一个半学期的时间就将巴黎音乐学院的小提琴课程全部修完,与此同时,天资聪颖的他凭借着勤学苦练的态度还获得了学院器乐比赛的一等奖。他在学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学业也一直都很顺利,因此他除了学习演奏之外,也学习了一些音乐理论和声学以及其他音乐课程,期间还获得过“视听课一等奖”、“和声学一等奖”、“理论作曲一等奖”,这在巴黎音乐学院还从未有过的事。这些丰富的阅历都为他日后成为一名名符其实的小提琴演奏家及作曲家打下了良好的坚实基础。1861年17岁的萨拉萨蒂开始了他的流浪公演生活,所到之处座无虚席,无人不为他的精湛演绎所折服。26岁以前的萨拉萨蒂主要演奏歌剧幻想曲和自己的作品,而26岁以后的他演奏的作品范围就有所扩大,包含了各种风格独特的小提琴作品。萨拉萨蒂可以说是将他的一身全部都奉献给了音乐,并且致力于他热爱的小提琴艺术,因此他一生没有结婚,1908年64岁的帕布洛· 德·萨拉萨蒂于法国比亚里茨逝世,他是法国小提琴艺术史上法国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被人视为音乐界的神童,曾有着“小提琴鬼才”的美誉,被同代人称之为“帕格尼尼再世”。

第二节 时代背景

萨拉萨蒂的家世并不富裕,他所接触的都是一些社会底层的人物,吉普赛人就是其中的一类,吉普赛人长期的流浪生活让萨拉萨蒂倍感同情,再加上吉普赛人有着自己鲜明的音乐风格,这让萨拉萨蒂兴奋不已,于是他经常跑去与吉普赛人一起探讨和交流音乐,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萨拉萨蒂对吉普赛人音乐的理解程度也越加深刻。追溯源流,在众多有着鲜明音乐特征的民族当中,多姆族也算是其中的一支。大约公元四世纪时印度的一个部落居住着多姆族,多姆族同吉普赛人一样,大部分人都是从事自己民族音乐的工作者,极少部分为占卜者,他们都以能歌善舞而闻名,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吉普赛人的祖先是多姆族。

在l9世纪50年代,欧洲刮起了一阵以意识形态为主的浪漫主义精神之风。它最早以期刊、报刊的形式出现在文学领域,而后又席卷了音乐和绘画艺术。其最显著的特点是追求积极、乐观并且富有激情的个人生活方式,极度追捧富有浓烈个性色彩的事物。生活在那个时代的浪漫主义艺术家都对属于自己的爱情传奇充满了想象,而且还对虚幻与现实中的异国情调情有独钟。吉普赛女性自由、奔放的形象,成为了l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美学追求之一。法国著名文学作家维克多·雨果于19世纪30年代初期创作了浪漫主义文学典范之作《巴黎圣母院》,在这部作品当中就生动形象地塑造了一位性格开朗、美丽善良并且崇尚自由的吉普赛女子——爱斯美拉达。

在封建制度和宗教的双重统治下,爱斯美拉达个性张扬的服装、惟妙惟肖的舞姿、感人动听的歌声、清新脱俗的外表、奔放自由的生活方式,极大地触动了所有读者的心灵,引得了许多人为她的命运感叹落泪。生活在19世纪的吉普赛女性虽然都有着鲜明的个性,但她们都热衷于追求自由。这种形象不仅在文学作品中有所体现,同时在许多音乐作品里也有出现,如法国作曲家乔治·比才创作的优秀歌剧《卡门》,歌剧形象地反映了吉普赛人的悲惨生活以及追求个性解放自由的吉普赛女郎。萨拉萨蒂的名曲《流浪者之歌》就是在这样的一种环境当中被创作出来的。

本文主要论述的《流浪者之歌》这部作品它创作于1878年,也可以被称之为《吉普赛之歌》,它是小提琴独奏曲中最为大家所熟知和喜爱的作品之一。吉普赛民族活泼、乐观、率直、能歌善舞且擅长乐器演奏,同时他们酷爱自由、性格热情乐观且放荡不羁,这些都是吉普赛民族的天性,但他们世世代代长期过着流浪卖艺、居无定所的游移生活,日子清苦、社会地位低下、在生活上又遭受歧视。流浪是上帝赋予吉普赛人的自由,但似乎贫困潦倒从来没有远离过这个民族,因此在他们的音乐当中也常常夹杂着忧虑、哀怨的情绪。

《流浪者之歌》是萨拉萨蒂以吉普赛人的悲惨遭遇为创作的音乐素材,采用匈牙利查尔达什舞曲和吉普赛音乐特色为音乐动机,从吉普赛民族生活的环境和性格的几个侧面来充分的发掘他们音乐的特点,同时他还挪用了匈牙利民间音调,使小提琴的旋律性与技巧性得到了相当完美的结合。这也使得全世界的音乐爱好者都非常追捧这首世界名曲。

第三节 创作特点

萨拉萨蒂创作的大量小提琴作品都具有浓郁的西班牙民族特色和匈牙利舞曲情调,他的每一首作品都是其最真实的情感与其琴技完美结合而成的美妙旋律。他还一度把西班牙民族民间曲调改编成了色彩鲜明的器乐作品,所写乐曲生动、活泼的展现了西班牙民族民间舞蹈,栩栩如生,给人无限遐想、身临其境的超美感受。

下面我们就萨拉萨蒂在创作中独特的曲式结构原则、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炫技性来进行阐述:

1.在进行音乐创作的时候,许多技艺精湛的作曲家都热衷于把描写的内容与个性鲜明的表现手法结合起来以便冲破传统、死板的结构框架,从而使得作品的曲式结构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作曲家通过这种全新的创作手法带给观众极为深刻的印象与艺术上的听觉享受。

强烈的主观色彩、对大自然的歌颂、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艺术效果无一不彰显着浪漫派艺术家的追求。先进艺术家们为了使曲式结构更加有效、完美、充分地适应每一个作品内容并且能够使其独特的表达,通常会将自己新的创作手法与他所想要表达的内容相联系,比如“标题音乐”。

大多数以文学和歌剧作品为基础所创作的器乐音乐在表达标题情节时,都不可避免的将传统、老套的曲式思路给打破。伟大的帕布洛·德·萨拉萨蒂便是这样一位敢于挑战和创新的作曲家。他的乐思不再受古典主义时期规范曲式的束缚,他代表着那个时期的音乐艺术家在创作中对老套曲式思路的突破和对新型曲式结构的追求。

在他所创作的音乐作品当中,他总是有意无意地回避一些大型曲式,而是将整个乐思集中于一部小型的作品,他的这些小型作品一般只有六七分钟,但是在这短短的六七分钟时间里,他所创作的韵律变幻就能让人瞠目结舌并赞叹不已。例如我们本文讨论的《流浪者之歌》,这首乐曲的材料组合采用的是并列原则abcd,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萨拉萨蒂在他的作品中总是可以陈述出许多优秀的主题材料,同时也不会显得整部作品杂乱无章。他在《流浪者之歌》中并没有采用常规的三部曲式而是采用了一种并列原则,一种多部并列的贯穿。当然,不管曲式结构如何变换,作曲家们的目的始终只有一个——更好地表达乐曲的内容。

2.萨拉萨蒂从小受家庭音乐和西班牙民间歌谣的影响,这使得他对本国音乐语言感情和熟悉度的掌控是其他音乐家所无法取代的。同时,多年的旅行演出生活也使他接触到了许多世界各地优秀的民间音乐,这无疑也为他的音乐素材和创作起到了添砖加瓦的作用。从乐曲《流浪者之歌》中我们可以看到萨拉萨蒂对民间音乐的运用。

这段谱例向我们展示的是《流浪者之歌》第三部分开头的慢板,这一段的旋律主题取材自吉普赛民族歌谣中的一段。整段旋律线条形象生动地向听众描述了一幅吉普赛人流浪生活的悲惨画面,小提琴E弦上和扬琴C大调高音区轮音的演奏让悲伤的情绪达到极点。根据匈牙利教育家柯达伊考证,这段旋律取材并改编于匈牙利作曲家艾勒海尔·升穆尔迈所创作的民族歌曲,现引原曲谱如下:

从谱例1-1和谱例1-2的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萨拉萨蒂在对民歌曲调进行运用时,只是在原曲上稍微增加和修改几个音符,他通过这种对节奏和重音的变化,就能够把吉普赛民族音乐的精髓体现地淋漓尽致。

萨拉萨蒂正是利用了这部分的后缀小附点以及弱拍弱位的不规则重音节奏型,十六分音符的断奏才如游丝般地将吉普赛人那种既渴望安定,但又无奈四处漂泊的内心情感世界完全的表达了出来。

3.虽然萨拉薩蒂天生手指短小,但这并不影响他超凡的技术演奏能力。有句俗语形容我们这般学生的练琴情况“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老师知道,三天不练大家都知道。”而萨拉萨蒂却相反,他不需要天天长时间的练琴就能演奏出高难度的乐曲。为了满足他高超的演奏技巧,他所创作的乐曲中增添了不少高难度的演奏。

这是从《流浪者之歌》中节选的两张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六十四分音符的急进片段,他在主调C大调的音阶和分解和弦上快速的往上或往下进行,给人一种似流水般通畅急进的感觉。

从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萨拉萨蒂的绝大部分作品都深受他本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与周遭环境的影响。他所处的时代正处于西方浪漫主义艺术的鼎盛时期,打破旧格局、勇于追求新曲式的思路冲击着萨拉萨蒂,革新的时代让他的乐思因此而得以解放。其二,从小家境贫寒,使得他接触到了吉普赛人,让他对吉普赛音乐的形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样也激发他更多地去了解了其他民族的音乐特点和民间音调。

猜你喜欢
吉普赛曲式结构民族特色
隧道工范付春的“吉普赛”生活
和声曲式分析
浅析女高音咏叹调《求爱神给我安慰》的演唱风格与艺术处理
舒伯特《D大调钢琴奏鸣曲》(D850)第一乐章创作特点分析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OP.10 No.2 第一乐章
别离的时候,请不要发出声响
魔法流苏
论维汉熟语的民族特色
我的吉普赛童年
民族特色是创意设计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