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英毅
摘 要:为了指导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正确应对压力,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本文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完善并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注重学业指导、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着力培养社会实践能力等对策。
关键词:民族地区;大学生;压力状况;动力
一、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压力的总体状况
调查显示: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压力状况总体上处于相对正常范围。六成的调查对象认为玩得要好的朋友或者同学“比较多”,学习状况总体上较好,大多数对自身学习状况的评价介于良好与中等之间。择业观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大多数都选择了有利于自身发展作为择业的标准,同时认为个人的价值主要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二、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压力状况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1.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面临的困难
调查发现33.7%在学习和生活上都有困难,22.2%觉得心理压力大。
2.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的交往状况
调查发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在与陌生人的交往时,17.2%会表现得较提防,18.8%表现得较拘谨。
3.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对未来的态度
在调查中,18.3%受调查者对未来感到迷茫,对未来比较悲观的现象还存在。
4.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问题
调查显示,45.6%学习是为了顺利通过考试,5.1%对考试无所谓,这说明学习态度不够端正,需要进一步地加强教育引导。
三、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内在动力激发的建议与对策
1.进一步完善并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减轻经济压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对于因病丧失劳动能力、家庭遭遇重大自然灾害、家庭成员患有重大疾病以及经济收入特别低的毕业借款学生,如确实无法按期偿还贷款,可向经办机构提出救助申请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明,经办机构核实后,可启动救助机制为其代偿应还本息。
这些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为民族地区大学生缓解了经济压力,使得他们在读期间的学费、生活费有了基本的保障。对此,要全方位加强国家资助政策的宣传,高等学校、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普通高中都要加大力度开展高校资助政策宣传工作,特别是对于艰苦边远山区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集中的区域,应组织专门人员,深入基层介绍国家助学贷款、奖助学金等资助政策,免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后顾之忧。
2.注重学业指导,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把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而学业水平是学习质量的重要体现。根据调查,学习压力是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所面临的较为突出的问题。一方面,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有待提高,另一方面,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由于各种经济压力、心理压力的干扰,学习情况也会受到干扰。因此,要加强对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的学业指导,同时注重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正确引导。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缓解心理压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学校应成立心理咨询中心,做好学生的心理普查工作,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定期开展心理教育讲座或交流会,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明确的人生目标。
4.着力培养社会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为了加强民族地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适应社会的发展,学校应加强校企合作,将社会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环节,结合专业实际有计划地对大学生进行培训,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同时,通过参加社会实践,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并在实践中社会责任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添砖加瓦。
(作者单位:百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