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学院“四维一体化”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15-05-30 10:48:04周威
求知导刊 2015年22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

周威

摘 要:通过对“理实一体化课程”及“三维一体教学方法”的对比研究,总结近年来航空学院教学和研究的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航空学院“四维一体化”培养模式,并对该教学模式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对该模式的具体内容、实施办法以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航空服务专业;机务专业;四维一体化;人才培养

传统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是试图结合理论与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而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三维一体教学方法”则侧重于对学生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以及个人素质的培养。二者皆为教学改革浪潮下的产物,皆以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

然而即便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大幅度提高的今天,依然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很多企业抱怨“当今大学生诚信不够、怕吃苦、图安逸、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等。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现行的教育模式严重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进而导致学生能就业却难持久、难提升的结果。

一、“四维一体化”培养模式的概念和目的

1.何谓“四维一体化”培养模式

航空学院“四维一体化”培养模式是在教学改革背景下,通过不断更新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践评估进而提出的在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实践应用能力、个人素质的基础上培养和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新型教学培养模式。

2.教学目的

航空学院无论是航空服务专业还是机务专业的教学都坚持以质补量,理论知识同实际应用知识相结合;坚持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总结并建立了课内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教学相协调、课堂与实作互统筹的教学模式,从而全方位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学生更适合社会的需要。此外,我们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加强学生对航空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学习,尽量结合教学实际和教学硬件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平台,让机务专业的学生能够更多地了解现场设备、接触现场设备、应用现场设备;让航空服务专业的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行业动态、接触行业实际案例、掌握案件处理方式和方法。我们根据行业规范和行业特点以及航空公司等航空领域的用人单位的招聘标准和考核标准制定并执行了航空学院职业素养考评体系,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培养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个人素质的同时能够具备吃苦耐劳、诚信、团队意识和牺牲精神的职业素养。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而且能够提升学生在今后工作中的适应能力,从而最终实现高等学校培养具备一定职业素养的应用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二、航空学院“四维一体化”教学培养体系的构建

如何构建一种不仅能够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又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能力;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从而实现“教”“学”“企”三者有机联系、互相影响且互相渗透的互动机制及教学和培养模式,一直是众多高校探索和实践的研究方向。根据我在航空学院多年的教学经验、不断探索和尝试的多种教学模式,并结合航空学院机务和航空服务两大主要专业的特点,我探索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四维一体化”教学培养模式。其中“四维”是指课程理论体系、建设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建设、学生个人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建设以及职业素养考评体系。而“一体”是指教师、学生、实践场地、企业四者的一体化建设体系。

1. 课程理论体系建设

课程理论教学是所有环节中必不可少的,而课程理论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个人素质和能力、教授方法和方式以及教师个人的行业背景直接决定着课程理论教学的成败。因此,为了更好地体现教师在课程理论体系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基础工作完成的同时,教师本身还需做到以下方面。

(1)了解学生心理,教学有的放矢。掌握规律是认识事物、了解事物以至于运用事物的关键因素,因此在课程理论体系建设中,担当关键角色的教师需要及时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心理规律和动态。只有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投其所好,有的放矢。

(2)改变“填鸭式”教学,丰富教学内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完全背离当今的教学培养目标,与时代脱节,无法满足学生求新猎奇的心理需要。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丰富和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讲解,由原有的单一的“讲”与“听”逐步向“参与性”课堂教学转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掌握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 让课堂内容更具实用性。备课、授课已经不再是老师唯一的教学任务。为了让所授课程更具时代性,及时反映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教师队伍需要在完成基本教学工作量以外主动了解和探索行业特点、行业动态和行业走向。

(4)了解用人单位需求,根据企业用人标准制订培养计划。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现今高校的主要人才培养目标。而此培养目标的实现关键在教师。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计划的良好执行,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教师应该主动了解每年的人才需求变化,及时掌握用人单位招聘标准的变化,并及时根据变化趋势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及企事业单位的需求。

2. 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建设

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是通过实践不断累积而成的,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体验逐步实现的。而航空学院的“四维一体化”教学和培养体系就是以此为核心,无论是教学还是人才培养目标都紧密围绕此核心制订和开展,通过丰富的实践课程和体验活动逐步培养和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实践动手能力。

然而,实践能力的提升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在使学生在实践能力提升的同时更能够举一反三,发现创新,不仅能够解决问题,更能够适应新环境、新技术、新课题。基于此,航空学院先后设置了实验专周、模拟面试、面试技巧、艺能训练、面试英语等一系列实践性课程。这些课程的教学都是依托实验或实践平台设置和开展的,将学习的能力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通过演示、指导、演练、纠正、应用、总结等过程,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的水平和动手能力。而考试的方式更由原有的试卷考试逐步向试卷与应用相结合的考查式考试方式转变,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并不断启发、引导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创新,从而最终达到建设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目的。

3.个人综合素质培养建设体系

影响个人综合素质的因素主要由科技因素和非科技因素组成。基于此,首先从硬件设施设备的改善和增添开始,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提供平台,通过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创新让学生了解社会和企业需求的情况下自愿、自觉、自发地提高个人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在学生高素质的养成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中逐步引导学生开发个人能力,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其次,在非科技因素方面,我们通过课堂讨论、讲座、校园公益活动、走访企业等方式让学生通过“参与其中”的方法切身感受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人才尤其是高素质的人才已不再仅仅是高智商、高技术,而是同时还要在品行、举止、言谈、仪表等方面有所建树的具备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4. 职业素养考评体系

为了让学生提早适应社会,适应工作环境和企业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气质和职业素质,我们还根据企业尤其是航空公司的需求和相应的规定,结合航空专业自身的特点制订和执行了航空分院职业素养考评体系。我们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对学生的仪容仪表、举止言谈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并对其进行打分。此外,为了加大管理力度,我们还将该体系纳入学生培养计划与学分挂钩,管理学生不是主要目的,该体系的执行是为了帮助学生提前适应航空公司的工作环境,在学校期间就培养自身的职业气质和职业习惯,从而在面试过程中给评审留下严谨、职业的良好印象,大大提升了面试的过关率。

5.教师、学生、实践场地及企业四者的一体化建设体系

(1)教师与学生的一体化建设。教学相长,“教”与“学”相互影响又相互依存。二者的互动、互促关系紧密不可分割。我们发现单纯的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教师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和心理变化适当、适时地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计划。因此航空分院的专业老师通过教学理论体系的建设向学生输入新的知识的同时,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通过观察、问询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理解情况以及认知情况。而学生则可以通过教学培养计划方案,在不断地完善自我的同时,各种方式向教学管理部门或者教师本人反映接受的程度和效果,从而使教师不断地从反馈的信息中提高和完善教学理论体系的建设。

(2)学生与实践场地的一体化建设。实践场地或者实训基地是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程度以及动手能力的一种考察方式,同时学生通过在实践场地的各种实验或者实操,不但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而且还能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与小组讨论或者通过问询老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教师与企业的一体化建设。当代的教师必须学会走出教室,走进企业,及时了解企业相关技术、相关理念的更新和更替。因此,我们要求教师每学期至少有4次走出校园,走进企业,通过座谈、走访、参观等方式了解企业最新的技术、信息、用人机制和标准,等等,从而改善和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让理论课程本身具备更强的实用性和实际性。

(4)教师、学生、实践场地和企业的一体化建设。教师通过理论的讲授,让学生从中学习了新的教学理论,而学生通过在实践场地的实际操作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在学生实操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可及时提出并帮助学生更正,从而实现教师、学生、实践场地的完美结合,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根据企业最新的信息情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中心,以帮助学生最快了解和适应企业需求,并据此设置实操内容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最终实现教师、学生、实践场地和企业的一体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郑玉甫,蒋占军,杨桂芹,等. 通信工程专业“三维一体”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0(20).

[2]廖晓中,崔 毅.个人的综合素质因素的动态分析[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2).

[3]汪春蕾.构建“四维一体化”仿真实训教学模式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3(16):343.

[4]徐军辉,刘洁瑜,徐东辉,等.惯性技术“四维一体”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09): 70—71.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
情景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1:58:46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4:18:26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7:11:02
从美术创作论人才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24:53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7:27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15:31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7:52:38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7:49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8:35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