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洋 赵光武 吕尊富 钟泰林
摘要 通过分析种子贮藏加工学课程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对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在丰富和发展教材内容、优化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善考核方法和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为现代种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创新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种子贮藏加工学;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27-351-02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in Seed Storage Processing Science
WANG Yang, ZHAO Guang-wu, LV Zun-fu et al
(School of Agriculture and Food Science, Zheji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Linan, Zhejiang 311300)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d and conducted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course Seed Storage Processing Science by analyzing the status and problems. It had achieved remarkable effects on enric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extbook content, optimization of teaching model, innovation of teaching method and means, improvement of assessment method and cultivation of studentscomprehensive ability, which provided references for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modern seed industry talent cultivation system.
Key words Seed Storage Processing Science;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種子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作物产量和粮食安全。作为种子科学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种子贮藏加工对现代化农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目前,随着世界种业的快速发展,种子贮藏与加工已成为实现种子商品化、标准化以及增加种子科技附加值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农业增产的有效措施,也是种子产业发展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1]。种子贮藏加工学是高等农业院校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的核心必修课程。它是一门研究种子贮藏与加工原理和技术,以及种子在贮藏与加工过程中生命活动规律的应用科学,在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知识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种子贮藏加工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学生通过学习和掌握有关种子贮藏加工的理论和技术,了解最新的种子加工设备和加工工艺,最终达到具备独立设计并实施各类作物种子贮藏加工方案,解决种子贮藏加工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种子贮藏加工相关课程内容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先进性承载着培养种子贮藏加工人才的重担[2]。因此,种子贮藏加工学课程教学应坚持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型的高级种业人才为宗旨,建立相应的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并具有较好的创新性教学方法。笔者就种子贮藏加工学课程目前的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以及如何改革和完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模式等进行了探讨和实践。
1 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课程内容陈旧
随着种子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国内外种业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新的种子贮藏和加工技术层出不穷,导致教材知识老化问题严重。如种子仓库有害生物防治一章中关于仓库害虫的防治方法,其中多数化学防治药剂已经不再或禁止使用,却缺乏最新的仓库害虫防治方法的介绍等。教材内容的滞后性和重复性问题突出,对前沿理论技术和最新研究进展情况介绍甚少,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及时和全面了解种子加工及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以及知识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易造成培养的人才难以满足时代和种子企业发展需要的社会问题。
1.2 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国内种子贮藏加工学课程教学普遍采用的是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即“教师讲解-学生接收”。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成了知识的化身,学生成了知识的奴隶,教学成了知识的灌输。这样的课堂教学就像是“喂食”,教师把“教材知识”放进自己的嘴里嚼烂,然后掰开学生的口,填进他们的肚子里。这种“灌输式”或“填鸭式”授课方法,胃口大的会饿坏,胃口小的撑坏,不对口味的会反胃[3]。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少,也极易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低,精力不集中,教学质量差。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学形式单一,教师也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丰富的内容传授给学生。此外,目前的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缺乏灵活性、多样性和实践性,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3 考核模式不完善
以往的教学考核模式大都是以闭卷考试、实习报告为主,考查的内容也都是以教材内容、理论知识点为主。而种子贮藏加工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种考核方式明显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容易造成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课,考前根据教师划出的内容重点进行突击复习以求应付考试的现象。这样的考核模式只注重结果评价,仅仅是通过最后两小时的卷面测验来衡量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难以体现学生的真实技能,也易造成学生课堂不自觉学习,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4]。
2 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1 丰富和发展课程教学内容
为满足当今种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应及时对种子贮藏加工课程内容进行相关知识的更新和补充。一是在原有教材基础上,如《种子贮藏加工学》(2010年版,胡晋主编,中国农业大學出版社),结合使用最新的种子专业教材,如《种子学》(2014年版,胡晋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并剔除陈旧知识,增加最新的贮藏加工技术及研究进展等内容;二是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和语言优势,将科学研究中发现的一些新结果以及国际前沿的一些新理论等知识作为教材知识的补充转化为课堂的教学内容,从而弥补教材内容滞后性的问题;三是要求教师做个有心人,随时收集并整理在参加种子行业相关会议过程中发现的一些案例、图片、视频等,作为课堂教学之外的延伸和补充内容,如作物学种子年会、全国种子信息交流暨产品交易会等;参观种子生产加工基地和种子加工设备企业等。此外,由于种子贮藏加工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除理论教学部分外,还设有实践教学部分,在教学内容和功能上互为补充,在时间安排上也应合理衔接。因此,根据种子企业对种子加工和贮藏的实际情况,调整了课程内容的讲授顺序,并合理安排了实践教学的时间;如将有关种子清选、干燥章节内容提前讲授,之后立即安排学生到种子企业进行相关内容的实习,以达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连贯结合的目的,使学生更易及时巩固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又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2 使用多元化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2.2.1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采用多媒体技术,并结合常用的黑板粉笔、教具等教学手段,将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内容丰富、直观形象的优势,将一些晦涩难懂的、抽象的知识通过各种形式加以表现。如通过播放一些具体的种子贮藏、加工等视频,采用Flash形式展示一些种子加工设备的工作原理等,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种子清选、干燥等加工过程,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相关原理和机械操作的感性认识,以巩固课程的理论基础知识。由于种子贮藏加工学是一门与实际生产密切相关的课程,很多内容难以用文字阐述清楚,通过多媒体可使学生更易理解相关知识,加深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也为后续实践操作奠定基础。
2.2.2 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环节。单一的教学形式,即“教师讲、学生接收”,容易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限,也限制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低,教学效果差。因此,为改变这种现状,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了“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即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布置相应的自主学习内容,如种子清选、干燥、处理和包装等相关章节的部分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课后自主学习课程内容,并查阅相关资料、视频,明确相关种子加工机械操作原理,整理并制作成课件,最后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和其他学生可自由提问,教师针对疑难问题进行适时引导,采用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的学习方法,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查阅、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发现这种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且学生制作的形式多样的多媒体课件,如iebook、Prezi等也充分展示了其综合能力素质;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让原本枯燥乏味、“教师一言堂”式的课堂气氛变得很活跃。此外,在讲授相应种子贮藏、加工原理章节时,结合事先收集到的详细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并掌握种子贮藏加工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和技术要点,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思考转变,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知识应用能力。
2.2.3 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构建课程实践教学平台。
实践教学是种子贮藏加工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关键阶段。浙江农林大学的官塘农场、平山农场和生物种业中心等实践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条件。此外,学校还积极与校外种子企业、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加工实践平台。目前学校已初步与浙江农科种业、勿忘农种业、浙江省农科院等种子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种子加工教学实践基地。利用这些教学实训基地资源,教师可以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现场教学,把课堂教学活动搬到种子贮藏加工基地,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现场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仪器设备准备、检查,各类种子的准备,仪器的实际操作以及最终的结果与分析,教师只在具体过程中提供指导。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学,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种业人才。此外,这些基地的构建既强化了学生的技能培养,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选择机会。
2.3 完善考核方法,注重能力培养
考核方法是教学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考核方法的改革必须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5]。为改变以往单纯以期末闭卷考试成绩作为最终成绩的考核形式,对种子贮藏加工学课程的考核方法进行了改革。改革后的考核办法要求学生针对教师布置的自主学习内容进行资料整理、制作课件并进行课堂讲解,组织全班学生提问互动并互相评分,课程的最终成绩由课堂讲解成绩、课堂互动提问、实习报告和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共同决定,且期末闭卷考试成绩不超过总成绩的50%。这样的考核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既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也改变了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考前依靠突击复习知识重点便能应付考试的局面。同时,这种考核方式不但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让学生在课后也主动地学习,即由单一的结果评价转变为结果和过程评价结合[6],从而注重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综合应用素质的提高。
3 小结
通过教学改革与实践,种子贮藏加工学课程授课已经逐渐由应试教育向开放教育转变[7],教学效果已有一定提高。授课过程中及时更新知识,补充新内容,剔除陈旧知识,使课程始终保持活力;同时在教学模式上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能力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激发学生产生探索问题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考核模式的改变使考试结果更加客观地反映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学习成效,受到了学生的欢迎。种子贮藏加工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符合新形势下现代种业市场对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人才需求的目标,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应用素质。
参考文献
[1] 江绪文,李贺勤.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种子加工课程改革与实践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1):15-16.
[2] 胡晋.种子加工贮藏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
[3] 陆国栋.教学方法改革的模式与举措[J].中国大学教学,2011(8):14-16.
[4] 何玲,刘树文.园艺产品加工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5):10544-10545,10559.
[5] 陆国栋.关于大学教学中若干要素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9(11):11-13.
[6] 陆国栋.我国大学教育现状与教学方法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3(2):42-44.
[7] 宋文坚,胡晋,胡伟民,王涛.“种子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9(1):11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