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东巴造纸工艺研究综述

2015-05-30 16:42:44闫美霖林立文
2015年25期
关键词:纳西族研究综述

闫美霖 林立文

作者简介:闫美霖(1987-),女,汉族,黑龙江肇东人,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民族工艺。

林立文(1989-),男,汉族,山东临沂人,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文化产业。

摘要:本文以纳西族东巴纸工艺探源、东巴造纸工艺从原料的独特性到工艺的“原始性”等研究主题为线索,梳理了一些国内外学者针对纳西族东巴造纸工艺的工艺本体和工艺发展的现状研究,并反思传承和发展东巴造纸工艺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将东巴纸重新运用于人们的生活。

关键词:纳西族;东巴造纸;造纸工艺;研究综述

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并称我国的四大发明。我国的传统手工造纸工业有过十分辉煌的历史,纸张的大量使用,为我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纳西族的东巴纸作为现今仍被制作和使用的纸张,不仅传承着东巴文化,更是作为东巴文化的一部分,在旅游市场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一、纳西族东巴造纸工艺探源

纳西族东巴纸的最早记载见于《元一统志》:“通安州(今丽江)土产有纸”。晚明的《天启滇志》卷三记载北胜州(今永胜)的土产时说:“纸曰沧纸,坚白稍次叶榆(即大理),售殖无虚日。”清代乾隆年间的《丽江府志略》中对纳西族造纸业的情况及东巴纸的特性有专门记载,虽然这些记载都过于简略,但根据这些记载可以推算,丽江的纳西族在元代就已有造纸业。根据清代余庆远所著《维西闻见录》中记录:“么些(纳西族的旧称),有字迹,专象形,人则图人,物则图物,以为书契。”,亦根据北京图书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央民族大学博物馆和与云南省博物馆等机构所藏年代最早的纸写本《东巴经》所制年代为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可推测东巴纸至少在300年前已被普遍使用。而东巴造纸工艺确切的发明年代,在黄凯存、王蕾2010年编著的《古文明未解之谜》中,经由东巴文纪念馆的老东巴学者口述,东巴造纸工艺确切的发明年代是公元618年唐代时期。

其实,对于纳西族造纸工艺的起源、源流问题都只是处于推测状态。关于东巴纸的发明年代始于唐代时期的推测,在2007年国际行动援助中国办公室编的《保护创新的源泉——中国西南地区传统知识保护现状调研与社区行动案例集》中收录的《纳西族东巴纸》对纳西族造纸工艺的起源,推测如下:1、在唐大和三年(公元829年)南诏将军王嵯巔率兵攻破成都后,“掠子女工技数万引而南”,在被俘的工匠中可能有造纸工人,从而把造纸技术传入南诏;2、从越南、广西一带传入,南诏攻入安南后的南诏统治时期,当地的磨些(现纳西族)是境内的主要民族之一,有可能纳西族先民吸收了南诏国的造纸术,形成了今天看到的东巴纸造纸技艺。而据李瑞泉和杨杰的研究,丽江的造纸业开始于明代天启年间(1621-1627年),是木氏土知府聘请的一位名叫李先常的纸匠来开创的,此研究记录于1988年《丽江文史资料》中李瑞泉和杨杰的文章《丽江造纸》。澳大利亚学者唐立在2000年出版的《云南物质文化·生活技术卷》一书中也认为丽江纳西族的造纸工艺是由木土知府引进的汉族的造纸工艺到丽江的。2007年李林主编的《中国法治发展报告NO.5(2007)》载入的文章《云南东巴造纸的传统于现状》认为,纳西族的造纸工艺不仅是从元时传入到丽江的汉人造纸工艺,而且在与藏族交往的过程中还学会了藏族的造纸工艺,所以纳西族的造纸工艺是汉人的抄纸法与西藏的浇纸法融合以后所形成的。其中纳西族造纸工艺吸收了西藏的浇纸法的观点,在王诗文《云南少数民族古代造纸源流初探(摘要)》中也有初步的探讨。纳西族与藏族交往密切,在交往中学习造纸技术的这一观点,通过赵心愚博士论文《纳西族与藏族历史关系研究》中书写的纳西族与藏族历史关系,可推断其可靠性。李晓岑和朱霞的《云南少数民族造纸技术的调查和研究》一文中除了认为纳西族造纸工艺受到藏族和汉族的影响外,还认为也受到了鹤庆白族的影响,受到影响的是丽江的羊见村。陈登宇通过《纳西族东巴纸新法探索》一文,指出东巴纸是汉、藏、纳西多元文化交融的产物。

李晓岑的《纳西族的手工造纸》认为,纳西族的造纸工艺,既吸收了西藏地区固定式纸帘造纸工艺的优点,也受到中国内地常见的活动式纸帘造纸技术方法的影响,特别是大研镇纳西族的抄纸法造纸还受到了白族的影响,其与内地常见的汉族造纸法为同一体系。在李晓岑的论文《浇纸法与抄纸法——中国大陆保存的两种不同造纸技术体系》中还提出,中国传统造纸有浇纸法和抄纸法两个不同的工艺体系,而纳西族的手工造纸是唯一一种兼具两种工艺特点的传统手工造纸工艺。嘉禄、张程还就纳西族造纸工艺起源研究,在论文《从纳西族东巴纸看传承造纸工艺演进》中提出,纳西族东巴纸的造纸工艺介于浇纸法与抄纸法之间,是从浇纸法过渡到抄纸法的中间形态的历史遗存的学术假说,并由此假说对造纸工艺演进问题做了综合研究,认为:纳西族造纸工艺是由中原文化圈传入的、造纸法传入西藏应在唐之前。

二、从原料的独特性到工艺的“原始性”

(一)东巴造纸工艺原料的独特性

20世纪30-40年代美国人洛克(J·F·Rock)在白水台时,曾注意到当地东巴经所用的纸张,并在其著作《纳西族的生活与文化》(The Life and Culture of the Na-khi Tribe of the China-Tibet Borderland)中对这种奇特的纸张及其经典作了详实的介绍,其中谈到了东巴纸的原料及造法,他认为造纸的原料为瑞香科荛花。这是目前所见对白地东巴造纸工艺原料最早介绍的文献。刘仁庆的《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手工纸》一文介绍,东巴纸的原料有两种:一种纳西语叫“糯窝”,即构树;另一种纳西语叫“弯呆”,当地汉族人称为“荛花”。持同样观点的,还有和虹的《浅探纳西东巴纸造纸技术》。陈登宇在《纳西族东巴纸新法探索》中明确,纳西族造纸的原料虽被当地人称为构树,但经李晓岑送到昆明植物研究所分析发现,原料为瑞香科荛花属中的一种,是一种多年立生灌木,一般高约1米,多生长在金沙江河谷海拔2000米以上多石灰岩石的贫瘠土地上。李晓岑在《纳西族的手工造纸》一文分别对大具乡、三坝乡、大研镇的东巴纸原料作了具体分析说明,发现三地的原料种类很多,但基本都属于瑞香科属中的。

而瑞香科植物的有毒性,使得东巴纸具有很强的耐久性的观点,在仝艳锋博士论文《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研究》中对瑞香科植物类纸张材料及其耐久性的关系进行分析后认为:东巴纸的耐久性来自于原材料的特性;还有的学者认为,东巴纸的耐久性跟东巴纸的制作工艺有关,如张美丽等人在论文《云南纳西族东巴纸耐久性初探》中,采用耐久性国家标准实验方法,研究了香格里拉白地东巴纸和丽江东巴纸的耐久性,分析了制作工艺对纸张耐久性的影响,并与古法宣纸及静电复印纸进行了对比。对于东巴纸耐久性的测试,李忠峪已对丽江及迪庆的东巴纸制作地区作了实地调查,并在其博士论文《基于手工造纸的云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材料耐久性研究》中分析了东巴纸耐久性并对耐久性做了测试。

(二)东巴造纸工艺的“原始性”

针对纳西族东巴纸工艺,潘吉星1997年的著作《中国造纸技术史稿》和1998年的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均对纳西族的造纸工艺有所关注,但这两书的研究重点是中原汉族地区的手工造纸工艺,对纳西族造纸工艺的描述相对简单,研究工作只停留在基础阶段。周和平2006年主编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下册)》虽针对纳西族手工造纸工艺进行了图文并茂的说明,但只是简要介绍了造纸工艺步骤、纸张的特性。2012杨素梅主编的《每天一堂非遗文化课“小橘灯”非遗文化普及读本:传统工艺卷》也只是对纳西族手工造纸工艺的知识普及。李晓岑和朱霞在1999年著的《云南少数民族手工造纸》一书是目前研究纳西族手工造纸工艺最完整的资料之一,作者通过对纳西族手工造纸的大量实地调查,对纳西族手工造纸概况做了系统的介绍,并详细描述了纳西族的造纸工艺流程,并对纳西族手工纸的应用进行探讨。李晓岑还在《纳西族的手工造纸》一文中,针对丽江大具乡、香格里拉三坝乡和丽江大研镇造纸工艺的对比性介绍认为,纳西族的造纸工艺不仅具有原始性,更具有独特性。通过陈登宇在其论文《纳西族东巴纸新法探索》中对香格里拉白地乡和丽江大具乡的对比发现:白地乡的造纸方式还要更原始、更传统,而这种因受到环境、经济和文化多样性影响,而使得纳西族造纸工艺形成了多样性。王亚杰硕士论文《中国东巴纸与日本和纸对比探析》也认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纳西族造纸工艺,体现着、传承着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代表的本源技艺,是弥足珍贵的遗产文化,展现了纳西族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和多元性。

三、反思

为了传承和发展东巴造纸工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东巴纸重新的运用于人们的生活,变成现代人的必需品,这样才能有效的将工艺和工艺品得以流传。但是对于像东巴造纸这样复杂精细的制作工序想要使产品得以大众化是不太现实的,手工的工艺和复杂的程序决定了它的价值和价格,对于不菲的价格,有的游客,也只能望而却步,但是这样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能做到艺术品的高端产品来进行销售,也是不错的选择。(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

本文章受到云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项目号:2015YJY56)支持

参考文献:

[1]孛兰盼、岳铉等.大元一统志[M].台北:正中书局,1985.

[2]李瑞泉、杨杰升.丽江造纸[A].昆明:丽江县政协编,1988,第6辑,89-92.

[3]李晓岑、朱霞著.云南少数民族手工造纸[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1999:36.

[4]刘文征.天启滇志·卷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5]潘吉星.中国造纸技术史稿[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79.

[6]潘吉星.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01-206.

[7]唐立.云南物质文化·生活技术卷[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6:68.

[8]杨建昆.云南民族手工造纸地图[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5:36-50.

[9]陈登宇.纳西族东巴纸新法探索[J].民族艺术研宄,2004第12期

[10]和虹.浅探纳西东巴纸造纸技术[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第5期

[11]李晓岑.云南少数民族的造纸与印刷技术[J].中国科技,1997第01期

[12]李晓岑.云南少数民族造纸技术的调查和研究[J].民族研究,1999第01期

[13]李晓岑.纳西族的手工造纸[J].云南社会科学,2003第3期

[14]李晓岑.浇纸法与抄纸法——中国大陆保存的两种不同造纸技术体系[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1第5期

[15]王诗文.云南少数民族古代造纸源流初探[J].中国造纸,1995第4期

[16]张美丽、汤书昆、陈彪.云南纳西族东巴纸耐久性初探[J].中国造纸,2012第12期

[17]李忠峪.基于手工造纸的云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材料耐久性研究.云南大学,2012

[18]仝艳锋.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研究.云南大学,2011

猜你喜欢
纳西族研究综述
你了解我国纳西族的图画象形文字吗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近五年农村征地纠纷问题研究综述
小学课桌椅设计研究综述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13:41
纳西族民间乐器
——纳西琵琶
民族音乐(2016年2期)2016-07-05 11:36:32
新生代纳西族音乐人的传统痕迹和自我构建
民族音乐(2016年3期)2016-06-05 11:33:44
纳西族情歌“时本授”探析
民族音乐(2016年3期)2016-06-05 11:3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