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鲍强 王延华 沈长海
【摘要】 日常工作以及联试联调的相关活动,大多都是存在着相关性且事物繁多。我们可以通过把这些事情构建成为一个显示各自相关性的网络,通过网络计划技术的计算,找出工作的关键路径以及各工作完成的时间范围,为我们的工作进行及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相关性 网络计划技术 关键路径
如果把我们的工作按照进度罗列出来,都会形成实际的或者潜在的网络,这个网络可以描述工作任务和工作里程碑之间关系的图形结构。网络计划技术是一个基于用箭头、节点来表示整个系统的方法。通过网络计划技术我们可以明确工作中各项活动之间关系,找出关键工作和关键路径,为领导者的决策提供依据。还可以找出工作的节余时间等,为工作的调整提供数据支持。
一、单代号网络图原理
单代号网络图是以节点及其编号表示工作,以箭线表示工作之间逻辑关系的网络图。在单代号网络图中加注工作的持续时间,以便形成单代号网络计划。
1.1 单代号网络图的基本符号
(1)节点 单代号网络图中的每一个节点表示一项工作,节点用圆圈或矩形表示。节点所表示的工作名称、持续时间和工作代号等应标注在节点内。(2)箭线 单代号网络图中的箭线表示紧邻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既不占用时间、也不消耗资源。箭线应画成水平直线、折线或斜线。箭线水平投影的方向应自左向右,表示工作的行进方向。(3)线路 单代号网络图中,各条线路应用该线路上的节点编号从小到大依次表述。
1.2 单代号网络图的绘图规则
(1)单代号网络图必须正确表达已定的逻辑关系。(2)单代号网络图中,严禁出现循环回路。(3)单代号网络图中,严禁出现双向箭头或无箭头的连线。(4)单代号网络图中,严禁出现没有箭尾节点的箭线和没有箭头节点的箭线。(5)绘制网络图时,箭线不宜交叉,当交叉不可避免时,可采用过桥法或指向法绘制。(6)单代号网络图只应有一个起点节点和一个终点节点;当网络图中有多项起点节点或多项终点节点时,应在网络图的两端分别设置一项虚工作,作为该网络图的起点节点和终点节点。
二、单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
单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应在确定各项工作的持续时间之后进行。单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标注形式如图1所示。单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步骤如下:
2.1 计算最早开始时间和最早完成时间
网络计划中各项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和最早完成时间的计算应从网络计划的起点节点开始,顺着箭线方向依次逐项计算。(1)网络计划的起点节点的最早开始时间为零。(2)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等于该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加上其持续时间。(3)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等于该工作的各个紧前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的最大值。(4)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TC等于网络计划的终点节点n的最早完成时间EFn。
2.2 计算相邻两项工作的时间间隔
相邻两项工作i和j之间的时间间隔LAGi , j,等于紧后工作j的最早开始时间ESj和本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EFi之差。
2.3 计算工作总时差TFi
工作i的总时差TFi应从网络计划的终点节点开始,逆着箭线方向依次逐项计算。
1、网络计划终点节点的总时差TFn,如计划工期等于计算工期,其值为零。
2、其他工作i的总时差TFi等于该工作的各个紧后工作j的总时差TFj加该工作与其紧后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LAGi , j之和的最小值。
2.4 计算工作自由时差FFi
(1)工作i若无紧后工作,其自由时差FFi等于计划工期TP减该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EFn。
(2)当工作i有紧后工作j时,其自由时差FFi等于该工作与其紧后工作j之间的时间间隔LAGi , j最小值。
2.5计算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和最迟完成时间
(1)工作i的最迟开始时间LSi 等于该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ESi加上其总时差TFi之和。
(2)工作i的最迟完成时间LFi等于该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EFi加上其总时差TFi之和。
2.6 关键工作和关键线路的确定
(1)关键工作:总时差最小的工作是关键工作。
(2)关键线路的确定按以下规定:从起点节点开始到终点节点均为关键工作,且所有工作的时间间隔为零的线路为关键线路。
三、将网络计划技术在试验任务中的应用
在某次试验任务中,我们将其中需要先后完成的工作简化并用ABCDE表示,并对这五项工作所需要消耗的时间无量纲化。经计算得出完成这五项工作所需要的时间为3,5,7,4,6。利用单代号网络计划表示出工作间的关系如下:
四、结语
通过网络计划技术的使用,我们会找出我们工作中哪工作是绝对不能提前或者推迟的,这些工作的提前和推迟都会打乱或者影响工作的计划进度。比如上节中的第1、3、5、6项工作,即关键路径上的工作。也可以知道哪些工作是可以活性的调整的,比如上节中的第2、4项工作,能够调整的范围也都能从网络图上找出。
在我们的任务中,我们的各项联调联试内容可以通过网络计划技术规划;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我们的一周工作或者一月工作甚至更大范围内的也可以通过这个方法来进行规划;网络计划技术对于一体化管理来说,不失为一种可用于参考的规划性方法。
参 考 文 献
[1](美)Avraham Shtub,Jonathan F.Bard,Shlomo Globerson:《项目管理:过程、方法与效益》(第二版),2011
[2](美) Nancy R.Tague:《质量工具箱》中国标准出版社 (第二版),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