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霞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要求小学美术教学中注重解决传统填鸭式教学下存在的弊端,如学生兴趣缺失、教学质量不高等。然而现行大多小学美术教育中,大多教师仍注重将学生的绘画成绩、绘画能力等作为基本评价考核内容,学生基本绘画能力较强,但其他如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等却难以得到培养,一定程度上制约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与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此,本文将从美术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学习兴趣、想象能力、感知能力等角度,探析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前言:美术学科本身涵盖无穷的表现力,实际创作过程中需不断进行表现形式的创新,才可使美术中的“美”展现出来。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美术教学中开始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目标之一,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取决于学生是否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以及浓厚的学习兴趣等。因此,教师需在实际教学中采取相应的策略,以此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
一、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能力的提升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是否具备一定的创作灵感,而这种灵感又来源于学生想象能力方面。低年级学生本身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对大自然中任何事物都充满新奇感,教师仅需做好引导工作,便可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培养其创新意识。实际培养过程中,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中机械式训练的教学方式,可首先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想象其中的美,在此基础上完成绘画。以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甜梦》为例,其主要以水墨画的方式呈现,画中所描述的是一只“懒猫”在熟睡过程中联想翩翩的场景,未想到去捕捉老鼠,但却围绕在如何吃到小鱼上。此时,教师在教学中便可引导学生将自己熟睡中的联想描述出来,这样整个课堂氛围中将集中在“快乐分享”上。教师应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绘画,将想象中生动的形象描绘出来,尽管最终的作品可能稚气十足,但却融入学生所有的想象,对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
二、美术教学中学生洞察能力的提升
学生是否具备较强的洞察能力是影响整个绘画活动的关键性因素。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现代低年级学生应从创新思维角度完成绘画过程,而其中的创新思维首先需保证学生对事物观察时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对此,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改变传统完全拘泥于课堂教学的形式,可适时开展户外活动,使学生在对外界大自然景象以及生活实事等进行感受并做好记录,通过获取的感悟与记录过程,学生在观察能力以及记忆能力自然可得到培养,并且在绘画创作中懂得如何做好作品的创新。需注意,对小学中高年级美术教学而言,依托于室外写生的方式仍可达到改善教学效果与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但若写生中未能将外界实物作为想象内容,而单纯依托于自身想象,写生意义将由此丧失,而且学生绘画水平将止步不前,更无从谈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因此,写生中需保证学生具备主动观察意识,能够将大自然实景融入脑海中,以此提高自身创作水平。
三、美术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导师。低年级美术教学中囊括许多美学内容与大自然中的实体内容,对其进行深入挖掘既能达到改善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也可使学生学习中保持浓厚的兴趣,如小学美术中贴画、中国画、手工制作以及记忆画等,这些都可成为学生吸引学生的兴趣点。目前,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集中在故事导入、悬念的创设以及其他游戏方法。例如,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对于人的脸部素描教学内容,教师可直接开展“寻人启事”游戏活动,教师可以某个学生脸部特征为依据进行绘画,然后由其他学生进行寻找,学生在整个游戏过程中便会对画中脸部特征进行分析,能够体会到教学知识点所在。因此,适当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2]。
四、美术教学中学生感知能力的提高
低年级学生思维独创性往往从其自身感知过程中培养。以美术教学中的“涂色”内容为例,由于大多小学生对于五彩世界都具有浓厚的兴趣,更多明快、鲜艳等颜色往往为儿童青睐的美术教学内容。对此,在进行着色过程中应鼓励学生进行根据自身喜好进行涂抹,学生的童趣会自然流露出来。一般教师对于学生涂色中“脏、灰、生”问题会极为反感,甚至给予严厉的批评,其很容易使学生兴趣被扼杀。所以教学中教师应采取争取的引导方式,可在着色前进行色彩知识的讲解,包括色彩纯度、色彩明度,或直接采取对比形式使学生深刻感受到色彩内容,这样便可使着色后的作品更为完善。尽管不同学生作品中展示的画面存在较大差异,但其都可作为思维独创性的体现,教师应避免对其进行全面否定。
另外,学生感知能力的培养还需强调学生的“手脑并用”,其是学生创造性思维意识提高的关键能力。根据大多学者研究发现,美术作为一门实践性学科,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手动能力提高的同时,头脑智力也可得到开发。如工艺美术课内容,在教学中学生需在绘画的同时开展制作活动,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以小学美术教学中“小挂件”为例,教师可在课前做好相关材料的准备包括挂历纸、彩纸等,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想象,在此基础上便可采取手撕或通过剪刀对材料进行操作,最后完成材料拼接过程。对于拼接后的挂件,教师需利用激励性语言进行评价,这样可增强儿童学习的自信心,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3]。
结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正确认识学生的心理特征,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观察能力与感知能力等,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保持浓厚的兴趣,进而达到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勇.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4:208.
[2]王丽萍. 小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0:222.
[3]姜林.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J]. 新课程导学,2015,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