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建超
【摘要】由于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这三个显著的学科特点,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都感觉到非常困难.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就逐渐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成绩也越来越不理想,慢慢地转变为了数学学困生.本文结合笔者六年的家教经验和三年的教学经验,以初中数学学困生为例,从他们的自身实际和数学学科特点出发,分析了听(课堂听讲)、看(课后看知识分析和例题讲解)、练(做适当的练习题)这样的学习程序对于提高学困生数学成绩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并着重探讨了“课后看知识分析和例题讲解”这一环对学困生的巨大作用.
【关键词】数学学困生;知识分析;例题讲解;有效性
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材内容整体上知识量较少、层次较浅、知识面较窄;相较之下,初中数学知识量较大、层次较高、知识面较广,所以学生在进入初中学段以后,会觉得数学难度突然增加了许多,再加上一些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得当,于是数学学困生就出现了.所谓数学学困生,是指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数学学习效果较差,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在提倡教育公平和教育公正的今天,我们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孩子.那么,在初中阶段,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才能让学困生蓦然回首,发现它在灯火阑珊处呢?本文将以所教学生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一、学困生的自身实际
初中阶段,就笔者所教学生来说,数学学困生所占比例大概为30%,而大部分学困生的数学学习状况或多或少的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理解力较差,消化知识的速度较慢.由于每名学生的遗传素质、接受的家庭教育和小学教育不尽相同,这造就了初中阶段学生的理解力水平发展的参差不齐.
2.难以完全掌握课本基本知识.由于班级授课制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按照大多数学生的状况设置课堂讲授的内容和速度.由于学困生理解力较差,他们很难在课堂上跟得上教师的进度,无法在课堂上消化教师所讲内容.
3.学习习惯不科学.在应试的压力之下,很多教师和学生越来越没有耐心,或者说,是急功近利.慢慢就形成了课堂教师快速讲,无论学生听懂与否、知识消化与否,课后学生皆是立即疯狂大量做题的学习习惯.
4.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对自己的信心严重不足.由于学生上课跟不上教师的节奏,无法理解课堂上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课下做题时自然就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了.做题频频遇到挫折,考试屡屡败北,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自信心.
二、初中数学的学科特点
从宏观上来说,数学本身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而其中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是数学本身最为明显的特点,也是数学的难点所在.而从微观上来说,初中数学的知识量较大、层次较高、知识面较广,这进一步加剧了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尤其是初中数学内容中的“函数”和“几何证明”这两大块内容,大部分学困生对此毫无办法.“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用此形容学生上完数学课之后的感受,毫不夸张.
三、听、看、练,让学困生对数学蓦然回首
以上我们分析了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自身状况和初中数学的特点,那么对于学困生,教师该如何引导他们学习数学,方能让他们在面对试题时吟唱到“是你是你还是你,给我幸福和甜蜜”呢?笔者通过反复研究教材、深度了解学生之后,总结出了如下几个步骤:
1.在课堂上,教师要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下,尽量考虑到学困生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教学难度,使学困生在听课过程中学有所得.
2.听课之后,要让学困生抽出一定时间认真看辅导书中与本节课对应的知识分析和典例讲解(亦或是利用网络看适量的微课),这一步对于学困生学好数学至关重要.
据笔者了解,目前大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程序是:课上听完课之后,课下立即做题.对于一些反应较快、课堂吸收较好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方法或许没有太大问题,但对于学困生来说,这种方法则万万行不通.根据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策略,教师在安排学习任务之前,要给学生呈现一定的引导性材料.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课堂任务较大,教师在课堂上无法给学生提供足够多的引导性材料,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在课下大量阅读并理解引导性材料.磨刀不误砍柴工,当学生把知识融会贯通、把典例彻底理解之后,做题还会是问题吗?
3.通过以上两个步骤之后,教师要给学困生布置一定量的难易适中的练习题,让他们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具体试题当中.由于在第二个环节中,学生已经搞清楚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分析了大量典例的做法,他们在做练习題时,就会感到游刃有余,而不再是束手无策.
通过上述的学习程序,学困生能渐渐地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进而慢慢的对数学产生兴趣,增加对自己的信心.
四、实例分析——如何让学生回眸一笑
为了验证以上学习方法的实用性,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单元时,笔者选取了班里10名以往数学成绩经常低于60分(满分120分)的学生,让他们每天在自习课时,看笔者给他们提供的材料,材料内容主要是当天数学课所讲授的知识以及20道对应的典例,一个星期之后,在本单元的单元测试时,这10名学生的成绩均在90分以上,有3人超过了100分!当我看到他们灿烂的微笑时,我知道,他们回眸一笑间,已发现了灯火阑珊处的数学!
五、结语
笔者始终认为,每一个孩子的内心都是向上的.在最初学习数学时,他们或许也曾雄心壮志,也曾“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可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得当或者理解力水平较差等原因,他们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受挫,于是渐渐地就放弃了数学,甘心情愿的成为了学困生.如果教师能给这些学生提供这样科学的学习方法,并联合家长做好监督工作,使学生持之以恒的通过听、看、练这样的程序学习数学,那笔者坚信,在不经意间你会发现,学困生已对数学蓦然回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