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清
【摘要】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是提高教学效率、发展数学能力、提升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新课程理念,改革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教学中,教师要彻底改变耳提面命的教学方式,变主宰者为指导者,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自己的知识,结合自己的经验,大胆探索,自主探究,发展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 探究性学习 参与意识 应用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也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引导学生质疑、观察、猜测、探究,经历学习的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传统数学教学的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设计好的程序中进行的,每一步如何操作,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的。看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实际学生只是执行了教师的设计思路和教学方式,没有自主探索的痕迹,更不能形成自己的探究方法和策略。因此,数学教学要彻底改变传统的简单灌输式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发展,自我探究,在积极主动的探究中形成数学综合能力。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一种学习方式,彻底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科学探究的方式。探究性学习是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需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呢?
一、活化数学教材,创设丰富的数学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数学教材中所选内容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只是单纯的知识讲解,学生就会感到枯燥和乏味,学习效率就会降低。新课程理念要求要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情境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抽象出数学知识。引发学生思维的动力就是问题,开展探究性学习就要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活动的。因此,研究性学习的关键是要把知识的学习转化为对数学问题的研究,这就要求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能水平,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可以先用投影出示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平面图。引导学生:这些都是什么图形?它们的形状虽然不同,但它们都是由什么组成的?(边和角)我们研究图形的特征,就是要研究它们的“边和角”。这节课我们要用动手实验的方法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并完成实验报告,教师分别出示这几种图形并提问:这是什么图形?(板书:长方形)再让学生观察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学生找出了课本的封面、课桌的表面、黑板等长方形的物体。教师再引导:一个图形具备了什么样的特征就是长方形呢?这一问就像平静的水面投进了巨石,顿时溅起了万层水花,同学们议论纷纷;这一问促使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之中,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老师相信同学们能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自己带来的工具、实物、模型、图形和教室里长方形,一定能填好实验报告,并找到问题的答案。”此时,教师提出要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完成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并写出实验报告,对学生有吸引力。于是学生就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自主探索活动之中。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在参与中形成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需要教师树立新的教材观、教学观。让学生不是仿照教材提供的例题去套数学中的问题,而是通过例题非教学让学生掌握探究知识的方法和过程,教师要把学生当成“小科学家”一样,让他们自主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究中,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体验或感悟探究的艰辛与快乐。如《多边形内角和》的教学,教师如果平铺直叙地讲授,学生掌握的只是僵化的、枯燥的数字和符号。教师可以依托教材,引导学生开展积极探究:“我们学过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如果把三角形剪掉一个60?的角,剩下图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请同学们做一做,并互相交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了积极地探究。学生:“我从一个角的中间剪开,剪掉一个60?的角,剩下的图形还是三角形,内角和应是180?。”学生:“我从一个边上的一点剪掉一个角,剩下的图形是一个四边形,我想大约是180?吧。”教师:“同学们可以猜一猜,这个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我认为是360?。”“我认为是540?。”教师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再启发学生运用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方法,来探究四边形的内角和,让学生掌握运用转化思想和逻辑推理的方法。学生1:“我把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四边形的内角和是180?乘以2等于360?。”学生2:“任何一个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两个三角形,所以我认为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知识的深化完全是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开展的,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个性化特点。
三、引入生活的源头活水,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发展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数学的根本价值就体现在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上。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实际的应用,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现数学的价值。《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时,应先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与同伴合作、积极与他人交流,使学生增进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探究性学习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不在于掌握知识的量,其目的是发展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学生全面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后,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充分感悟数学的价值、(1)怎样把你的长方形的纸片拼或剪成正方形,把正方形拼或剪成长方形。(2)小张师傅要做一扇高2米,宽80厘米门的门框,要准备多长的木料?(3)学校要举行手抄报比赛,张明同学需要边长40厘米的正方形纸,而现在只有二张长40厘米、宽20厘米的纸,怎么办?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向课外延伸,将知识巩固与应用探究整合优化,让学生把课堂学习的成果应用于生活实际,在手、脑并用的开放性实践活动中真正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及动手动口能力,同时加深了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质和应用意识,体会了创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