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锋 谭景旺
摘 要:该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在归纳三维教学目标理论的内涵的基础上演绎高校体育课程与三维教学目标的内在一致性,并针对高校体育课程在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现状及问题,找出如何通过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实现大学生三维教学目标的对策,为深化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依据。
关键词:三维教学目标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 课程目标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9(a)-0164-02
三维教学目标理论认为对教育客体的培养要达到以下三个维度的目标:第一维度是技能和知识目标;第二维度是方法和过程目标;第三维度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目标。三者是同一事物的三个方面,交融互进,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统一指向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地位。因此国家发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国家课程标准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高校三维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自教育部2002颁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来,全国高校以此为指导标准进行操作,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该文在分析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以三维教学目标为理论指导,总结归纳高校体育健康课程教学目标与高校三维教学目标的内在统一性,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为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依据。
1 三维教学目标与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内在一致性
1.1 三维教学目标各个维度的相互作用
知识与技能是实现三维目标的基石,学生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都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与方法是教学的具体操作层面,过程与方法是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过程的体验、方法的选择,是在知识与技能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开发。情感和价值观目标是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
课程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表现在同一事物的三个方面,三者交融互进,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统一指向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地位。
1.2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是三维教学目标理论的具体体现
体育课程目标是由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教育目标的总要求,确定的指导各级、各类、各地区学校进行体育课程编制的准则[1]。在特定的教育学段,学校体育课程试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育,以及在体育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指标等方面,在其主动发展过程中试图达到国家所期待的水准[2]。
运动技能目标则是知识与技能的具体体现,是完成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的基础。运动参与目标和身体健康目标是学生通过参与,体验运动的过程,在过程中完成锻炼身体促进身体健康和行为的培养,属于第二维度的过程与方法目标。而心里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则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具体体现。因此,三维教学目标与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内在一致性,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是三维教学目标理论的具体体现。
2 目前高校体育课程目标实践过程出现的问题
目前,高校学生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不是很理想,尤其学生的有关非认知因素的目标达成情况很不乐观[3],根据魏鑫的《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目标达成现状调查研究》一文,运动参与目标中,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这一核心目标完成率仅有42.6%;运动技能目标核心目标熟练两项以上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达标率为61.3%,仅仅合格;身体健康目标完成情况通过学生体质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达标率仅为40.3%;虽然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完成情况在60%以上,但从体育学科来说,作为核心的几项都在合格线以下。
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的达标率不容乐观,特别是在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 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这些核心体育课程目标的达标率不到50%,可见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现状出现了问题,或者指标选择不科学造成了统计方面的偏差。
3 高校體育教学有效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3.1 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必须遵循运动人体科学的客观规律
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心理机制是实现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的基础和核心,围绕这个核心所形成的专业知识是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基础。同时运动技能形成的客观规律是实现技能目标的指导工具。
3.2 开发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实现体育课程目标是始于动作技术的学习。教学中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是学生学习、体验、内化的过程。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模式进行技术动作教学时,使学生的身体肌肉和心理得到反复的刺激,使其感知动作技术的概念及要领,建立完整的动作技术,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理解学习动作的重要性和运动价值,并能在判断在环境和背景下用什么方法达到熟练运用动作技术目的。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不仅能达到实现认知学习领域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施加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去掌握运动技术,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培养了情感、意志、行为和价值观,促使学生体会在相互合作、团结互助。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3.3 选取合理科学的评价指标
教学目标的实现,要选取合理科学的评价指标。根据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采用不同层次、有效、全面、合理科学的指标才能全面的对教学目标进行评价。
4 结语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及颁布十余年时间,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实践中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从三维教学目标理论出发,能更全面更完善的诠释高校体育对教育客体的影响以及想要达到的效果。在今后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应该更加深入的切合,发掘内在的联系,为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做出更加合理的理论指导和评价。
参考文献
[1] 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1.
[2] 张学忠.学校体育教学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4.
[3] 魏鑫.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目标达成现状调查研究[J].当代体技,2014(12):192-193.
[4] 李长志.对体育教学中促进“三维目标”达成的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2007(7):143-144.
[5] 黄煜熙.体育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措施[J].教学与管理,2009(7):155-156.
[6] 何振强,王荣.体育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J].中国学校体育,2002(5):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