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高
【摘要】高中历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对“系统历史知识”“满堂灌”和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情况,导致了学生对历史不感兴趣。因此,笔者认为要增加历史学习的使命感,不仅让学生对历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还要善于结合生活来学习历史、利用巧妙的设问帮助学生学习历史,就问题教学法在历史教学进行了一些新尝试。
【关键词】高中历史 问题教学法 教学效率
在教与学的双边过程中,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养成学习历史的习惯、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成了历史教师在新课程下最迫切的任务。课改表明,教育要对提升同学们的素养有帮助,对其终身学习有帮助,要重视探究性学习,学会从各个方面发掘问题,从而养成同学们活跃讨论处理问题的方式,促进他们养成自主思考的能力,让他们对所学知识展开相对广泛的对比、总结及表达。在教学中要想实现这些目标,教师就一定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一、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使命感
许多学生把历史视为副科,并没有深入思考过学习历史有什么意义,这导致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不高,影响到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效率。因此,第一步要让学生们清楚了解到学习历史的主要目的,加强使命感。让他们多知道一些历史知识以及事件,需要有一定是历史经验,利于学生们开阔眼界及胸襟。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要想获得兴旺发达,就不能忘记自己的历史,不能忘记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得到很多关于治国和用人等方面的经验、教训和道理。作为国家的人民以及未来的接班人,有责任清楚国家的过去、认识国家的历史,才可以做到以史明鉴。
懂得此道理,他们会认识到学习历史的价值,会增强他们学习的使命感,提升学习的兴趣,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会不断提升。
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历史不是传说和故事,而是血淋淋的现实,是由一代又一代的先祖尸骨堆积而成的。那一个数字并非是没有意义的文字书写,而是一个鲜活的生命。虽然大家在分析历史现象的同时要理智地去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规则,可是,在向学生教学历史课的同时务必让他们明白历史并非是冰冷的。此外,基础教育是爱国教育,历史教师有责任让学生懂得近代中国的屈辱史,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生存定律。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1.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普遍应用
新课改实行以来,高中历史课程结构由以前的通史变为模块加专题式,更主要的是教学方式、评价体制也都随着变化,因此,更加要求我们教师转变思想观念,富有创新精神,改进教学方法,探索新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把历史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在目前已经进行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省份中,在课堂教学中提倡创设新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讨论。高中新课程改革说明问题式教学法重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普遍应用的必要性,也为其提供了有利的大环境。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是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今天在教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应用,它可以把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影视集合在一起,展示给受教育者。利用多媒体进行问题教学法的教学,能使材料与问题结合更密切,许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能更直观展现在受教育者面前,问题的背景材料会更加丰富,课堂容量会更大,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这是传统式的问题教学法所无法比拟的。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中学生需要养成“想学”到“会学”甚至“乐学”的习惯,让教师从不厌其烦的讲授中真正解脱出来。例如:师生共同归纳“春秋战国时期前后生产工具的变化”“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以及“从生产工具的进步到生产方式的变革再到社会变革这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归纳以上几个问题,学生便深刻理解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受教育者思维的问题环境,营造思考、参与的氛围,如利用背景材料、图片、图表、影视视频,运用归纳法,像剥洋葱一样,从外到里,层层设问,直至问题的核心、本质:也可以运用推理法,由结论追根溯源,探寻问题的本源;还可以就一个历史现象让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讨论。问题的设计要新颖,有层次,有内涵。通过一个个问题的提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就会增强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3.找到正确的方法
初中历史是一门副科,很多学生他们学习历史是为了应对考试,一直都没有认真地去思索学习方法的问题,认为学历史就是死记硬背。然而,进入高中文科学习后,历史不再是副科,关于学习方法的问题便提到日程上来。很多学生不了解历史学科的特点,找不到合适的学习方法,所以,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方法,这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步骤。
首先,教师要向学生强调历史课的预习作用。高中历史教学课时容量大,需要记忆的内容多,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有进一步提高,学生如果不提前预习,上课听讲时就会处于机械被动的状态。因此,学生需根据老师的预习思考题进行文章预习,并经过其内容的基本结构或事件之间的关联进一步加深印象。其次,加强阅读。学生学习历史,不仅要认识、记忆历史现象和历史事实,还要弄明白为什么发生这些事,以及这些事件在历史上有何意义。老师在讲课时要指导同学们发散思维,利用历史唯物论及辩证唯物论客观探究历史事实的因果关系、属性及价值等,进而促使同学们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课文。最后,他们还要学会
总结知识结构。基本史实的记忆、理解和掌握是学好历史的根本所在。老师要依据每节教学内容的规定,明确每个历史史实的很多因素:事件起因(包含背景、条件、原因、目的等)、事件经过(包含时间、地点、人物、口号等)、事件后果(包含性质、作用、意义、经验教训等)。这几个方面是学习的重点,学生首先要进行理解,然后再掌握。
三、结束语
通过分析讨论一系列相连、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完成对历史知识的深化、内化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加强合作的群体精神,进一步完善学生个人的知识结构和认知体系。问题教学法是将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探求问题解决方法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无论是常规课,还是新课改下的素质课堂,只要能让学生在乐学中深刻理解知识,充分运用历史的经验、教训,这也就达到了历史教学的最高目标。
【参考文献】
[1]庞卓恒.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育科学的历史观[J].历史教学,2013(1).
[2]于文秀.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旬刊,2012(8):146.
[3]中永科.浅析怎样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J].魅力中国.2013(8):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