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张燕(1988—),女,汉,山东菏泽,硕士研究生,郑州市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证券投资。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庭财富大幅提升。居民家庭的投资意识加强,对金融资产的投资需求不断增加。金融市场的不断深化与发展,使农村家庭在实物资产与金融资产之间的选择不断变化。如何使家庭的资产得到保值和增值,日益受到农村家庭的关注。
近几年来,我国农村家庭金融资产中储蓄仍占绝大部分,但比重不断下降,说明投资者更在寻求更广阔的投资空间,农村金融对于金融市场的发展具有较大潜力。因此,研究农村家庭金融资产投资对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较早的建立了关于家庭金融资产调查的数据库,因此,国外学者多是从微观数据方面来研究居民家庭投资的,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的:一是研究家庭收入,人口特征和生命周期等因素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二是研究风险偏好,投资情绪和社会预期等因素对其的影响。
Heaton、Lucas(2000)在研究中把工资机制纳入其中,发现居民家庭的工资收入和股票收益之间存在很高的正向相关性,并且存在较高背景风险的家庭对股票等高风险资产的投资较少。Iwaisako(2003)通过对日本居民家庭的研究发现,家庭对股票的投资比例在整个工作时间中增长,但在退休后呈下降趋势。
Agnew,Iwaisako(2003),Shum、Faig(2006)在研究中考虑到了性别、婚姻、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并且从投资偏好、情绪等方面对于家庭在不同金融资产“有限参与”状况进行了解释。Guiso、Sapienza、Zingales(2004)三人在研究中发现对金融机构、社会等信任度较高的家庭更愿意投资风险资产。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家庭金融资产的研究起步较晚,由于缺少完整的数据,主要采用我国的统计年鉴等数据,或者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收集第一手数据,及通过比较影响家庭金融资产投资的因素等方式进行研究。
(1)实证研究法
通过采用统计年鉴等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能够更好地进行变动规律分析及趋势分析。
赵燕,王寅(2009)及邢大伟(2008)认为应该以金融创新来更好的满足我国金融市场的多样化需求,经济体制改革应该深化,金融中介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进而来引导居民的多样化投资。王寅及邢大伟(2009)都是以扬州市的统计数据和调查数据相结合,对农村家庭资产选择进行的实证研究。
李文磊、郭燕婷、张彤(2009)及连建辉(1998)都对研究面进行了划分,连建辉通过实证研究,从存量和增量两个方面考察我国农村居民资产选择的现状,探究了形成当前农村居民资产选择格局的原因及对农村经济成长的影响。而前三人则从收入、消费、风险三个宏观因素入手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金融资产投资与收入、消费之间的关系。
袁志刚、冯俊(2005)以及李建军、田光宁(2001)都提到了我国家庭金融资产中储蓄问题,前者认为较高的储蓄率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冲击的必然结果。而后者居民家庭在收入水平偏低,可选择的金融产品较少时,偏好流动性的选择动机使其家庭金融资产存量中出现高储蓄率的现象。
(2)调查法
不同于比较法及实证研究,调查法能够直接掌握大量的第一手实际资料,使得实验调查的结论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具有较大的说服力。
卢家昌、顾金宏(2009)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获得数据,采用了结构方程、因子分析、Logistic 回归方法分别对家庭金融选择行为的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及内在机制进行了检验且对家庭金融资产在货币类产品、证券类产品、保障类产品三个方面投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王宇、周丽(2009)同样建立Logistic进行回归分析,不同的是其对影响东部与西部农村家庭参与金融市场的决定因素进行了研究和比较。
邹红、喻开志(2009)从不同维度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特征进行分析,认为职业、收入、金融意识等因素的不同产生了不同层次的金融需求和资产选择行为。于蓉(2006)同样对职业、收入、教育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还在金融中介对投资者影响方面、投资者的心理或主观属性及国际对比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更加全面化。
(3)国际间比较法
通过将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在国际间进行对比分析,能够直观认识到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产生的影响以及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桂钟琴,赵燕及王聪、海云(2010)运用国际比较与统计计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得出影响我国家庭金融资产投资主要因素是我国金融市场尚不成熟,金融工具单一,保障制度、法律不完善等。
3.总结
我国家庭金融的研究进步较晚,较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还有一定的差距。随着金融市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不断加深,及居民金融投资意识的不断加强,相信我国很快会有较完善的数据库,来进一步研究居民家庭的资产分配状况,进而引导居民家庭的合理投资。
(作者单位:郑州市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