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王怡婷(1991.12-),女,汉族,河南省信阳市人,研究生,经济学硕士,河南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虽保持快速增长,但不可避免的面临着资源枯竭、生态恶化等诸多环境问题。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平衡的绿色环境税收手段备受理论界和政策制定者的关注。本文从环境税“双重红利”理论、环境费改税、环境税的障碍和风险以及国外环境税借鉴的角度对我国开征环境税的研究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环境税;双重红利;环境税模式
2007年国务院节能减排小组首次提出研究“开征环境税”,2011年10月,开征环境保护税正式提上议程。近期,鉴于“雾霾”成为全民热议的环境问题,2014年5月发布的《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4)》建议适时开征环境税,用经济手段治理雾霾。2015年4月,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在纳税人座谈会上指出环保税方案已上报至国务院,环境税的开征正逐渐步入实际操作层面。目前,我国环境税的研究主要聚焦在环境税制和税目的设计和改革方面,以王金南、葛察忠(2009)为代表的独立型环境税方案设计和以丁芸(2007)为代表的融入型环境税设计方案为代表。学术界以经济视角研究环境税则主要集中在“双重红利”效应、环境费改税、环境税开征的障碍与风险、环境税国际实践经验借鉴这四个方面。
一、环境税的“双重红利”效应
“双重红利”理论是由pearce(1991)提出,主张利用碳税代替扭曲性税收。以零福利成本或负福利成本转移的环境税能够获得以改善环境为目标的绿色红利和减轻市场扭曲、提高效率、增加就业的蓝色红利。环境税由OECD国家引入我国后,双重红利理论被普遍认为是我国开征环境税的理论基础和方向。武亚军(2008)认为建立绿色税收基础上的绿色税制改革具有控制污染和改善资源利用的效率机制,也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司言武(2010)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基于非同质假设的视角肯定了双重红利假说存在的可能,指出开征环境税已明确进入政府的议事日程。环境税在理论上能够实现可以预见的双赢局面,但在我国复杂国情下的适用性遭到了质疑。胡绍雨(2011)对我国准环境税和污染物排放以及经济增长进行了相关性检验,也认为环境税对我国改善环境质量具有明显的效应,促进就业的效应并不明显。环境税无法保证同时增进环境品质和个人福利,为了防范环境税成为政府增加财政收入的工具,应该对谨慎对待“双重红利”理论王慧(2011)。基于对双重红利理论的争论,学者普遍认为我国的环境税的开征需要进行调节和改革。郭佩霞、高凤勤(2005)认为环境税“双盈”效应的取得,需要借助一套完善的市场作用机制。钱琴(2011)也提出双重红利理论在我国应该立足国情,把环境税与我国的整体税制改革相结合。由此,将环境税的双重红利假说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二、环境保护费改税的探讨
鉴于发达国家施行的环境税收政策在实践中极大的改善了其环境质量,关于我国推行环境费改税的改革呼声日益高涨。排污费和环境税同作为环境污染行为外部性内部化的经济手段,但两者具有截然不同的特征,学者对于环境费改税推行的态度也不尽相同。其中一类观点认为,应全面推行环境费改税。陈贺菁(2000)认为我国具有环境费改税的可行性,并构想了我国环境保护税的基本思路。陈平路、。刘立佳、司言武(2009)认为目前我国排污费改税存在很多问题,全面推行环境税是不可行的,现阶段应立足国情,逐步推进。原哲、张宏翔(2011)总结了各类观点得出我国费改税的争论都集中在费税的利弊之争上,税费形式需要依据国情全面分析。
三、环境税开征的障碍与风险分析
20世纪90年代起学者纷纷呼吁开征环境税,时至今日环境税迟迟未能全面开征。环境税的出台是对我国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的一项变革,鉴于我国的特殊国情,为了保证环境税改革目标的实现,不仅要充分估计环境税开征出现的各种问题,更要警惕其带来的风险。综合学者们对于环境税开征的难点研究,笔者认为环境税开征的障碍可以从三个层次分析。
(一)环境税的障碍分析
首先,某些客观条件难以具备,使得环境税的开征“先天不足”。郭佩霞、高凤勤(2005)认为我国市场经济基础较弱,没有形成“以人为本”的主导观念、稳定的外贸体制和对称的环境市场信息系统。孙刚、赵骥民等(2008)还从社会保障体系,环保意识和行为、个人信用与纳税人自觉的角度分析了环境税在我国受阻的原因。
其次,环境税的开征可能具有负面影响。马莹(2005)认为环境税开征的难点在于两方面。其一,税负最终转嫁到家庭、消费者、企业,会导致生活水平下降、收入降低、社会福利水平下降以及“免费搭车”的现象。其二,税负的增加会导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国际竞争力下降。迟丽华、龙雪(2010)肯定了个人和企业是环境税开征的“两道坎”,可以通过降低企业和个人所得税来缓解企业和个人的税收压力。同时提出环境税会诱发成本型通货膨胀,需要政府发展绿色经济应对其对经济健康发展的影响。可见,学界普遍认可环境税可能带来的以上不良后果,张琳(2014)认为环境税开征难除了技术性因素外,还受到理性经济人如中央与地方、地方政府之间、民众与政府等相关利益主体偏好的影响。
(二)环境税改革的风险分析
以上分析了环境税开征的障碍后,学者将其面临的改革风险总结为环境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和制度风险四类。胥力伟(2010)从需求弹性的角度分析了环境风险,认为厂商和消费者的需求弹性较小,价格的上涨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对厂商无多大影响,但降低了消费者的生活质量。李升(2011)认为由于环境规制往往被地方政府间作为争夺资本和劳动力要素的财税竞争手段,这种单纯追求GDP,不惜以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方式为是环境税开征隐含的制度风险。因此,政府应该建立合理的绿色财税体系,将环境税的管理权和收益权分离,避免地方政府间过度的财税竞争。
四、环境税国际实践经验借鉴
环境税作为解决全球生态问题的重要手段,从七十年代起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和完善,法国、瑞典、荷兰、波兰、挪威等OECD国家的环境税制已经相当成熟,是环境税改革的典范。不仅增加了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而且促进了各国资源保护和环境污染控制。这也促使了国内学者纷纷研究国外环境税的背景、效果与措施,旨在探索适合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环保路径。
(一)国外环境税体系改革历程
波兰等国家最早开始设立的环境税与资源税,由于税率较低并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环境税并不能通过价格机制有效地发挥作用。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OECD等发达国家纷纷对环境税进行了改革,税率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征收系統也得到了加强。徐周(2007)总结了发达国家环境税改革的特点,主要有三点:其一,税负逐渐向环境有害收税行为转移;其二,推行以能源税为主体的多样化税种;其三,推行税收中性的基础上推行税收差别和税收减免;董正(2014)将OECD国家的环境税体系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丹麦、瑞典为代表的激励型环境税改革,在本国税制成熟的基础上,直接建立与环境有关的税收制度,在以后的发展中逐步予以完善。另一类是以德国和日本为代表的渐进型环境税改革,在规划出长期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出分阶段开征的环境税政策。
(二)国外环境税的实践经验借鉴
鉴于我国国际国内环境的特殊性,我国的环境税开征应立足我国现实的社会经济状况。从发达国家环境税实行措施的视角,金明、栗小宏(2014)认为我国在开征环境税应设置符合“税收中性”原则的健全税制、注重环境税与其他环境激励措施的协调性,重视税率的调节作用。从完善税制的视角,王红(2008)根据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认为我国应扩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推进所得税优惠制度,调整现行消费税以引导社会节约消费倾向,改善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从而实现环境资源的合理配置。王晓东(2013)在分析了英、德、瑞、法四国后认为我国应设立新的环境税种上,均衡税基兼顾公平与效率,并加强税收的后续管理。张耀军(2014)则从国外环境税模式设计的角度认为我国应该构建动态的环境税模式,第一阶段以融入型环境税模式为主,将环保理念逐渐融入到相关税种当中。第二阶段以税费并存型模式为主,依据征收对象的特点、难度等综合因素,保留部分污染收费。第三阶段以独立型环境税模式为主,有针对性的独立收税。朱坦、刘倩(2008)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提出我国的环境税应在预告与渐进式改革的基础上,减少改革的阻力,考虑税制设计的区域特征,重视税率的资源保护功能,加快“两型”社会的构建。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原哲、张宏翔.环境税的研究现状述评[J].财政监督,2011(02)
[2] 刘立佳,司言武.环境费改税的理性思考[J].北方经济,2009(07)
[3] 陈贺菁.关于环境“费改税”的设想[J].价格月刊,2000(08)
[4] 钱琴.环境税“双重红利”综述[J].商业经济,2011(20)104-105
[5] 胡绍雨.环境税“双重红利”在中国的检验[J].中国物价,2011(01)
[6] 司言武.环境税“双重红利”假说述评[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8(01)
[7] 武亚军.绿色税制创新与中国可持续发展[J].理论视野,2008(02):
[8] 迟丽华,龙雪.对中国环境税开征的几点思考[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0(06):13-15
[9] 郭佩霞,高凤勤.试析环境税“双赢”效应在中国的适用性[J].天府新论,2005(04):66-68
[10] 胥力伟.基于环境税作用机理的我国环境税改革风险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04):13-17
[11] 朱坦,刘倩.推进中国环境税改革-国际环境税实践经验的借鉴与启示[J].经济政策,2007(09)
[12] 张耀军.环境税的国际经验及模式借鉴[J].地方财政研究,2011(11):76-81
[13] 王晓东.欧洲环境税的成功经验及对中国的与启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12)
[14] 董正.OECD国家环境税体系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国家税收,2014(04):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