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媒体在迅速传播事件广度和焦度的同时,也会成为风险和威胁急速传播的加速器,造成群体化的恐慌与混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繁的持续性与破坏性已经严重影响民众的生命安全与生产生活,突发卫生事件应急人才的专业性及效能化可以有效降低突发卫生事件带来的各类威胁与风险,进一步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科学化运行。
关键词:新媒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人力资源
一、引言
当前,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2003年SARS事件席卷全国、2004年地方性口蹄疫等新发传染病层出不穷、2008 年“三聚氰胺”事件让国人震惊、2009年中国首例甲型H1N1流感传染迅速、2010年小龙虾致人肌肉溶解事件引起国人普遍关注、2012年手足口病和食物中毒人数剧增、2013年H7N9型禽流感强烈考验政府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如何科学有效的应对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大限度地降低其社会危害和财产损失,是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新媒体具有传播实效快、传播总量大、信息失真度大等鲜明特点,包含了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及大众传播等多种形式,可以瞬间满足公众对于社会焦点问题的知情渴望,让传统媒介相形见绌。2003年5月9日,国务院第376条公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指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广义上来说,凡是威胁或者触及民众生命安全和生存健康的事件因素,都可以定义突发卫生事件;狭义上讲,突发事件已经构成或造成公共卫生的混乱和危害时就可以认定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特大、重大爆发性与流行性传染病、集聚性与群体性突发疾病、新介质源头传染疾病、群体食物中毒与药物不良反应事件、不良接种致病与群居性感染事件、职业性与岗位性中毒、重大环境与辐射污染导致的卫生事件、生物性与化学性因素促成的卫生问题、重大动物疫情,以及起因于自然灾害事件、事故灾难问题或社会治安因素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卫生事件。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人力资源建设困境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专业人员队伍建设滞后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旦爆发,通过各类传播路径迅速传播与扩散,错误的舆论导向和宣传效果会导致社会的动乱和群众的不安,如何科学引导突发卫生事件的舆论方向,如何合理规避新媒体视角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恶性传播带来的不良后果,如何效能化保障舆论顺畅化与理性化的进行新闻传播,都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专业人员始终关注的事态化问题,现阶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始终保持在新闻出版、广播广电及新闻中心等机关内部,队伍建设的广度和数量有限,没有充分发挥联合联动宣传舆论处置机制,在人员队伍建设方面需要提升。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应急管理工作的需要:“国家应急管理机构应设立相应的应急指挥中心。指挥中心都应该按照规定设立固定办公场所,配置相应人员、设备和办公经费保障,突发事件一旦爆发,指挥中心立即进入工作状态。”各地区按照实际需要和疾控应急安排,成立了挂靠在相应部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办公室,在形式上解决了卫生应急组织管理问题,但是实际上部分区县卫生应急办公室职能仅仅停留在卫生信息的传递层面上,经费难以保证、专职人员缺失以及医疗卫生机构未设置卫生应急办事部门等问题的长期存在导致卫生应急管理办公室不可能承担起决策指挥日常职责。
(二)公共卫生应急专业人员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我们一直在强调建立健全“统一领导、统筹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卫生应急决策指挥系统,但是我国卫生事业管理体制由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庞大的卫生事业单位构成,几乎囊括了所有卫生资源和卫生服务事业,卫生资源整合力度难度较大,难以适应卫生应急管理的切实需要。和条块分割的卫生管理体制现状导致“重数量,轻质量;重规模,轻效益”的资源配置模式的形成,国家相关部门和军队、各级地方政府系统都设有隶属于自身管理的卫生服务机构,卫生医疗机构的重复建设、基层医院与卫生服务的缺失与卫生资源的严重浪费现象依旧存在,重大突发性卫生事件爆发,仅仅依靠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成立的应急处理指挥部的推进作用是完全不够的,还需要卫生资源进一步整合和利用,卫生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和推进。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人才以及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是防范与应对突卫事件的基础,由于属地化管理、财政预算、传统人员编制恒定等特殊原因,各地疾控机构的人员编制基本上是依照20世纪90年代初属地人口总数和业务量来核准的,严格限制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导致了整个公共卫生应急人员知识结构陈旧、年龄结构老化。虽然经历了SARS、H7N9等传染疾病的考验,国家开始逐步加强专业人员的配备,但是随着区域化人口的变化、社会经济的快速转型、疾控业务的急剧增加等现实原因,卫生应急专业人员严重短缺和整体素质较低已经造成相关业务的低效能开展。
(三)公共卫生应急专业人员年龄、职称以及学历层次不合理
一个国家公共卫生体系的构建,需要一定数量专业化与权威性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由于卫生应急人才培养制度以及卫生人才引进机制等原因,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中非卫生专业技术员和管理人员比例较高,而应急专业人才普遍学历层次不高、职称较低,再加上年龄较大且具有高级职称擅长环境卫生、微生物、营养与食品卫生、流行病学以及理化检验等邻近退休阶段,导致公共卫生应急专业人员年龄、职称以及学历层次不合理,高级技术职称人员断层严重。
(四)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人才流失严重、队伍建设滞后
目前,全国大约有100所科研院校每年培养3万多名公共卫生、预防医学、流行病学等与疾病预防相关的本科及研究生教育专业人才,从13亿人口的卫生预防需求而言,即使2万专业人才全部从事预防疾控工作也不能满足现实需要。事实上,根据《2010-2012年全国医药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分析:2010年到2012年总共仅有8000人最终留在疾病预防与控制系统从事本专业工作,继续深造、出国留学、跨行业发展的毕业生略占53%,公共卫生人次流失比较严重,另外,较高层次的疾控管理人才和危机应对人才缺失成为制约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一大难题,疾控专业人员还是以常规工作为主,缺乏宏观协调能力和决策指挥能力,在应对诸如禽流感、食物中毒等重大卫生事件中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公共卫生应急人才建设刻不容缓。
三、对策与结语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人力资源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组织制度、人才储备、教育培养、资金投入、信息资源、社会动员等多方面的保障。2012年,世界各国对医疗卫生的公共开支占GDP的百分比平均为2.5%,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强化对于突发卫生事件的重视与预防,加大对公共卫生建设的投入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加强投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国家将公共卫生建设保障经费支出纳入财政预算,通过经常性的公共投入,尽快完善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是各单位也要加强卫生事业的投入,搞好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做好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工作,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和自我预防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人力资源建设可以稳步推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效能化运营,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害和破坏性科学化处置。只有不断增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人力资源建设力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才能全方位和效能化的得到相关处置。
参考文献:
[1]韩锋.上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特点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4(10).
[2]韩锋.国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经验借鉴[J].中国集体经济,2014(11).
[3]韩锋.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急管理后勤保障及应对机制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0).
[4]韩锋.提升公共卫生行政机构应急管理机制及路径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1).
[5]韩锋.上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机制建设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4(09).
[6]顾凯,韩锋.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问题于对策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3(07).
[7]韩锋.基于应急体系视角下的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特点、原则及重要意义[J].改革与开放,2014(12)
[8]诚然,韩锋.政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探析[J].中国卫生资源,2014(09).
[9]王舒,韩锋.精益管理在医院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性探析[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2(04).
[10]王舒,韩锋.柔性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性探析[J].上海医药,2012(12).
基金项目:“上海出版传媒研究院招标课题研究成果、本成果受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国家骨干校建设项目资助,(编号:SAZD1407、SAYB1412)”
(作者单位: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