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岗秘书口述安葬高岗内幕

2015-05-30 10:48
新传奇 2015年26期
关键词:高岗杨尚昆安眠药

高岗曾官至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兼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后被开除党籍,自杀时年仅49岁。而本文系时任高岗秘书的赵家梁口述整理,向人们讲述了高岗安葬时鲜为人知的情况。

1954年8月,高岗已被管教半年。他写给中央的《我的反省》已交上去一百多天了,一直没有回音。从7月初开始,电台陆续广播各地人大代表的名单,他仔细地收听着,注意是否有他的名字。他的心情越来越焦躁不安,终日心事重重,少言寡语,行为乖戾。8月10日左右,出现肠胃功能失调的症状:腹泻、消化不良等。但却拒绝治疗。

8月17日,高岗因服下过量安眠药,早上抢救无效死亡。

高岗死后周总理召开会议

8月17日上午11点左右,政务院秘书长习仲勋、中央组织部副部长马明方、公安部副部长徐子荣一起赶到。他们来到高岗床前,看了仰躺着的遗体,听了管教人员和家属的简单汇报,表情凝重,一言未发。临走时嘱咐我们:“弄点冰来,把遗体保护好。”

周恩来和政务院副秘书长齐燕铭是中午一起赶来的。他们沉着脸,上楼看了高岗的遗体。这时室内和遗体周围已摆放了许多天然冰块,没有什么异味。他们一言未发,转身下楼,在大厅里坐下听汇报。

我(赵家梁,高岗的秘书)首先检讨:“我们工作没做好,没完成中央交代的任务……”

周挥一下手,意思是不要听检讨。我便简略报告了事发经过和抢救情况。总理对李力群说:“你讲讲高岗服药前的情况吧!”

李力群也先检讨了几句,随后详细汇报了16日发生的异常情况和17日凌晨上床后的情况,但是没有具体讲高岗和她谈话的内容。

周听得很认真,没有追问,也没有责备。他要管教组给中央写个书面报告,并叮嘱严守纪律,不许外传。然后吩咐由政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安排善后事宜:不火化,土葬,要善殓厚葬;先要保护好遗体,准备解剖检验。

接着,由总理口述,齐燕铭执笔记录,写出一个名单共19人的名单。周又叮嘱说:“就说我召开的紧急会议,务必亲自准时到会。”齐燕铭立即去安排通知:当晚8点半,周在东交民巷8号召开会议,要求必须本人准时参加,但却没说开什么会。

那时,周开会一般都在中南海西花厅,而且事先都要告诉会议内容;唯独这次是例外,这么晚,而且是在这么一个地方,还只许本人参加。接到通知的人都有点纳闷。

晚上8点半以前,周恩来、陈云、彭德怀、邓小平、杨尚昆等先后到来,陆续上楼看了高岗遗体。

尸体解剖证实系自杀

8点半,人都到齐,静坐在楼下大厅中央,周总理宣布:“今天,8月17号上午,高岗死了。现在要对尸体进行解剖检验,成立监督检验小组,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安子文、原高岗秘书、管教组组长赵家梁三人组成,杨尚昆为组长,请大家等候检验结果。”

直到这时,大家才注意到有几位穿白大褂的大夫,随同杨尚昆等一起上楼去了。接着,周总理让李力群汇报高岗自杀经过情况。

高岗的遗体及冰块已从卧室搬到值班室,遗体安放在房间中央的一张红木写字台的大理石桌面上,室内的灯全开着,如同白昼。解剖检验就在这里进行,整个过程不到一个半小时,进行顺利。杨尚昆、安子文只上楼看了一下,便去楼下大厅听李力群汇报,基本不在场,检验快结束时才回到楼上来。

当晚10点多,大厅四面的壁灯和中央三盏树型玻璃大吊灯全亮着,而通往大厅的长长走廊,则显得昏暗凄凉。监督小组和医生们一起下楼,经过走廊,来到大厅。参加会议的人们屏息静待着,只听周说:“请北京医院的医生宣布解剖检验的结果吧。”

一位穿白大褂的医生站起来,一字一句地宣读检验报告:“发现尸体胃里残留大量安眠药成分的沾液;未发现其他异常情况。结论是:死者生前服用过量的安眠药,造成中枢神经麻痹,以致死亡。”

大约11点钟,会议结束时,周叮嘱说:“今天的事,你们没有传达的任务,不许外传,请严守纪律。”

人们不禁要问:高岗服用的安眠药是从哪里来的?经过分析,排除了“外人给他的”可能性,而肯定“是高岗自己留下的”。高岗在管教期间每晚服用安眠药,尽管都是在值班人员监视下吞服,但是他只要把胶囊压在舌头底下,即使张开嘴,也不易发现。在半年之内,要积攒起足以致命的数量,是完全可能的。再者,也可能是高岗自己早已在管教之前,就准备好而保存下来的。1月间,他曾经把20粒速可眠胶囊亲自缝在毛裤裤裆里,准备在被捕后自杀用。这20粒安眠药以后不知哪儿去了。至于安眠药藏在什么地方?已成为永远的谜。

就在高岗自杀身亡的当天,罗瑞卿向正在北戴河休养的毛主席作了汇报。

安葬之后立下无字碑

当东交民巷8号大院的紧急会议结束时,已是深夜,人车纷纷离去,大院又恢复平静。几个年轻力壮的人用白布床单兜着高岗的遗体,从楼上搬到楼下,平稳地放进停放在东门门厅的棺柩里。

高岗的遗体早已穿戴整齐,就像平时那样的打扮,外穿深色中山装,里穿白色衬衣衬裤,白袜子、黑布鞋,全是新的。

棺柩是崭新的本色柏木棺材,散发出浓浓的柏木香气。那是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同志们遵照周恩来“善殓厚葬”的指示,从市场上买来的最好的寿材,人们称之为“六块头”,即上下、左右、前后六块寿板都是整块的,而不是由板条拼合的。

棺柩内垫襯的东西,除了被褥之外,全是用桑皮纸和黄裱纸包成四方形小包的石灰和木炭,至少有几百包,在棺材底部平平地铺垫厚厚的一层,然后在遗体两侧和上面塞得平平实实的。

这么多的石灰木炭小包,加上一百五六十斤的遗体,这副棺柩至少有七八百斤重,八九个小伙子把它从地上挪上卡车,费了很大的力气。

18日凌晨1时入殓完毕,大卡车当做灵车,载着棺柩,缓缓驶出东交民巷8号大院。自从1953年1月高岗搬进这座大院,前后不到一年零八个月。

随车送灵的,没有高岗的妻子、儿女和故旧亲朋,只有他原来的秘书、卫士长等工作人员。

灵车一直开到北海后街的嘉兴寺,将棺柩暂时停放在該寺西院的一间小偏屋里。待安放妥当,东方已透出晨曦。

8月21日进行安葬,主要由机关事务管理局办理,秘书、卫士长等随行,他们是在完成组织交代的最后使命。高岗的胞兄高崇义于19日从陕北赶到北京为他的弟弟送葬,而高岗的长子21日下午才从哈尔滨赶来,没赶上为他父亲安葬。李力群因过度劳累原本不想去,经劝说,还是去了。

8月21日上午9点半,高岗的灵柩从嘉兴寺移出来,抬上一辆大卡车,盖上几片麻袋,车头没挂黑纱,没挂死者的照片,车上没有鲜花、花圈;送灵的人们也没戴黑纱或白花,有的扶车帮而站立,有的干脆依靠在棺柩上。从外表看,这不过是一辆普通的货车。唯有那不易被人看清的、被麻袋遮盖着的巨大而贵重的柏木棺材,才能告诉人们,它所盛放的绝非等闲之辈。车上的人都神态严肃,不说话,更不谈笑。

卡车驶出西直门以后,便加速飞奔,扬起一片尘土。此时,正是10点多钟,骄阳似火,热气灼人。但卡车在郊外飞驰,路宽人稀,迎面扑来凉风习习,使人不觉烈日之可畏。车行大约一个多小时,停在万安公墓门前,人们一下车,就感到地面热气蒸腾。

万安公墓地处玉泉山下,东邻颐和园,北靠卧佛寺,这里远离市嚣,人迹罕至,十分幽静。早年,一些达官显贵和社会名流,都把这里当作身后安息之地。高岗之所以能安葬在这里,是因为周总理有明确指示交待:葬在万安公墓,要立碑,只写“高岗之墓”,不写立碑人,不写年月日。

整个墓区地势是东北高而西南低,低处可见雨水浸漫的痕迹。高岗的墓穴,在墓区中央地段,地势高,向阳,位置很好。几个青壮年把高岗的灵柩从卡车上移下来,扛到墓穴处,缓缓放入,掩上穴盖,安葬就算完成。

没有告别仪式,没有哀乐,也没有恸哭,一切都在沉默中按部就班地进行。最后,人们不声不响地、平平静静地离去。这是一个不成葬礼的葬礼,一群不像是送葬人的送葬队伍。

当人们回到卡车上时,已是下午1点半多了。

当天没来得及立碑,后来做了一个墓碑,没有刻写墓主的名字,没有墓主的生卒年月日,也没有碑文,是一个真正的无字碑。

(《百年潮》2004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高岗杨尚昆安眠药
分清安眠药与安神药
杨尚昆如何评价自己中办主任生涯
中南海“总辅导员”杨尚昆
别样的“雷声”
杨尚昆体内的弹片
安眠药常换换
安眠药服用须知
高岗自杀内幕
安眠药不“安眠”
毛泽东处理高岗的最初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