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迎来大数据时代

2015-05-30 05:34李亚翠
大学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高校管理教育信息化云计算

李亚翠

[摘 要]在信息时代的浪潮中,教育信息化已然成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促成高校管理与教育实现双赢发展。但随着高校教育、管理、科研等工作所涉数据量日益庞大,其数据处理也随之变得棘手,用数据说话已然成为高校发展决策的优先考量。云计算平台凭借其大数据储存、后台计算、资源共享等应用,为高校提高管理效率、实现资源共享、挖掘数据价值等工作提供技术保障,同时也为高校教育管理改革提供了区别于传统技术模式的信息化建设发展方向。

[关键词]高校管理 教育信息化 云计算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3-0181-02

据CNNIC《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较 2013年底增加144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6.9%,较 2013年底提升了1.1个百分点,中国互联网普及率正趋于饱和。由此,计算机信息技术正逐层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以数字化为依托,在管理效率、教学质量及科研创新等方面都有突破性举措,但数量日益巨大、分析日渐庞杂的存储数据也给高校教育管理带来了实际挑战。高校信息化建设在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都迅猛增长的现在,构建以云计算为基础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新模式势在必行。

一、高校信息化建设促成教育与管理双赢发展

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是难以预料的,覆盖范围、替换速度、处理能力都无法掌握,但其始终都是在追求更卓越的发展。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紧跟网络发展进程,在明确教育建设目标的同时,也为其提高管理效率保驾护航。

高校管理工作所涉及的主体部门较为复杂,工作信息传递的准确性与时效性更是硬性要求。尤其是高校教育管理覆盖范围广、涉及人数多,学生、教师、行政人员及校外工作的对接,都对管理效率与管理成本的协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收支情况也决定了管理效率和效能的上升空间。

高校信息化建设在重新整合高校各部门工作业务的基础上,极大地提高了校园运行效率。例如高校新生入学,以往新生办理入学手续烦琐,涉及管理部门如教务处、后勤处、财务处等极为分散,给新生入学造成了一定困扰,但如今信息化建设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整个学习期间都处于信息化管理的便捷方式中。

2013年新生入学季,北京科技大学2013级3000多名新生能够在“迎新网”上完成“电子”报到,新生登录“迎新网”后,填写一张个人基本信息的电子表格,之后入校后的住宿条件、宿舍楼房间号、床铺位置、图书证号等就会准确地显现出来。新生入校后,学校迎新人员只需扫描通知书上的条码或刷学生的二代身份证即可瞬间完成身份的核验。南开大学2013级4000多名研究生也可使用该校开发的“研究生新生服务网”完成报到手续。

以往新生烈日下排队办手续的情况有所缓解,使新生及高校工作人员的压力也大为减轻。但这只是高校信息化建设在管理工作方面的革新,教育方面也同样在制造着惊喜。

随着实验教学的大量投入使用,传统实验室已经日益无法满足广大师生的实验需求及提高实验创新能力,各大高校现已陆续研发、使用网络虚拟实验室,以满足各层次的实验需求和目的。

虚拟实验室是一种基于Web技术、VR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的开放式网络化的虚拟实验教学系统,是现有各种教学实验室的数字化和虚拟化。虚拟实验室由虚拟实验台、虚拟器材库和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系统组成,可供学生自己动手配置、连接、调节和使用实验仪器设备。教师利用虚拟器材库中的器材可自由搭建任意合理的典型实验或实验案例。

近年高校扩招,实验室的使用率和实验设备的耗损率都大幅提高,实验室的供不应求也使学生的理论储备与实践操作产生了分化。高校虚拟实验室的构建及时拓宽了实验操作渠道,这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学习主动性都产生了积极效果。学生只要在网络上即可操作虚拟实验仿真系统和教学系统,使实验操作不再受时间空间限制,在虚拟实验平台达到高校实验教学始终追求的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目的。

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带来的技术革新,不断提高着管理效率、工作效率、教学效率及高校核心竞争力,在切实给高校建设带来裨益的同时,日积月累、急速递增的数据量也给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数据积累给高校教育管理带来了什么

信息时代,数据在碎片化信息充斥的信息环境中,给我们提供精准的指导性意见。但随着高校非结构化数据的飞速更新,迫切需要数据积累,却又难于数据挖掘。海量数据库面临解析难题,背后却指示着提升高校教育管理效率与质量的答案。

上海大学的新生在大一阶段没有具体专业划分,只是根据高考志愿填报的学科大类接受通识教育,大一结束后,每个人再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高考成绩以及大一成绩排位等填报具体的专业志愿,学校最后根据新生填报的志愿分流。

2013年9月,上海大学2012级的4400多名学生完成了专业分流。在这次专业分流前,上海大学提供了往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以及来自用人市场各行业人才需求等信息,学生可根据往届毕业生就业去向、签约单位以及不同行业的用人需求等数据信息,选择其大学期间所读专业。据专业分流后的统计数据显示,第一志愿满足率达到59.3%,前三志愿满足率达到85.7%,这两个数字都大大高于传统高校先填专业后录取的志愿满足率。新生中,前六志愿都未满足继续被调剂专业的学生比例低于5.5%,而在普通高校,调剂专业平均率为12%。

同样,经过2000年-2011年上海大学招收的春考生、秋考生及插班生的平均成绩分析,2012年上海大学决定退出上海春季高考。

无论是分门别类的数据组还是10年累计叠加的参考值,都显示着这些数字背后庞大的数据量及繁杂的数据分析。用数据说话,就要有海量数据库做支撑,而随着时间流逝,这将是无法估计的数据量。数据积累、分析,对于高校招生、教育、管理、就业,甚至解决已经出现却未显现的问题,都是影响改革方向的决策之一。

面对海量增长的非结构化数据,其数据格式多样、数据存储分散、数据总量大、增长速度快、数据分析难,却是高校提升教育管理效率,引导教育管理改革的参考指标。但数据信息更新迅速,收集不及时、整理不完善、分类不明晰、归纳不科学、分析不专业的情形,又给高校数据整合提出无法一蹴而就的现实考验。

数据积累给高校教育管理改革指引着方向,却也设置着障碍。随着数据量的倍速积累,高校信息化建设正在为这一难题寻找着解决方案。

三、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行走在云端

现今高校建设中面临的一大挑战便是学生、教师、行政人员在生活、教育、科研、管理等方面产生的数据资源保有量高速增长问题。随着高校所涉学科的不断扩充,数据资源所覆盖的范围也同期高速增长。各层级、院系、科室间的工作衔接所构成的管理工作网络,同样面临着办公高效、决策精准的问题。

而现今在各领域不同程度纵深应用的云计算平台,正是高校相区别于传统技术模式的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方向。云计算是由分布式计算、虚拟化、网络存储、负载均衡等新兴的信息技术融合而成的技术集合,其大规模、高稳定性、虚拟化、高可扩展性、低使用成本等特点正是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所需的计算机应用模式。

我国正计划建设覆盖全国、分布合理、开放开源的基础云环境,支撑形成云基础平台、云资源平台和云教育管理服务平台的层级架构。到2015年,初步建成国家教育云基础平台,支持教育云资源平台和管理服务平台的有效部署与应用,可同时为IPv4和IPv6用户提供教育基础云服务。

开放共享和数据挖掘是云计算之于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核心应用。高校通过虚拟服务器将数据资源上传至云平台实现资源共享。高校各部门间的信息传递、全国高校共享优质资源、面向社会大众开放的高校数字图书馆,都可以通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接收数据资源,优化高校资源的利用率。

而作为管理层,高校亟须数据挖掘提供决策依据。如高校招生方式、选修课程设置、就业形势分析等,通过云计算对大数据的提取、存储、分析、发现等数据处理,形成显性的、有价值的情报,结合实际情况一起形成科学的论证,为教育管理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升事务处理、业务监管、动态监测、评估评价、决策分析等工作的整体效率。

国家着力建设高校教育管理云服务平台,是对基于云计算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模式带来的积极效果的肯定。现阶段云服务模式教育平台处于起步阶段,将有更多未开发的应用领域及未知难题出现,例如海量数据存储在云端,如何保障其数据安全,数据加密技术的应用升级是否能够有效遏制恶意攻击带来的数据丢失及泄密。这将是更待深思解决的课题与方向。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4.

[2]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Z].2012.

[3] 樊丽萍.大数据时代:高校为人才培养晒“家底”[N].文汇报,2013-08-02.

[责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高校管理教育信息化云计算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我国高校管理中学生权利救济研究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实验云: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深度融合的助推器
云计算中的存储虚拟化技术应用
如何建构高校管理干部队伍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