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导产业更替下的高职艺术类人才培养探析

2015-05-30 10:48:04丁勤
2015年28期
关键词:主导产业变革高职院校

作者简介:丁勤(1973-),女,汉,江苏省南京市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艺术学博士后,研究方向:设计学、美术学、艺术学理论。

摘 要:高职院校作为艺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储备的重要渠道与基地之一。在主导产业更替的社会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如何把握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的契机,迎合时代发展,审视社会与市场的要求,培养更多更好的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的创新型人才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主导产业;高职院校;培养理念;变革

英国文化学家迈克费瑟斯通曾说:“生活转换成了艺术,艺术也转化成了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形式已经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新的时代背景下情绪、情感、兴趣都成为驱动消费的主观动因。由此应运而生的艺术产业、文化产业、创意产业都成为时代关注的朝阳产业。在市场消费的调查数据显示,色彩、式样、品牌已成为消费者首先得消费动机,不符合日常审美的事物,在市场上必然受到摒弃。如美国福特汽车最初靠一种颜色、一种形式的T型车打天下,最初独占鳌头,但随着其他品牌汽车涌现,市场严重萎缩,痛定思痛,福特发现改变外观形式与色彩才能吸引新的受众,所以才有了汽车设计部门,也才有今天各式各样,五彩斑斓的汽车样式。

艺术是一种审美活动,是艺术家实践的结果,是艺术家自我审美理念的物化形态。在信息化、现代化、国际化的今天,新的艺术产业层出不穷,新的技术、新的形式、新的理念都推动着这个行业的茁壮发展。高职院校作为艺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储备的重要渠道与基地之一,其如何把握时代契机,迎合时代发展,审视时代与市场的要求,培养更多更好的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的创新型人才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热点问题。

主导产业是指在国民产业领域中处于核心地位,影响和辐射其他相关产业的主干型产业,易于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近些年来,我国进入了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的重要时期,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变化,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信息化、现代化、国际化的产业升级,我国原有的高消耗、高投入、低产值的产业模式越来越难以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带来了经济、文化、社会一系列相关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应“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所谓现代产业体系主要就是从加工制造产业向“无烟工厂”转变,谋求结构合理,发展有序,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经济形态,即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低消耗、低投入、高产业关联度和高附加值的行业。为此欧美、日、韩等国家纷纷推出扶持政策,将培养高层次人才、推动产业升级、发展科教兴国视为国家战略性选择。为此文化产业、创意产业、艺术产业应运而生。目前美国艺术产业每年的出口总额排名第二,仅次航天、机械。韩国更是将艺术产业发展置于优先发展,目前出口产值,已远远超过传统汽车等制造行业。这种转变趋势更是说明服务性产业的崛起于兴旺。这表明,艺术产业、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建设已成为发展经济、繁荣文化、增强国际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艺术产业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呈现方面,在巩固经济外销阵地、传播中华文明、增强综合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更加突出。全球化产业竞争的新特征要求艺术产业抢占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的制高点。

艺术产业,属于精神类、审美类的附属性价值叠加的服务型产业模式。这使得艺术产业的生产模式不同于以往的工业化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特点,个性化、特殊化、审美化、情感化使其的显著标识。艺术产业往往体现着社会文化的显性一面,往往能够推动社会文化建设,引导人们的精神生活,具有十分庞杂的广泛性、深入性,也存在多元化、立体化的倾向,这为定位其产业特定增加一定困难。社会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全方位的发展,而“经济能否取得成就和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能力和态度,取决于根据能力和态度而建立的社会政治制度和采取的组织措施,还取决于历史经验;而外部联系、市场机会和自然资源等因素的作用则是次要的”①。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艺术类人才培养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准确把握主导产业变化新趋势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何为主导产业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所以主导产业的更替更是周期越来越短。当前高职艺术类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矛盾就在于主导产业更替速度远远快于高职艺术类人才培养速度。造成这一弊端的原因有:教学理念与手段往往滞后于市场需求,由于培养周期问题,如何完美契合,需要培养方式的灵活性;其次,由于产业升级换代过快,究竟培养什么样人才,目标往往难以确定。为此人才培养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加强行业参与精神

高职院校主要的目的,就是培养“有用的人”。学校要想培育出更多更好更符合社会实际需要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就必须融入到社会中去、融入到行业中去,推行产教一体、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如企业、行业来培养学生,以顶岗实习为主要教学模式,让学生更早适应企业,学习到实用有效的技术技能,同时也免去企业二次培训之苦,来之即用,用之即好。由于,始终在产业一线,更能清晰感知社会需求,预判主导产业发展趋势。

2、加强市场调研理念

当前,作为市场化为导向的经济模式,艺术产业的市场化也是必然。艺术产业如何市场化,需要进行调研、研究、甄别。作为大众消费的产业模式,市场化给艺术产业带来了活力与升级,但也充满挑战与危机。大众审美趣味是不是艺术产业的标准,雷同化、抄袭化、模仿化的倾向都会导致整个行业面临困境。因此,要立足于当前消费时代,产业人才必须保持极高的从业素质,究竟什么样才是优秀的艺术类人才,这需要市场的检验、时间的检验,也需要学校能够跟踪调查,随时调整教学目标和培养方式。

二、教学理念和学习模式的理性变革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坚持产教融合发展。走开放融合、改革创新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道路,推动职业教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全过程,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实现职业教育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经过深入调研,在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手段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传统的教学实际操作层面中始终强调技术为先,但忽视了时代对技术的要求。随着时代发展,信息化的普及,诸多技术行业变为了技术加技术、技术加技能的行业人才需求的趋势,单一的技术实践模式没有办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比如动画专业要美术、软件、文学、影视等诸多专业知识,任何一种单一知识都难以参与项目其中,否则永远处于行业底层。这完全不符合高职院校培养高层技术人才的目标。为此,在多元化立体交叉式的应用型、复合型、实践型人才需求面前。我们必须进行变革优化,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构建技术与技能相加的教学理念

在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实践中,实践操作一直做为重点来凸显,这不仅是高职院校教学特点所决定,也是一段时期行业、社会的需求。但当前的艺术类人才仅仅有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由于艺术产业的特殊性,简单的熟练工人,缺乏行业的参与度,甚至都不能体会与理解艺术产业的精神属性的附加价值的产生,这无疑会行业所摒弃。一个现代工匠应该是多能的,既要教会他们机械的操作,也要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解决生产实践中新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课程设置中要都设置参与性课程,设置困难与问题,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了解整个专业架构,培养持续发展能力。

2.贯彻师生互动,学用结合的主动学习观

中国传统学习实践过程中,往往是被动学习。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表达思想,反馈问题的机会少,师生交流停滞,在高等院校教学实践中,尤其如此。这对学生扎实的掌握相关知识,消灭盲点是很不利的。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注意三个维度:第一,应该建立学生操作为主,教师作为参与者中的首席。构建平等实用的教学对话模式。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或者旁观者,而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直接实践,在实践中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学习效率。第二,学生应该以小组为单位,缩小班级编制,加強学生间的交流互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大力提倡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第三,是加强实践能力培养,课后多留实践作业,同时鼓励学生走向市场,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促其在实践中反思,把学习到的知识技能转化为实际产品。学生学习的评价机制要引入用人单位参与,由市场来评价学生是否合格,弥补过去由学校单方面评价的不足。

3、提倡创新,强化主体意识

在课程设置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关键在于要求主体意识,交流沟通的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拓展能力,只有具备这些素质,才能称得上是应用型人才。这需要在培养过程,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要让其勇于发表自我观念,勇于承担任务,勇于处理问题,不要惧怕失败,要敢于参与竞争,表达出自我的看法与见解。同时要鼓励其积极创新,推行因材施教,强化个性,感知“像我者死,学我者生”艺术理念,反对死气沉沉的临摹抄袭,要敢于突破,积极面对新事物,提出新观点。

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将这三个维度有机结合起来,创设新的教学模式,将多个模块进行高效率的组合,才能提高人才培养的速率和质量,既避免了重复的浪费,又避免了低效能的泛滥式办学。

三、推进校企合作,实现从培养到就业的无缝对接

2014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

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高层的技术人才,促进产业升级,推动国民经济建设,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既然,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产业培养高层次人才,就必须高举“校企合作”,推行多元化、实践化、目标化办学模式。学校与企业良好互动,学校培养学生,工厂培养工人,两者有效的结合,更能够目标明确,简单实用,并能够契合产业升级,时代发展之契机,完善我国产业工人培养模式,尽早从制造大国发展至创造大国。企业是一个大课堂,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和各地的创业产业园区,各个创意企业的联系,把课堂搬进企业,将学业与职业无缝对接。尤其要注意那些正在孵化过程中的有潜力的小微企业。政府近年来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小微企业用人成本低,劳动风险小、用人门槛低且潜力巨大,适合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可以说,艺术类人才培养有效的路径就是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工业生产的实践活动,对不同艺术产业产品的全过程进行具体的、实证的分析研究,总结深层审美化的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新的实践,完善产品,为今后的就业拓展打下扎实有效的良好基础。

目前,我国艺术产业正随着我国的主导产业更替而茁壮成长,作为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一个特殊领域,已初步展现出它的巨大活力和广阔前景。艺术产业必须紧紧抓住文化产品消费需求增长的历史性机遇,提升行业价值端属性,发展行业整体数量与质量,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开拓相关领域,依托我国巨大消费市场,带动社会经济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课题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经济转型背景下的高职院校艺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3SJB760010),主持人:丁勤;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重点课题《分类学视域中的高职院校艺术类教学多元化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JSJMY022),主持人:丁勤;江苏省2014年度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阶段性成果之一,主持人:丁勤。

注解:

① [英]安德鲁·韦伯斯特.发展社会学[M].陈一筠译.北京:北京华厦出版社,1987.28-29

参考文献:

[1] 刘作.丁业化班程中的产业结构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1995.247

[2] 孙琳﹒高技能人才培养与高职教育发展问题[J]﹒职教论坛﹒2012(13)﹒20-23

[3] 林善炜.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战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65

[4] 成军.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价值判断、困境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2(02)﹒89-92

[5] 王传金.应用型人才浅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7(10):39-40

猜你喜欢
主导产业变革高职院校
变革开始了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8:21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6:14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31:29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外资流入与资源型区域主导产业升级──以山西为例
福建省生产性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声屏世界(2015年5期)2015-02-28 15:19:47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先导区潜在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