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 余力力
[摘 要]在以旅游业为龙头产业的海南,高等教育中大学生素质的培养与提升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在海南旅游高等教育中,国家级学科竞赛赢得了相对广泛的关注与参与,省级学科竞赛实现了多方共赢的创新。学科竞赛在促进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不足。为了实现海南旅游高等教育中学科竞赛促进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提升,海南省应健全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动力机制,规范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组织机制,完善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实践能力 学科竞赛 海南旅游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3-0078-03
在我国旅游业发展国家层面的设计中,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的提升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之一。以旅游业为龙头产业的海南,高等教育中大学生素质的培养与提升理应成为各界关注的重点。旅游业作为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对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至关重要,海南旅游高等教育中如何借助学科竞赛促进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各界人士亟须思考的问题。
一、海南旅游高等教育中学科竞赛概述
学科竞赛是由组织者给出竞赛题目,由学生在一定时间内以竞赛方式有效运用理论知识与课外实践来完成竞赛要求任务的系列活动。海南旅游高等教育中的学科竞赛由国家级、省级、市县级、院校级学科竞赛组成。目前,在海南旅游高等教育学科竞赛中,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占据了主导地位,市县级学科竞赛相对较少,院校级学科竞赛的影响力与作用力还有待提升。
(一)国家级学科竞赛赢得相对广泛的关注与参与
旅游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征,涉及的专业知识相对较广,大学生依托理论课程学习,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参与了各项国家级学科竞赛,例如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联想设计营销大赛等。国家级学科竞赛的层次级别高,赛事成熟、连续、规范。校方给予国家级学科竞赛的支持也相对较多,学生参与获奖后获得的奖励也相对更多,因此赢得了海南高校旅游专业大学生的广泛关注与参与。
(二)省级学科竞赛实现多方共赢的创新
企事业单位与行业协会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借助学科竞赛的举办提升行业与社会发展水平,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同时优化自身的公关形象。目前,这类由非教育机构主办的省级学科竞赛的创新正日益增多。例如,2011年,海南团省委与中国银行海南分行联合主办了大学生市场营销大赛,600余人参与了大赛。2013年,海南省旅游委主办了海南省大学生线路设计大赛,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两届。海南省教育厅、海南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的高尔夫比赛,是海南省高校高尔夫的传统比赛项目,4年来广受教育部及全国各大媒体的赞誉。
二、海南旅游高等教育中学科竞赛促进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目前,在海南旅游高等教育中,学科竞赛在促进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但潜力依然值得挖掘。
(一)学科竞赛促进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取得的成绩
1.提升了参赛大学生的社交能力
对于参与各项学科竞赛的大学生而言,参赛中与各界人士接触、按照赛制完成竞赛任务的过程,都是对大学生校园理论知识学习生活的有利补充,有效丰富了在校大学生的人生阅历,提升了“象牙塔”内的大学生的社交能力。
2.锻炼了参赛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目前的各项赛事均为团队参赛形式,要求参赛者自己组织团队、管理团队,最后以团队成绩论胜负。学科竞赛团队在协作中会经历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并领悟问题等一系列过程,而这一过程能够有效地锻炼参赛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检验了参赛大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学科竞赛的本质是检验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参与大赛的学生,在组织方的设计中,运用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完成大赛指定的任务。通过参加比赛,大学生有效检验了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运用能力。
(二)学科竞赛促进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现存的问题
1.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动机过于功利
在与参加学科竞赛大学生的重点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学生们参赛的动机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其一是获得成绩绩点的加分,以争取研究生的保送名额或者是获取奖学金;其二是获得一定的资历,以增加个人简历的分量,为毕业时寻找合适的工作奠定好基础;其三是认为大赛实践性非常强,可以真正地在实践中学习并检验已经学习到的知识,相对于平时有些“隔靴搔痒”的理论教学,学科竞赛的趣味性更强,因此选择参赛。从这一重点访谈的结论可以看出,大多数参赛者的动机中均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学科竞赛与大学生个人发展的功利性目标之间并不矛盾,但参赛动机过于功利,使得大学生在参赛过程中忽视了自身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更难以引导大学生科学利用参赛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
2.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过程多显仓促
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我们发现,多数参与海南各项旅游相关学科竞赛的学生在参赛过程中都具有集中投入的特征。比赛活动筹备环节相对简单,时间较短,往往一个月就结束,甚至有些比赛一周就需要提交参赛作品。而在校大学生一般均有自己的课程安排,在参赛过程中,学生们往往全力以赴,挑灯夜战、请假缺课的学生比比皆是,甚至有学生参赛小组在校外租房熬通宵完成参赛任务的现象。这样的竞赛过程,对于组织者与参赛者而言,都略显仓促,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自然也使得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大打折扣。
3.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保障相对缺乏
目前,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多为个人行为,各项保障相对缺乏,对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首先,学生参赛作品的知识产权缺乏保护机制;其次,学生参赛过程中的教师指导相对缺乏。
三、海南旅游高等教育中学科竞赛促进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创新分析
随着海南旅游高等教育中各级学科竞赛的不断发展,如何以学科竞赛有效促进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竞赛组织者、高校管理者需要探索相关制度的创新,以更好地服务于旅游业人才素质的提升。
(一)健全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动力机制
1.竞赛组织者强化赛事品牌理念,以赛事品牌激发参与者的内在参与动力
不同的学科竞赛,应该吸引不同的参赛人群,关注参赛者不同的实践能力,这便是学科竞赛的定位。随着学科竞赛的增多,大学生的选择也会增多,只有强化赛事的品牌理念,对赛事进行品牌定位,并采取有效的传播手段,让潜在参与者知晓、了解、认同赛事的品牌,以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这一制度的创新使得参赛大学生在选择学科竞赛时,不仅仅可以看到参赛的外部功利性收获,更能够看到赛事的特征以及带给参赛者能力提升方面的收获等全面信息,这样,参赛者的内在参与动力才得以充分的激发。
2.高校管理者强化学科竞赛引导,以教育管理引导参与者的外在参与动力
在目前的高校管理制度中,多数海南旅游高等院校均制定了学科竞赛管理制度,在制度中明确了学生在各级学科竞赛中获奖后所能获得的奖励,除了这一制度的制定外,鲜有高校对学科竞赛进行有意识的引导。高校可以通过相应考核指标的确立,在学科竞赛结果的基础上,加上对学生各项实践能力培养的指标,以教育与管理制度,引导参与者在参加大赛时对学校强调的实践能力指标予以关注,并引导大学生完成实践大赛的功利性目标,使其更能体现出教学者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规范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组织机制
1.学科竞赛与高校实践教学相结合,纳入培养计划
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实践教学方式,是利用社会资源,实现人才培养多方共赢的良好模式,但由于目前未能纳入高校的培养计划,往往与大学生的教学、实践环节相冲突,使参赛大学生很难兼顾参赛的投入与正常教学秩序的遵守。高校管理者可以探索实施培养计划制度的创新,将学科竞赛环节纳入高等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并设置一定的学分。留出特定的时间段,专门设置学科竞赛环节,鼓励、支持大学生参与相关的学科竞赛。这样既能提高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又能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
2.竞赛指导与教师工作量挂钩,纳入工作量统计
在目前的学科竞赛组织中,除部分国家级学科竞赛外,教师的竞赛指导工作往往都是自愿、不计入工作量的。实际上,学科竞赛的指导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指导,更应关注参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这无疑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将学科竞赛纳入培养计划后,竞赛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应该纳入工作量统计,以有效保证教师相关工作的开展,使其以优质的指导引导大学生在学科竞赛中的行为。
(三)完善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保障机制
1.积极探索专利申请指导机制
学科竞赛的组织者应该强化专利意识,担负起对参赛选手作品知识产权的保护责任。可以积极探索专利申请指导机制,从信息提供、工作指导、申请便利等方面发挥出组织者的作用,为参赛选手的专利申请工作提供引导与保障,以此有效保护参赛选手知识产权。此外,学科竞赛的组织者还可以与参赛选手共同申请专利,实现优势互补,以有效促进知识产权的使用。
2.主动提供企业导师指导机制
学科竞赛的指导不仅要依托校方,更应关注企业导师的指导,实际上,与企业导师的接触,将成为促进高校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升的有效保障之一。秉着社会营销的理念,竞赛组织者应该致力于自身社会价值的提升,主动提供企业导师指导机制,以有效完善大学生在学科竞赛中的指导。与此同时,这种指导也将最终促进竞赛组织者竞赛任务的完成,更好地实现竞赛组织者自身的利益。
3.前瞻关注竞赛预警机制的建立
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过程中,涉及面相对较广,参赛学生的人身、财务甚至心理健康隐患不可小觑。虽然目前尚未出现任何危害性事故,但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是对学科竞赛组织者与参与者的有效保障之一,学科竞赛组织者可以前瞻性地以赛前培训、必要保险购买等方式,建立竞赛预警机制,以有效保障竞赛活动有序、有效展开。
[ 参 考 文 献 ]
[1] 张姿炎.大学生学科竞赛与创新人才培养途径[J].现代教育管理,2014(3).
[2] 马欣.高校学科竞赛运行体系构建[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4).
[3] 张清祥.搭建学科竞赛平台,提高学科竞赛水平[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8).
[4] 雷金华.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体系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4.
[责任编辑:覃侣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