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毓
朱自清是中國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家,他的作品从产生之初起就以其优美的文笔和高洁的品格为人们所称道,更是得到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喜爱,至今依然有着独特的魅力,而且一直以来研究朱自清散文的文献也是层出不穷。
综观近十年的文献,朱自清散文的研究,一方面注重从艺术角度来整体把握,另一方面不同的侧面研究偏重从语言着手,与此同时,还产生了大量的赏析性的文章。而朱自清散文的读解大都以单篇文章为主。近来朱自清散文的解读研究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即从梳理单篇文章解读历史这样的纵向维度来研究文章内容。新领域的开辟使得朱自清散文读解的研究由单纯的横向发展拓展为横向与纵向的多维度深入,即由一个时期不同角度对单篇文章的不同解读,开始转向与梳理历史的单篇系统研究互为补充。而关于朱自清散文解读的教学方面,多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忽视的教学点进行了阐释,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方式。而以上研究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解读的重点放在了《背影》和《荷塘月色》的解读上,对选入教材的朱自清其他散文则相对较少。
朱自清散文解读纵向研究的文章相比于横向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主要是一些学位论文和学术期刊。学位论文有郭增明的硕士论文《语文教材中<背影>主题解读史》、何静的硕士论文《<荷塘月色>的文学解读和教学解读》、侯昕燕的硕士论文《荷塘月色的解读史》等;学术期刊有刘晓红、孙拥军《朱自清背影思想内涵近三十年解读史》等。郭增明的论文从《背影》第一次选入语文课本开始,将背影的解读史分为三个阶段:中华民国时期,中华共和国毛泽东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分别由课文所在单元与课后习题的设置两个方面、加之文学界的一些主流评论和当时的教学用书里面的解说来说明当时的解读情况;通过历史的梳理说明多元解读是发展的趋势,并注意到当今多元解读存在的误区,提倡不要脱离历史语境的教学方式。何静和侯昕燕都是研究《荷塘月色》的解读史,不同的是侯昕燕主要是从文学解读的方面将其分为三个阶段——自由环境下文学性阅读的深入(1927-1950)、从文学性阅读到政治性阅读(1951-1966)、开放语境下的阅读(1977至今),最终落脚于新课标《荷塘月色》和Q版《荷塘月色》,提出阅读需要限度的理论要求,认为多元解读是当今比较科学的阅读方式,但却要处理好阐释不够和过度阐释的问题,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点。何静则主要通过将四个时期——中华民国时期的《荷塘月色》(1912-1949)、建国与文革时期的《荷塘月色》(1949-1976)、改革开放以后的《荷塘月色》(1978-2000)、新时期的《荷塘月色》(2001年至今)——的文学解读和教学内容情况的梳理,总结出文学解读对教学解读的建构作用是逐渐深入的,以此来启迪教育工作者要汲取文学解读的积极因素,为当前的语文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启示。而期刊论文《朱自清<背影>思想内涵近三十年解读史》则只是概论性地叙述了《背影》三十年来的解读趋势。
朱自清散文解读横向研究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章进行了解读,篇幅较多。主要有主题的解读,如杨双全《对<荷塘月色>主题的不同解释》,陈善云《<荷塘月色>主题另探》,封先勇《智者的孤独──关于<荷塘月色>主题,再思考》,张福霞《孤独知为何生──关于<荷塘月色>主题“再思考”的思考》,王家宏《人生的忧伤虽轻犹重似淡还浓──对<荷塘月色>主题的再商榷》,王汉林《<荷塘月色>主题的几种解读及评析》等;情感的解读,如傅书华《绝望的孤独与悲凉──重读<荷塘月色>》,冯永忠《<荷塘月色>解读三题》,郭成杰《<荷塘月色>解读的方向研究》,余昌忠《<荷塘月色>作者情感的深层解读》等;别样角度的解读,如方贤绪《一种多元文化观的个案<荷塘月色>的非社会学解读》,周传寿、林建参《寻花问柳“荷塘”路──<荷塘月色>之心境解读 》,易华、宋丽丽《寻求作品的“真”──关于<荷塘月色>解读的一种思路》,张云霞《对<荷塘月色>的另一种解读》等;还有解读引起的一些讨论,如高远东《荷塘月色:一个精神分析的文本》,吴周文、陈长红《一个抒写自我人格理想的文本──与<荷塘月色:一个精神分析的文本>作者商榷》,蒋济永《〈背影〉里的“背影”解读》,宋丽丽、易华:《〈背影〉“解读”之解读》等等。
以上的文学解读可谓是百花齐放,而在教学解读中则主要以名师的解读为主。主要代表作品有孙绍振《<背影>背后的美学问题与方法问题》、《就<背影>谈审美价值与历史语境》、《超出平常的自己和伦理的自由——<荷塘月色>解读》、《解读朱自清的<春>》、《从儿童天真的眼睛看春天的诗意》;钱理群《关于朱自清的“不平静”——<荷塘月色>》、《“用笔如舌”——<春>》、《“做”与“不做”之间——读<绿>、<背影>、<春>》:陈日亮《<荷塘月色>:怎样“超出”平常的自己》、《<背影>:你读出了多少“背影”》、《<春>“拆卸”了还有美吗》;韩军《生之背,死之影: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上)——<背影>新解码》、《生之背,死之影: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下)——<背影>新解码》等等。以上文章都对文章进行了教学角度的解读,分析教学中容易忽视的重点;部分文章对教学中出现问题的根源进行了分析阐述,介绍了文章教学相应的方法,为教学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