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琳
摘 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新时期的国际环境和社会环境,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期的这些特征要求教育发展方式必须转变,以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本文阐述了当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的途径。
关键词:教育结构;教育发展方式;教育规模;职业教育
发展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和科技的竞争,科技的进步和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来支撑。新时期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备受关注,“中国梦”的设计和实现需要教育来支撑,教育的发展要符合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因此,教育发展是必然的,教育发展既要追求教育规模的扩大,也要追求教育质量的提高。教育规模扩大,教育质量提高,离不开教育发展模式,教育发展模式的选择,影响着教育的发展,在教育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新时期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在教育发展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育规模有所扩大,教育类型日益丰富,教育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入学率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1.教育规模扩大中的教育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均衡
教育结构的不合理和发展不均衡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职业教育的比重在整个教育中所占的比重较少。无论是职业教育的从教人员数量,还是职业教育中的在校学生的人数,在教育中所占的比重都是较少的。其次,城鄉教育发展不均衡。乡镇的办学条件、基础设施没有城市教育的水平高。乡镇的教师待遇比不上城市教师的待遇,后期参加学习的机会也没有城市教师的多。国家对城乡教育发展提供的政策和财政支持,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最后,初等教育对学生智力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和高等教育中对学生“放羊式”的管理。高等教育往往采用粗放型的管理,注重数量而忽视质量。
2.教育整体质量不高
我国的人口多,需要接受教育的人口数量大,教育发展首先要重视规模。教育规模扩大后,则需要重视教育质量,由于发展带来的惯性,部分学校依然存在忽视教育质量的问题。办学方式的转变,民间资本的参与,使教育向商业化模式转变,经济利益的趋势难以兼顾教育质量的提高。学生片面发展,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管理过于严苛,加重了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负担,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的选择有限,造成学生升学压力大,使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学校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知识的教育,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和道德素质的培养,这造成了学生高分低能。大学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能力普遍偏低,难以适应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
二、新时期教育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的途径
新时期教育的发展要符合我国产业升级和“中国梦”设计和实现的要求,重在优化教育规模和结构,旨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教育发展方式的选择要将内生方式和外生方式相结合,以实现新时期教育的良性发展,教育发展的内生方式,是新时期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首选。
1.调整教育结构、优化教育配置
教育结构即教育体系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区域各级各类及各种形式教育相互联系、相互衔接而构成的整体。新时期教育发展方式转变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精英人才,为我国产业升级提供技术和管理人才。注重发展乡村教育,缩小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协调东西部地区教育的发展,实现新时期教育区域平衡发展。
2.改革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是教育发展的核心环节。教学模式的改革应从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个方面着手。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要努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教授,又要关注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教师要区分学生的共性和个性,因材施教,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特长。教学内容应该符合时代的要求,废除老旧的教学内容,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使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和时代性。
3.转变管理方式、促进全面发展
管理的目的是促进教育发展方式转变,解决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阶段性评价相结合。给予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使学习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新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新时期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重在优化教育规模和结构,旨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外生因素是相对稳定的,重要的途径还是内部改革,应以内部改革来实现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