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摘要】在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关系中,亲子关系是最重要的关系之一。研究表明,儿童心理健康的关键在于和谐稳定的亲子关系。文章通过对亲子关系与幼儿心理的表述和研究,提出二者之间的影响表现,并提出了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对策建议,以期帮助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形成正确的人格结构,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亲子关系;幼儿;心理;发展
古人云:“三岁看老”,意思是一个人长大后的样子在三岁时就可以通过其行为举止观察出来。而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幼儿心理健康与否,将會对他们的自我意识、情绪情感、个性发展及社会行为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父母作为孩子最亲密的接触者,亲子关系是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关系,在幼儿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最直接和最重要的作用。因此,良好健康的亲子关系在儿童心理发育过程中具有塑造性、导向性、奠基性、指导性作用,能够帮助幼儿形成阳光、乐观、开朗、向上的心理体系,从而使幼儿具有正确的世界认知、情感体验和健康人格,能够适应未来开放开阔、瞬息万变、竞争性极强的社会生活。本文从明确亲子关系与儿童心理的研究意义入手,深入分析亲子关系与幼儿心理之间的影响因素,从而提出优化亲子关系与幼儿心理的对策建议,使亲子关系与幼儿心理之间构建良好的互动关系。
一、亲子关系与幼儿心理的研究意义
亲子关系的定义在心理学上定义为父母与子女以血缘和共同生活为基础,以彼此养育为联系,二者之间自然形成自然、社会双维关联体系的统一体和影响体。由此可见,在每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中,亲子关系都是他所有关系中最初形成的人际关系。
正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心理的发展,从而影响着人格的构建、品质的培养和意志的磨练。因此,在幼儿阶段的亲子关系对幼儿的心理发展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二、亲子关系与幼儿心理的影响分析
既然亲子关系对幼儿心理的发展起着重要、深远的影响,要想使幼儿具有健康心理,就需要深入分析亲子关系的类型、特点,从而明确亲子关系与幼儿心理之间的影响因素。
1、亲子关系类型
通过研究国内外各类亲子关系,可以大致分为专制型、溺爱型、矛盾型、民主型等4种类型。
专制型亲子关系是以家长为中心,将孩子作为附属。这种关系会使幼儿形成盲从、畏缩等心理,无法离开家长独立做主。
溺爱型亲子关系是以孩子为中心,父母对孩子千依百顺、言听计从。这种关系会使幼儿形成自私任性等心理,养成妄自尊大等不良习惯。
矛盾型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不统一,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矛盾多变,高兴时百般溺爱,生气大打出手。这种关系会使幼儿形成多疑、多虑等不良心理。
民主型亲子关系是较为理想的亲子关系类型。父母把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双方以平等的立场和态度进行沟通交流。这种关系会使幼儿形成独立自主等心理,有利于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亲子关系特点
由于亲子关系以血缘为基础、延续一生,因此,其在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呈现不可选择性、持久性、强迫性、不平等性等特点。
3、亲子关系与幼儿心理之间的影响因素
家庭氛围、教养方式、沟通渠道是亲子关系中比较重要的组成因素,分别对幼儿心理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
家庭氛围对幼儿心理的发展具有长效影响。和睦民主的家庭氛围是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必备条件。如果父母关系和谐,对待孩子的态度平等开通,孩子在幼儿时期就会形成乐观平和的心理、培养善良友好的性格,并受益终生。国内外众多调查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在幼儿时期处于口角纷争、家庭暴力或父母离婚等情况,其心理出现问题的概率要比和睦家庭者高出许多。
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的发展具有直接影响。由于每个家庭中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不同,在对子女的教养过程中也会呈现不同的方式,并对幼儿心理形成不同的影响。父母如果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会使孩子形成惯怒、不满的心理;父母如果采取友好和平的教养方式,会使孩子形成愉悦、平和的心理;父母如果采取过分保护和照顾的教养方式,会使孩子形成被动、畏惧的心理;父母如果采取冷漠冷淡的教养方式,会使孩子形成孤独的心理。
沟通渠道对幼儿心理的发展具有桥梁影响。沟通是一切人际关系的建立渠道,亲子关系也不例外。由于幼儿年龄小,无法与父母通过完整语言进行沟通交流,这就需要父母主动通过分析观察幼儿的心理情绪、言行举止等方面的变化,判断他们的心理诉求,从而在合适的时机为幼儿提供必需的帮助,精心扶助孩子健康全面发展。
三、优化亲子关系与幼儿心理的对策建议
既然亲子关系对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深远影响,那么应积极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从而引导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1、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
良好家庭环境会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由于父母给予的无条件帮助和支持,会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信任感,使其产生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和主动心,形成爱父母、爱自己、爱他人的良好心理。
2、树立正确的教养方式
在教养过程中,父母要学会逐渐“放权”,在有一定范围内满足幼儿要求,避免形成溺爱。同时,随着幼儿的心理逐渐发展,父母应逐步提出符合其发展阶段的行为要求,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和自主能力,并鼓励其与同龄人交往,在实际交往中学会分享和理解他人感受,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在教养过程中,父母对孩子要既严格又慈爱,做到“严而有格、严而有理、严而有恒、严于律己”,做到“爱而不溺、爱而有度、爱而不求、爱而不私”,从而使幼儿在正确的严和爱的教育中形成健康的心理。
3、搭建有效的沟通渠道
父母虽然在亲子关系中占有主导地位,但幼儿是个独立的个体,有独立的思维方式,渴望被父母认可和关注。因此,父母要与幼儿之间搭建有效的沟通渠道,把幼儿看作与自己具有平等家庭地位的一员,采取换位思考、角色置换等方式,了解、理解幼儿的心理诉求,与其进行民主平等的沟通,从而实现父母与幼儿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使幼儿在心理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都获得平等的地位、有效的沟通,形成良好的心理发展体系。
亲子关系好似微缩社会,其质量的好坏决定着幼儿心理发展是否健康、顺利。因此,要想实现亲子关系与幼儿心理发展的良性互动,必须抓住有利时机,采取科学方式,积极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推动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为其形成完整健康的人格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关颖.家庭教育方式与儿童社会化[J].天津社会科学,2014,4.
[3]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杭州:浙江杭州教育出版社,2013.
[4]方建移,何伟强.家庭教育与儿童社会性发展[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
[5]Guy R.Lefrancois.孩子们——儿童心理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6]郑毅.亲子关系与儿童心理健康[J].中国健康教育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