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清莲
化学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富有学科特性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开放、自主、趣味性强、学习效率高的化学课堂,让化学课堂“活”起来,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中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用教师的魅力打动学生
作为教师,魅力在于教学。有魅力的教师要有良好的师德、渊博的知识,更需要有博大无私的爱心,对学生一视同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对成绩好的学生,给他一个充分展示才能的舞台;对成绩差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课堂上有更多锻炼的机会,让他们觉得原来我也能行,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二、用学科的魅力感染学生
化学的魅力就是你能摸得着,变化多,现象美;其次,可以通过学习化学,更科学地认识世界;再次,可以创造出自己喜欢的东西;最后,化学的危险性也赋予了她的美丽。
用化学的美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教材中有不少实验具有美的魅力,可让学生做实验自己去体验。如Na和水反应(浮、熔、游、响、红);NH3溶于含有酚酞的水中会变成红色的喷泉;铝热反应的火光四射,犹如钢花四溅等。这些神奇美妙的化学现象能唤起学生探索化学美的求知欲望。
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只有感觉到学有所用,学习才会有兴趣。所以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科学实践的机会,用学科知识指导实践,可开展研究性学习,如:废旧电池的回收处理;牛奶中是否含三聚氰胺的鉴别;用废旧泡沫自制胶水;参观当地的污水处理厂;参观和学习陶瓷制作的工艺流程等。
化学是美,但也有危险。学习“铵盐和焰色反应”时,节日的烟花爆竹要在指定地点燃放。这涉及哪些化学知识?萌动了学生的好奇心,烟花中的有效化学成分是什么?各种色彩的光芒是怎样产生的?
三、用生活化的课堂调动学生
1.新课导入生活化
生活化导入资源,主要包括日常生活现象、重大的社会事件、熟知的文学和历史素材等等。
例如:学习“中和反应”时,为什么人患胃疼吃几片氢氧化铝或小苏打片即可治愈?夏季不小心被蜂蛰一下涂些稀氨水可治痛治痒又怎么解释?这是学生日常生活中了解的但又不能完全回答的问题,强烈的求知欲望带领学生进入新课。又如:学习SO2时,教师可以用如何选购本地特产黄花菜导入新课:金灿灿的黄花菜是最好的吗?也可以播放一段“酸雨的形成和对人类危害”的资料片,从环境保护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导入;还可以从SO2气体泄露造成人员中毒的社会新闻切入等等。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知识探索生活化
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体验的活動。一位专家说过:“只把知识告诉学生,学生只能记住5%;演示给他看,会记住50%;让他参与,会明白90%。”所以,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对生活素材进行剖析,反复解释生活现象,从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
例如:在高一化学“Na2CO3和NaHCO3”教学后,可创设情景,提出一些化学问题。(1)早餐的馒头“发胖”,有许多空隙,为什么?(2)用纯碱洗碗,原理是什么?用热碱水好还是冷的好?(3)若有胃溃疡的人服用小苏打好吗?(4)教室外泡沫灭火器的原理又是什么?
教师模拟了很多真实的生活画面,并设计了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问题,巧妙将学生带入生活化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
3.练习训练生活化
课堂上给学生一个生活化的试题情境,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体验到化学是真实存在的。
例如,探究“金属腐蚀条件”,以往的习题设计是直接入题,如:铁腐蚀的条件是 (多选):A.水 B.空气 C.纯铁 D.生铁 E.酸溶液,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机械记忆,缺少生活经验的体现。若给试题设置一个生活化的情境,在家帮妈妈洗铁锅时,有时在第二天早上发现锅底有红色物质,其可能的原因是 (单选):A.未洗干净,剩菜与铁反应 B.残留洗洁精与铁反应 C.铁锅未擦干而被空气腐蚀生锈。把知识巧妙地设计为解释洗锅遇到的问题,学生备感亲切、有趣,会积极地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思考,解决。
4.知识延伸生活化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大课堂,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问题,诱导学生对身边的所见所闻产生联想。一旦所学的知识被派上用场,学生求知的劲头会更大。
如学完原电池之后,可以让学生利用铜片、废干电池的锌皮和西红柿进行“制作水果电池”的趣味实验。学完硅及其化合物,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和学习我县陶瓷生产流程。从实际生活的应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探究,使化学和生活融会贯通。
以上方法的实践使化学课堂变“活”了。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真正体验到学化学是有用的。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