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基石作用

2015-05-30 10:48郭志敏杨连梅
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5年3期
关键词:份数加数个数

郭志敏 杨连梅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3单元表内乘法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掌握了较容易的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基础上进行有关乘法意义的教学。

我认为低年级在教学《乘法的认识》时应该注重意义的教学——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使学生理解什么是“个数”什么是“相同加数”。并能在各种题型中准确的找出谁是“个数”,谁是“相同的加数”。在练习时也应该把意义作为重点练习,结合各种题型和生活实际,让学生熟练地找出乘法中的“个数”和“相同的加数。”

上面的知识点学生如果能熟练掌握,对学生在今后以下几方面的学习帮助很大。

一、有助于乘法应用题的理解

乘法应用题都可以转化成“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例如:

1.同学们做操,每行12人,站了15行,一共有多少人?其中“每行12人”就是“相同加数”,“15行”就是“个数”,这道题就转化成“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了,据乘法的意义,学生轻而易举地就列出了算式。

2.小红做20朵红花,小丽做的是小红的3倍。小丽做了几朵?教师可以根据画线段图的方法,使学生明白“倍数”就是“个数”,进而转化成“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此类分析方法还有助于学生对于名数的正确区分和确认。

个别学生在学习乘法应用题时往往会把名数弄混,而弄清每份数和份数后,就不容易弄错了。

3.乘法的意义对分数应用题的理解帮助最大。尤其是“个数”的理解可以让学生从5个、3个、1个、1∕2个、1∕4个来逐步理解。学生理解了这一意义,对于大多数学生都头疼的分数应用题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4.公式应用题也可以用转化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的方法来分析解答。例如行程问题:小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80千米,从甲城驶往乙城用了5小时,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通过画图使学生明白“速度”就是“相同加数”,“时间”就是“个数”, 把知识由新知转化成“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学生就很好理解了。当然,有些公式应用题在初接触时用转化的方法来理解,学生接受的快。理解后,学生就可以熟练运用公式解答了。

二、有助于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在小学中年级要进行简便运算的教学。在教学简便运算时,乘法分配律是重点也是难点。很多教师都头疼于孩子难于理解这一运算定律。刚接触时一大部分学生不能马上理解运用,而是在今后的反复练习中掌握了知识。而且有的学生就算小学毕业都不能很好地运用这一公式。

我在教学这一运算定律时,就运用乘法的意义来帮助学生理解。例如:25×(8+4)这道题我是这样让学生理解的:首先我让学生把括号里的加法算出来,得到25×12,再说出这道算式的意义:是求12个25是多少?那么,我把12分成两份,一份是8个,另一份是4个;我们一份一份的去求,先求出8个25是多少,再求出4个25是多少。虽然分两次求,但个数不变,一共还是求出了12个25,最后再把它们的和相加。这一解说,孩子茅塞顿开,轻而易举地理解了这一运算定律。乘法分配率的逆运算运用这种方式,孩子更好理解。我认为,理解是准确运用的基础。只有透彻的理解,才有更好地运用。在我20年的教学中,曾多次传授给学生这一运算定律,我都用这种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运用,效果都不错。

三、有助于按比例分配教学的理解

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是小学高年级应用题中的一种必不可少的题型。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点是用比或连比反应各部分占总数量的份数,求各部分的量。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法有两种:一是把比化为分数,用分数来解答;二是用比例知识来解答。较早的数学课本都采用第二种方法,这正是按比例分配问题名称的由来。现在小学数学教材中一般都采用第一种方法,学生在理解比和分数的关系和掌握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容易接受,而且有利于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在分析中我除了让学生用以上方法去解答外,还让学生从份数的角度来理解。先算出总份数是多少,在求出一份是多少,最后用每份数乘份数来分别求出每种物质的数量。这种方法就依靠了乘法的意义,学生更易理解,接受更快。

总之,“乘法的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广泛,学生如果能很好地理解这一意义,十分有助于培养学生今后的解题能力。

(作者单位:吉林省蛟河市拉法九年制学校)

猜你喜欢
份数加数个数
巧算加法
分解加数
怎样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
如何利用题组训练提高分数“量”与“率”的区分度
对提单及保单出具份数的思考
等腰三角形个数探索
怎样数出小木块的个数
怎样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
不计算也能比大小
加减法的错中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