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FTA的发展新态势及我国所面临的挑战

2015-05-30 04:01卢冠锋康振宇
现代管理科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挑战与对策

卢冠锋 康振宇

摘要:WTO多边体制的困境刺激了区域FTA的较快发展,其中TTP、TTIP及RCEP三者的进展与最终结果不仅会对各自区域产生重大影响,对区域外国家、对未来国际贸易与投资规则的重构均有着重要的潜在影响。文章首先对区域FTA与WTO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简要回顾,然后对上述三个重要区域FTA进行了较详细的述评,并进而提出我国所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

关键词:TTP;TTIP;RCEP;挑战与对策

一、 引言

作为“乌拉圭回合”谈判的重要成果之一,于1995年1月正式成立的WTO被赋予了通过实施实质性减免关税、开放市场、公平贸易等原则以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目标。但自2001年11月“多哈回合”谈判启动以来,一方面缘于WTO自身谈判与决策机制的特点,另一方面系由于谈判议题的庞杂以及谈判参与国之间迥异的利益诉求,WTO“多哈回合”谈判举步维艰、难以取得实质进展。2013年12月WTO第九届部长级会议上达成的“巴厘协议”被认为是自“多哈回合”谈判启动以来所取得的最重要突破,但其主要成果亦仅局限在优化货物通关的贸易便利化措施方面,而且即便是这一成果有限的协议也在最后批准日前遭到了印度、阿根廷等国的反水,陷于搁浅与空置。

WTO多边体制的困境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区域FTA的较快发展,美国在亚太地区主导的包含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亚太主要经济体的TTP目前已进入谈判的攻坚阶段和尾声,美国与欧盟两大经济体之间的TTIP也已进行了五轮谈判和磋商。与此同时,在东亚及东南亚地区也存在着由东盟发起,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RCEP,以及中日韩自贸谈判等。中国-韩国、中国-澳大利亚自由贸易谈判近期已相继实质性结束。区域及双边FTA迅猛发展迅猛与近于停止的WTO多边谈判形成鲜明反差。另外,当前主要区域FTA谈判的焦点已从传统的边界性问题(如削减关税、通关便利化等)转变为边界后事宜(如公平竞争、知识产权保护、劳工与环境等),谈判所涉及范围也从货物贸易扩展至服务贸易及投资等诸多领域。

二、 区域FTA与WTO相互关系的研究文献回顾

区域FTA与WTO多边贸易体制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所争执的焦点在于:区域FTA究竟是WTO多边贸易体制的“垫脚石”还是“绊脚石”,即区域FTA是促进还是阻碍WTO多边体制的发展。很多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富有启发性的探讨。

1.认为区域FTA对WTO多边体制有着促进作用、支持区域一体化系WTO多边体制的“垫脚石”一方的主要论据有:

(1)FTA中若干部门的自由化或便利化协定,可能会向区域外经济体传延,这有利于在WTO框架下就相关议题的自由化或便利化达成一致,进而推动WTO多边体制的发展,北美FTA有关电信业竞争及投资条款的逐步扩展即是很好的例证。Richard E. Baldwin(2005)等也认为随着加入电信业竞争及投资条款的经济体越来越多,该规则已逐渐演变为一个WTO框架下的全球规则。此外,北美FTA中的投资条款也已在亚洲、拉丁美洲国家或经济体之间的FTA中被广为借鉴和接纳。

(2)FTA能够促进区域内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区域一体化程度的日益加深,这会对该区域以外的经济体产生越来越高的进入壁垒和代价,进而可能促使区域外经济体亦寻求加入该FTA,这一趋势日益扩展有助于WTO多边体制的发展。国际贸易理论认为,FTA会对区域外经济体产生贸易转移效应,为了缓解贸易转移压力,区域外经济体可能也不得不寻求加入该FTA以促进本国贸易和经济的发展。现有的FTA会不断吸引新的经济体加入,而不同FTA之间也可能有重叠相通之处,这一趋势有利于WTO多边体制的发展。Lawrence H. Summers(1999)认为,相对于众多的主权独立、主张各异的单个国家或经济体来说,少数几个FTA之间可能更容易达成WTO多边贸易协定。

(3)对于“意大利面碗效应”,支持“垫脚石”一方的学者认为其也具有促进WTO多边体制的作用,因为该效应所导致的复杂混乱的原产地规则会增加贸易交易成本,这能够促使不同FTA之间的融合。José Manuel Campa和Timothy L. Sorenson(1996)构建了由一个居于领导地位的大国和多个依附性小国组成的贸易集团模型,假定全部小国的经济总量之和大于该居于领导地位的大国,且FTA内的关税削减系无限次博弈过程,他们论证了该FTA能够对违背贸易自由化规则的大国形成一种有效的规戒机制,使得地区主导性大国更倾向于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从而有助于WTO多边体制的发展。

2. 与上述观点相反,不少学者则认为,区域FTA实系WTO多边体制的“绊脚石”,其主要观点如下:

(1)众多各不相同的FTA所导致的“意大利面碗效应”会增加不同经济区域之间相互融合的成本与难度,从而使得WTO多边进程愈加困难。由于不同FTA的原产地规则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产品也会由于原产地规则的不一致而在不同FTA规则下适用各自所规定的关税税率,这一方面使得企业将面对更大的不确定性、更复杂混乱的规则,另一方面也会导致不同经济区域之间的合作变得更加困难。而且随着FTA地域及所涉内容的增扩,“意大利面碗效应”也已不仅指货物产品的原产地规则,当下FTA所包含的竞争规则、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及劳工与环境保护规则等也各不相同,这无疑不利于WTO多边体制的发展。

(2)FTA在强化区域内经济一体化的同时,也会增强对区域外经济体的歧视,不利于更广范围的经济一体化或WTO框架下的发展。例如在反倾销领域,FTA中的反倾销条款使得区域内成员之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反倾销的审查与制裁,但FTA外的贸易伙伴则可能会面临更严格的反倾销审查。在有关保护措施等方面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这种歧视性的安排,违背了WTO最惠国待遇的原则,对WTO多边体制的发展也是一种阻碍。

(3)随着新兴经济体的日益崛起和美国经济实力的相对下降,美国在WTO体制下的领导力相对受到削弱,其贸易政策着力点也已从WTO体制转移至区域FTA,主导性大国对FTA的关注和对WTO的冷视使得WTO更加难有实质进展。美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主导建立了北美FTA,在亚太则主导成立了APEC,继而在APEC难以机制化的情况下,现又主推贸易投资自由化程度更高的TTP,这一方面反映了美国试图主导区域及世界贸易投资规则的企图,另一方面则在客观上弱化了其对WTO进程的引领。

(4)发达经济体在FTA中倡导的诸如规则一致、高标准劳工与环境保护条款等新议题无益于WTO多边体制的进展。这些高要求的所谓新议题,往往是发展中经济体难以完全接受的,比如在劳工与环境保护标准上,我国和印度可能在短时间内难以达到诸如TTP或TTIP中的严格要求,在国有企业竞争中立议题上,我国和越南等国也面临着较大挑战。这些更高要求的新议题无疑增加了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达成一致协议的难度,不利于WTO多边一体化进程。

也有不少学者认为区域FTA与WTO既相互促成又相互掣肘。一方面,从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到WTO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多边贸易体制所形成的基本规则构成了各个FTA的基本内容;另一方面,当多边贸易体系进展迟缓、陷入困境时,往往会刺激、助推区域FTA的发展。

三、 当前区域FTA的发展新态势

当前世界主要综合性区域FTA有前文述及的TTP、TTIP及RCEP,三者的进展与最终结果不仅会对各自区域产生重大影响,对区域外国家、对未来国际贸易与投资规则的重构均有着重要的潜在影响。本文该部分分别对三者进行较详细的述评。

1. TPP:作为对进入新世纪以来迅速发展的东亚及东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种回应,及在WTO多边框架难以有效运作状态下的一种现实选择,美国于2009年11月宣布加入由新西兰、智利、文莱、新加坡四国所发起的TPP,并陆续邀请了亚太其他国家如澳大利亚、加拿大、墨西哥、越南、日本等国加入,其影响也日渐增强。TPP的主要议题及特点有:

(1)TPP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其包含了四项新的所谓“跨领域横向议题(Cross-cutting Trade Issues)”,分别是“规则一致(Regulatory Coherence)”、“竞争及营商便利化(Competitiveness and Business Facilitation)”、“中小企业议题(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发展议题(Development)”。这些所谓跨领域横向议题将会对谈判中的在传统贸易投资协定中多会涉及的绝大部分纵向议题均会发生效力。

(2)更严格的关税减免标准和更高的市场准入要求。TPP原则上要求免除全部贸易关税和投资壁垒,只容许极少量的例外。当然,这仅是其原则目标,在实际谈判中、特别是在日本加入后,日本敏感的农产品关税减免问题已成为现阶段阻滞TTP最终达成的主要障碍之一,可以预期最终协定在这方面会有较大妥协。另外在服务贸易、投资等领域TTP也均提出了更高的市场准入要求。

(3)相比于重点系削减关税的传统贸易协定,TTP更加关注所谓的“边界后(Behind-border Issues)”规则,其关注的重要议题包括:国有企业竞争中立(公平竞争),更严格的劳工与环境保护及知识产权保护,对投资自由化与便利化的更高要求及对投资者的更好的保护等。

根据TTP参与国贸易代表2014年10月份所最新发布的致领导人报告,TTP谈判目前已接近尾声,所存留的仍有较大争议的议题已为数不多,且谈判一直坚持着初始时领导人所确定的“21世纪、高标准综合性贸易投资协议”的要求,预期TTP将会于2015年达成最终协定。

2. TTIP。美欧之间TTIP的启动大致可归因于两个方面:一方面,美国与欧盟自2008年始相继陷入严重的金融危机与债务危机,美欧均面临着经济低迷和失业率上升的困境,双方均迫切希望寻求刺激经济增长的可能路径;另一方面则是前文述及的WTO多哈回合谈判的停滞,也使得美欧更愿意通过双边谈判的机制来加强贸易与投资合作,以及通过两大经济体的经贸融合,更好地把握未来国际贸易与投资规则制定的主导权。根据由双方最高级别贸易机构共同领导的“就业与增长高级别工作组”所发布的最终报告,TTIP谈判试图在以下三大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即市场准入、规则议题与非关税壁垒及全球贸易规则的制定。

(1)市场准入。尽管根据WTO的一项估计,美欧之间的平均关税率已很低(欧盟约为5.2%,美国约3.5%),但由于美欧双边巨大的贸易总额,在现有低水平上进一步的减让仍然会给双方带来很大的贸易与经济利益。TTIP谈判的目标之一即是“实质性地取消所有双边贸易关税”,并削减服务贸易领域的市场准入壁垒,在投资领域也明确了将以最高标准确保双边投资的自由化及投资保护。

(2)规则议题与非关税壁垒。该议题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双方“边界后”非关税贸易壁垒、特别是削减不必要的规则制定与监管上的繁琐和重复,为双方企业和消费者营造更好、更经济的贸易与经商环境。比如在卫生与检疫方面,双方将努力建立一个可持续合作与改进的对话机制,使双方的卫生与检疫措施更加公开、透明,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验。技术贸易壁垒方面,双方也将加强在有关标准化问题上的合作及提高对各自合格认证机构的信任度。

(3)全球贸易规则的制定。美欧并不讳言双方TTIP谈判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试图通过全球最大亦是最发达的两个经济体之间的合作,来共同影响、制定全球贸易与投资新规则。两大发达经济之间在这方面存有较多的共同利益,比如双方都赞同提高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平和执法力度,都主张在贸易投资协定中加入严格的环境保护及劳工保护条款,都反对国有企业获得政府补贴或经营特权、主张国有企业竞争中立等。

3. RCEP。美国主导的TPP在一定程度上打乱了原有的东亚及东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东盟所倡导的RCEP则反映了其试图加强自身在本区域一体化中的主导地位,而我国对RCEP的积极支持则反映了我国在短期内无法加入TPP、也难以与美国或日本达成高标准、综合性贸易投资协定情况下的现实选择。

(1)虽然东盟在RCEP谈判中居于名义上的主导地位,且参与谈判的其他六国都已表态支持东盟在RCEP谈判中发挥主导作用,但东盟的政治经济实力和影响力相对于地区大国中国、日本及印度来说均处于弱势,东盟也无力调和中日两国之间的政治抵牾及不同贸易政策主张,加之日本、越南等国已将本国贸易谈判重点置于处在攻坚阶段的TTP,RCEP谈判的进展缓慢应非属意外,且在TTP最终达成前也很难乐观预期RCEP的进展。

(2)区别于TTP或TTIP所强调的高标准、综合性,RCEP谈判采取的是一种更灵活和更具妥协性的策略。在关税减免方面,RCEP会保留更多的例外产品目录及更长时间的过渡和缓冲期,对不同国家和地区也会采取不尽相同的差异化政策。此外,即便RCEP很可能也会涉及诸如规则一致、竞争中立或环境与劳工保护等新议题,但由于谈判参与国之间经济发展阶段和贸易利益诉求各异,且没有真正的处于强势主导地位的国家或经济体,RCEP在上述诸多新议题上难以取得实质性成果。

四、 我国面临的挑战及政策建议

由美欧两大经济体所主导的TTP、TTIP对未来国际贸易与投资新规则的构建无疑会产生重大的影响,TTP与TTIP所共同主张的诸多新议题如国有企业竞争中立、规则一致及宽范围、大幅度、很少例外的关税减免等都会对我国构成较严峻的挑战,我们对此必须足够重视和认真研究,以更恰当地做出政策调整与抉择,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营造更有利的贸易投资环境。

1. 在短期内难以加入TPP的现实情况下,我国应更积极地推动RCEP谈判取得切实成果,同时应加强对TPP、TTIP等谈判的研究和评估,适时考虑加入TTP的可能性及所需政策调整和影响。此外,可考虑与重要贸易伙伴单独进行贸易或投资磋商。

2. 尽管APEC在促进本区域经济一体化进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有所下降,但我们认为仍不应放弃这一非机制化的对话磋商平台。在刚刚闭幕的北京APEC峰会上,我国所力主的启动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建设的提议获得了支持和通过,虽然离真正实现FTAAP的目标仍然任重道远,但应该说FTAAP建设得以启动本身即具有重要的象征和实际意义。

3. 应切实推动国内政经制度改革,相比于对外开放,对内为民营资本营造一个更为法治与公平的经营环境更具根本意义和深远影响。更开放和自信的外贸政策也需要一个更加法制和健全的国内经济体制。

4. 应该认识到,如果我国不推行实质性改革,便难以与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达成综合性、高水平的自由贸易协定或投资协定,若囿于国内阻力或缺乏应有的长远战略考虑,我国未能及时推进对内对外开放、未能更深地参与国际贸易与投资,当TTP、TTIP等协定达成、世界主要经济体及我国重要经贸伙伴均被囊括时,我国届时将会面临很不利的经济贸易处境。所以认真研究、及时积极应对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盛斌.迎接国际贸易与投资新规则的机遇与挑战.国际贸易,2014,(2).

2. 黄海洲,周诚君.中国对外开放在新形势下的战略布局.国际经济评论,2013,(4).

3. 桑百川.新一轮全球投资规则变迁的应对策略.学术前沿,2014,(1).

4. 陈继勇,王保双,王玮楠.论美国主导下的TPP对中国的挑战.湖北社会科学,2014,(7).

5. 屠新泉,张中宁.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议谈判及中国的战略选择.国际贸易,2013,(7).

6. 贺平,沈陈.RCEP与中国的亚太FTA战略.国际问题研究,2013,(3).

7. Enhancing Trade and Investment, Suppor- ting Jobs, Economic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utlines of 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 reement.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新时期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战略与绩效研究”(项目号:13JJD790016)。

作者简介:卢冠锋(1985-),通讯作者,男,汉族,河南省虞城市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2012级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与贸易、区域经济一体化;康振宇(1974-),男,汉族,黑龙江省肇东市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博士生,研究方向为世界经济、跨国公司。

收稿日期:2015-01-21。

猜你喜欢
挑战与对策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分析
慕课时代下高职院校教师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互联网时代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考
浅析信阳市产业集聚区
中国NGO国际化的现状、挑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