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会华 杜奕君 荣程 李鑫阳 杜娇
摘 要: 团中央提出构建以共青团工作为主体、以学生会和学生社团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的共青团工作格局。目前,学生社团工作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在学生社团建立团组织,对提高学生社团的工作质量、增强学生社团的生命力、创新学生社团的发展思路都是大有裨益的。以调查研究、实地走访,听取各级团委、学生社团等各方意见和建议为基础,深入了解高校社团团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切实找出其解决方法,增强社团团建工作的活力和凝聚力,为其更好地发挥在学生组织中应有的作用提供智力支持。本文从学生社团团建工作出发,研究探索学生社团团建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 高校;社团;团建
一、高校社团发展背景
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的组织,是学生了解自身、结识益友、提高能力的平台。学生社团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教育改革不断深人的新情况和新趋势, 高校学生社团团建工作应该如何组织建设和变革创新, 以更好地服务大学生全面发展,无疑是当前高校学生社团团建工作亟待研究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从目前来看,高校社团存在以下问题:
1、社团活动存在盲目性,缺乏实际的活动经验,活动成果较少,收取会费后,没有按照社团宣传时举办各类社团活动,且实际参加活动的成员人数随时间推移迅速下降。
2、社团内部凝聚力不强,部分社团干部没有发挥个人职能,玩忽职守,管理松散,缺乏创新意识,较少参与社团活动,难以凝聚社团成员。
3、社团经费紧缺,社团举办活动需要一定的财力、物力支持,社团资金仅仅来源于社团成员缴纳的会费,且有一定比例的资金需要上缴校团委统一管理,自由支配的资金有限,申请过程复杂。活动开展场地不固定、设备设施不健全,需要事先租借学校的场地,办公场所更是有限。
二、高校社团建团原因
1、加强社团建设,以促进社团成员增强团结协作能力。高校社团是促进学生凝聚力的重要途径,良好的社团建设,能吸引到更多志趣相投的学生参与到社团活动中来,把自己和兴趣相投的同学联系在一起,做大家认为有意义的事,使大家形成凝聚力,在庞大的集体生活、活动中需要有人能站出来担任不同的角色,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使大家团结在一起,在确保能有效的完成社团的基本事务的同时,可以在社团里交流沟通,有一种集体的意识,以此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的增强。
2、高校社团是校园文化的主要载体。一是其可以促进高校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高校社团弥补了课题教学的内容与途径的不粗,且由于社团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源于社团成员的自主选择和组织,尤其突出了社团成员的主体性,有利于激发成员的学习热情、提高社团成员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二是其可以促进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大学生是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选择或参加学生社团,在社团活动中,他们能够找到展示、表现、发展自己才华的平台,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获得信任感,满足展示发展的需要。此外,类型多样的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满足了第二课堂活动内容与教育目的。高校学生社团组织有利于培养和锻炼社团成员的社交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演讲与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创新等其他能力。社团活动还能起到充实第二课堂、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优化育人环境等积极作用。
三、高校社团团建对策
为了推动学校社团团建的建设和发展,满足新形势下让社团能够与团建相结合,能够相互促进,相互协调。我们认为应当从以下的几个方面开展社团团建工作力度。
1、成立学生社团团建联合会,加强社团的规范性管理。许多高校仍然使用传统的社团管理模式,即各社团与各社团毫无关联,各做各的,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模式,相当散乱。或在各级团组织和学生会设立社团部,由社团部负责各个社团的日常管理与协调工作,当然这种模式已明显不适应当前高校社团发展的需要。因此,做大做强社团,必须改变学生自治组织的这种管理模式,需要采取新的社团团建管理模式,在促使社团发展的同时,也促进团建工作的发展。
成立学生社团团建联合会,联合会直接隶属于学校团委,社团团建联合会与学生会享受相当的地位待遇。社团团建联合会在校团委的统一指导下开展工作,这种社团管理模式是,各个社团依然各自进行管理和自治,社团团建联合会借助社团活动和社团本身,开展和宣传团建建设,也可借用社团团建联合会对社团将要开展的活动做相应的宣传,两大组织其实是一个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团体,在社团文化活动开展的基础上发展了学校的团建工作,又在促进团建工作进步的过程中促进了社团的发展。
2、加强对社团的投入,提高社团活动的积极性。鉴于社团的会员费非常有限,社会赞助又具有不确定性,各高校应对学校社团活动所需要的经费应给予支持与保障,对于社团经费的使用,应严加审核,这也是成立社团团建联合会的作用之一。社团团建联合会需要严格监督社团的经费用处,在社团的活动经费不足时,社团团建联合会应给予相应的帮助,由社团团建联合会上报学校团委,通过审批程序,获取相应经费的补贴和赞助。或者由学校每年、每月定期统一发放社团经费,经社团申请、社团团建联合会监督后,可向其提供经费以开展相应活动。
有活动经费、涉及钱财的因素在里面,就需要指导教师的监管,可以委派一部分从事思想道德教育的老师或者学校干部,专门负责社团团建联合会的建设、管理、指导工作,鼓励和支持与社团特点相关专业的老师参与社团工作,发挥他们专业优势,学校给予指导教师一定的奖励和补助,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从而推进各高校的社团团建工作和社团建设工作,确保社团团建工作的发展,提高工作质量的档次和水平。
3、加强社团的自身团建工作和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社团为团委培育优秀人才的机会和功能。现代教育肩负着双重使命,既要为社会提供有兴趣,有特色的人才,也要为国家为党和人民提供高素质人才。高校只有培养具有较强实力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才能满足党和人民的要求。因此,仅仅依靠团委、学生会自身培养这样的高素质人才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社团这一平台,为党和人民寻找和培养更多有利于国家的大学生。
要真正充分发挥 社团育人的功能,必须加强社团自身的团建文化建设和交流。高校社团应该每月定期与团委、学生会做相应的交流,这样既可以将团委、学生会的高要求、高水准管理模式传授给他们,也可以让社团的成员了解团委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样对于社团为有兴趣在发展团委、学生会工作的同学们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社团团建联合会的考察,团委可以给予社团人员方面一些相应的奖项名额,比如“五四标兵”、“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共青团员”等称呼。通过这样的奖励模式促进社团与团建的交流和发展,可以促进社团对团建文化的认同,增强社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作者单位:西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刘金扬 刘科生.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管理研究与思考[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121-123
[2] 张伟 李敏.刍议高校学生社团建团[J].学理论,2009(19):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