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井妹 陈伟
[摘要] 目的 综合评价调阴阳五脏针法治疗顽固性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已口服中药无效的34例患儿采用调阴阳五脏针法结合耳穴贴压治疗为治疗组;初次就诊并未口服过中药的40例患儿采用中药结合耳穴贴压治疗为对照组。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为72.50%,治疗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随访治疗组患儿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调阴阳五脏针法结合耳穴贴压能有效治疗顽固性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且复发率低。
[关键词] 调阴阳五脏针法;中药;耳穴贴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中图分类号] R246.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30-0115-04
The effects observation of acupuncture of regulating yin, yang and five viscera in the treatment of 34 cases of children with intractable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WANG Jingmei1 CHEN Wei2
1.Quality Control Department,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 Ganzhou 341000, China; 2.Rehabilitation Medical Department,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 Ganzhou 341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f regulating yin, yang and five viscera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intractable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Methods A total of 34 cases of children, whose oral medicine had been ineffective, were chosen as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of regulating yin, yang and five viscera combined with auricular acupressure therapy. 40 cases of children, who had initial treatment but did not received oral medicine, were chosen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ith auricular acupressure therapy.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91.18%, and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72.50%.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follow-up after 6 months showed that the recurrence rate of children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Acupuncture of regulating yin, yang and five viscera combined with auricular acupressure therapy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intractable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with low recurrence rate.
[Key words] Acupuncture of regulating yin, yang and five viscera; Chinese medicine; Auricular acupressure;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又称小儿多动症,是学龄儿童中常见的心理行为障碍问题,是指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的儿童表现出多动、冲动任性、情绪不稳、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差、小动作频繁,与其他小朋友很难和睦相处、惹事生非或伴有学习困难和心理异常等一组临床症状[1]。此类患儿如果未得到及时治疗,常会影响其日常生活学习、人际交往及性格的发展;国内调查研究发现该病儿童患病率为1.5%~10.0%;男孩患病率远高于女孩[2],男女比例为4~9:1[3]。25%~50%患病儿童成人后有一定的人格障碍,易冲动及有反社会行为,在学习和事业上的成就明显低于同龄人[4],对多动症患儿的尽早干预治疗和教育十分重要。近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该病的治疗及相关病因研究。本文选择2008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74例多动症患儿,根据病情分别采用口服中药物、针灸及耳穴贴压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74例患儿来源于儿科、神经内科、中医科、康复医学科门诊。将已口服中药无效的34例患儿采用调阴阳五脏针法结合耳穴贴压治疗作为治疗组;初次就诊并未口服过中药的40例患儿采用中药结合耳穴贴压治疗作为对照组。治疗组中男28例,女6例;年龄最小6歲5个月,最大14岁,平均(6.7±1.6)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7年,平均(4.19±1.00)年,症状表现(10.01±1.34)分;对照组40例,其中男32例,女8例;年龄最小5岁10个月,最大13岁,平均(6.5±1.6)岁;病程最短10个月,最长8年,平均(94.12±0.98)年。症状表现(11.03±2.02)分。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症状表现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美国精神病诊断手册》制定诊断标准:具备注意力项和多动项中各至少4种表现,或某单独一项中8种表现,病程6个月以上,便可确诊。(1)注意力项:①无监督时难于有始有终完成任务;②易受外来影响而激动;③听不进别人在说什么;④难于持久性集中注意(作业、游戏);⑤经常丢失生活及学习用品;⑥不能组织达到一定目的的活动;⑦在学校课堂注意力分散,成绩不佳;⑧一事未完又做另一事。(2)多动项:①常在问题尚未说完时即抢答;②常未加思考即开始行动;③在教室常常离开座位;④集体活动中常不按次序;⑤坐立不安,动手动脚;⑥作出过分行动如爬高、乱跑;⑦参与危险活动;⑧难于安静地玩耍;⑨说话过多;⑩常干扰别人。
1.3 纳入标准
已明确诊断;年龄5~16岁;患儿愿意配合且家属能配合协助治疗;患儿能坚持针灸治疗3个疗程。
1.4 排除标准
排除广泛发育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儿童期精神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或药物副反应等引发;针灸治疗过程中接受其他治疗手段干预者。
1.5 治疗方法
1.5.1 治疗组 采用“调阴阳五脏针法”针灸结合耳穴贴压治疗:患儿在家属的陪同及安抚下,俯卧位选取: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大椎穴,仰卧位选取关元、四神聪、率谷、脑户、申脉、照海,以上穴位均留针30 min,中途行针一次采用平补平泄手法,针刺隔日1次。5次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耳穴贴压:耳穴选取:心、肝、肾、胆、皮质下、神门、交感点、脑,用王不留行籽贴压,嘱患儿或家属每日按压3次,有按压痛即可,可辅以为适当揉按。
1.5.2 对照组 采用中药治疗结合与治疗组相同的耳穴贴压治疗,中医辩证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汪受传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肝肾阴虚:杞菊地黄丸加减;心脾两虚:归脾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痰火内扰:黄连温胆汤加减。以上患儿均10剂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两组患儿均6个月后随访。
1.6 疗效标准
参照最新国内外疾病诊断标准中制订的临床疗效标准[6]评定其疗效:临床痊愈:《美国精神病诊断手册》中18种表现基本消失。显效:18种表现中较治疗前减少5项及5项以上者。有效:较治疗前减少2种表现及2种表现以上者。无效:表现无改善者。
1.7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后疗效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72.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后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儿6个月后随访比较
两组患儿6个月后随访,治疗组31例已治有效患儿中复发2例,对照组29例已治有效患儿中复发9例。6个月后随访治疗组患儿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经χ2检验,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6个月后随访比较
3 讨论
多动症命名繁多[7]: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tcit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又称儿童多动症、注意缺陷障碍(ADD)、轻微脑损伤综合征(MBD)等[8]。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人对该病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在《国际疾病分类》第9版和第10版(ICD-9和ICD-10)中命名将其命名为“儿童多动综合征”(hyperkinetic syndrome)简称多动症,美国精神病学会出版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现代医学药物治疗的方法及经验各家说法不一,但大致相同。目前临床治疗多采用中枢神经兴奋剂[9]、抗忧郁剂、抗精神病药剂及抗癫痫剂。主要应用中枢神经兴奋药——哌醋甲醇(利他林)、右旋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及匹莫林等。但这些药物副作用较大,不宜长期大剂量应用,且停药后复发率高,不被患儿家长接受。
目前现代医学对多动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不过国内外学者均认为本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本研究通过检索文献及对148例患儿病因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①轻微脑组织损害:如妊娠时病毒感染、服药、新生儿窒息、产伤,多种原因所致的脑缺氧、脑损伤等;国内报道早产儿患此病较多[10,11]。②遗传因素;③脑内神经递质代谢异常[12,13],多巴胺、5-羟色胺、乙酰胆碱缺少;④维生素缺乏、食物过敏、糖代谢障碍;⑤心理因素:与不良的家庭环境及教育方法有关,如家庭成员关系紧张,缺少温情或对孩子过分苛求、粗暴或过度溺爱,百依百顺或在学校受到不当的体罚或歧视等;⑥与微量元素的缺乏或中毒有关,如缺铁、锌、镁和锰以及铅中毒都与多动症发病有关[14]。
儿童多动症,中医医籍中无此病名记载,然而早有关于本病的论述和描绘,如《素问·举痛论》云:“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又如《寿世保元》曰:“徒然而忘其事也,尽力思量不来,为事有始无终,言谈不知首尾。”这些症状描述与现代医学小儿多动症临床表现十分相似。我们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记录,并查阅了相关文献对本病的认识,我们认为本病实属中医“脏躁”、 “健忘”、“躁动”等范畴,该病的发生与以下四个因素有关:①患儿母亲孕期时有外感病史、突受惊恐、早产、情绪易波动、焦虑等,从而累及腹中胎儿,形成先天禀赋不足、髓海失养、脾、肺、肾、阴不足,肝肾亏损、心肾亏虚,神智不安等;②由于城市家庭多为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一旦受到责罚训斥或索要不遂,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易肝郁气滞,郁而化热,心、肝、阳有余,使肝阳偏亢,肝风内动。③单亲、父母分居及婚姻不和谐家庭,父母外出务工,由祖辈、亲戚、朋友,乃至兄姐照管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已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15]。让本应在父母面前撒娇的孩子长时间地失去家庭之乐、父母之爱,窒息孩子们稚嫩的情感,显然不利于孩子们全面健康地成长,极易激惹,心阳浮亢则散神少寐,肝阳偏盛则好动易怒。④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供给充足繁多,禽肉蛋奶成了孩子们每餐必备食物,常食烧烤燥热之品,这些膏粱厚味易碍脾伤胃,聚热生痰,痰热生则心神扰、肝风动而诱发此病;是故患儿多见心烦意乱,冲动任性,坐卧不安,性情急躁易怒。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人类一切的活动均是阴阳平衡的结果,“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静阳躁”;说明若阴阳失衡,阴不制阳,动静变化失制,阳动有余,则可导致小儿多动症的动静失调。本课题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病因病机入手,提出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护养不当、外伤、病后、情志失调等,逐渐形成阴阳偏盛偏衰,导致五脏功能紊乱,五神失藏,而影响儿童的情志活动,使其失常。表现为心脾不足,肾气不足,心肝肾失调、肝阳偏旺等证。《素问·宣明五气》说:“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五神病理变化则产生人体认识事物、思维过程及行为等的异常:若心气不足,心失所养,可致心神失守而情绪多变,注意力不集中;肾精不足,海髓不充则脑失精明而不聪;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阳上亢,可有多动,易激动;肾阳不足则肝阳偏亢,水不涵木,小动作多,注意力不集中。脾虚失养则静谧不足,兴趣多变,言语冒失,健忘,脾虚肝旺,又加重多动与冲动之证;肺虚使机体对外来的非良性刺激的耐受性就会下降,而易于产生悲忧的情绪变化。阴主静、阳主动,人体阴阳平衡,才能动静协调,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若脏腑阴阳失调,则产生阴失内守、阳躁于外的种种情志、动作失调的病变。本研究采用针灸结合耳穴贴压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明确提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从五脏藏五神论治,运用五脏背俞穴加膈俞即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膈俞六穴,以调理紊乱的五脏功能,使气血调和,五神各有所藏。
《灵枢·根结》云:“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阳与阴,精气乃光,和形于气,使神内藏”。明确指出“调阴与阳,调阳与阴”是中医针灸治疗疾病的重要法则。大椎、关元与申脉、照海为调节人类阴阳之气最佳腧穴。临床上通过针刺大椎穴与关元穴调理阴阳,使阴阳平衡;大椎穴为奇经八脉之督脉与手足三阳经交会穴,督脉入络脑,为人体阳脉之海,具有调节人体一身阳气之功能。关元为奇经八脉之任脉与足三阴的交会穴,任脉为阴脉之海,统摄人体一身阴气之功。申脉、照海为八脉交会穴,分别通于阳跷、阴跷脉,能调节阴跷、阳跷二脉阴阳之气。阴跷、阳跷脉主阳动阴静,司眼睑开合而调节运动功能;四神聪为经外奇穴可以填髓健脑益智;颅脑颞叶部与学习、认知及记忆密切相关,针次局部穴位率谷穴可以提高患儿的注意力,协调和控制运动功能。脑户位于头针对应的平衡区内,为足太阳膀胱经与奇经八脉的督脉之会,具有填精益髓、健脑益智、疏通脑络的功能,针刺该穴可以改善多动症患儿运动协调功能,以上腧穴均采用平补平泄手法。同时通过按压耳穴心、肝、肾、胆、神门、脑、交感点、皮质下能促进大脑皮质的觉醒,调整大脑皮质抑制与兴奋功能平衡,从而改善多动症患儿大脑皮质功能活动[16],达到从根本上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目的。
本研究采用调阴阳五脏针法结合耳穴贴压能有效治疗顽固性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总有效率优于采用中药结合耳穴贴压治疗的对照组;6个月后随访治疗组患儿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因样本数少,暂不能说明阴阳五脏针法结合耳穴贴压治疗疗效更加稳定,本方法的稳定性是我们日后研究的方向。
在临床上,多动症患儿除了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等主要症状外,大多数还常伴有厌食、挑食,眼眶黧黑、午睡及夜间遗尿、面色少华等症。
有研究对患儿多动症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该病的发生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从事的职业、家庭经济情况等无关,与家庭组成及气氛、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和对孩子期望程度有一定关联,家庭和睦的多动症患儿的患病率低于家庭不和睦、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儿童。家庭生活民主的家庭儿童多动症发生率低,长辈对儿童的期望值越高的家庭越易多动症。因此,在小儿多动症的治疗过程及患儿成长过程中,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的环境,使患儿有良好的家庭及学校教育和正确的心理干预,内外合治,相得益彰。本法对针灸手法要求高,但疗效确切,手法轻巧疼痛少者患儿方易于接受,开发新的工具代替针具是我们今后工作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马秀虎,邱亚峰,黄保太. 利他林合并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儿童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疗效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8):80-81.
[2] 郑燕清. 从肾阴虚论治小儿多动症32例[J]. 光明中医,2014,29(1):182-183.
[3] 郑毅.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防治指南[M].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3.
[4] 吴希如,林庆. 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基础与临床[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54.
[5] 王请江,郑之卿. 临床小儿神经病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373.
[6] 张勇,张玉珊,陈淑端,等. 18例以眼科为首诊的小儿多动症的诊断及治疗分析[J]. 青岛医药卫生,2013,45(2):103-105.
[7] 陶国泰. 儿童少年精神医学[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17-227.
[8] 陈虹,车艳红,王驾升.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临床表现的早期认识和诊断[J]. 医学综述,2003,9(7):397-398.
[9] 马亚伟. 探析小儿多动症的患病原因及治疗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4,(25):205-206.
[10] 王华.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病因与鉴别诊断[J].中國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4,6(3):193-196.
[11] 吴丽慧,邹长林,王德选,等. 小学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家庭因素的相关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004,25(4):416-417.
[12] 齐家仪. 临床理论与实践[M].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3:233-234.
[13] 徐叔云. 中华临床药物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14-516.
[14] 马兴璇,龙康,黄毅勇,等. 多动症患儿635例指血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分析[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9):137.
[15] 叶敬忠,王伊欢,张克云,等. 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综述[J]. 农业经济问题,2005,(10):73-78.
[16] 李红. 张家维教授针灸治疗小儿多动症380例临床研究[J]. 上海针灸杂志,2004,23(8):23-25.
(收稿日期:2015-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