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团体活动,构建新型班会

2015-05-30 21:00邓亚娟
新课程学习·中 2015年3期
关键词:设计思路

邓亚娟

摘 要:构建新型班会课,就是将心理学理念引入高中班会课中,为学生量身订制一些团体活动,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并对体验进行分析和概括总结,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困惑,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团体活动;量身订制;设计思路

班会课是实施学校教育的重要载体,它的使命在于对学生进行身心健康教育,使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然而,在很多高中学校,每周一次的班会课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成了只谈分数、纪律的“说教式”,放任自流的“自由式”,逢年过节的“应景式”,配合检查的“突击式”,改上他课的“加塞式”等等。班会活动内容单调乏味,形式呆板重复,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2013年有部电影叫《私人定制》,冯小刚以他的冯氏幽默帮助许多怀揣着“奇葩梦”的客户,量身订制“圆梦方案”,圆梦过程中,不管是“客人”还是“圆梦四人组”都有思考,有感动,有深入灵魂的碰触。高中班会课何不也创新形式,将团体辅导引入班会课中。围绕某一主题,在团体情境中为学生量身订制一些简约活动,进行人际互动、启发、诱导,促使成员从中观察、学习、体验,进而改变观念、态度与行为,促进学生个体的成长。

一、新型班会课的特点

1.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传统的班会课,虽然班主任老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但这种“说教”“灌输”的方式往往很难让学生产生共鸣,教育效果可想而知。要提高班会课的实效性,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将心理教育的理念和理论知识渗透到班会课中,激发班主任“以人为本”的教育意识,运用团体辅导、角色扮演、心理小游戏等心理教育方法,走进学生的心灵,倾听学生的心声,为他们排解心理困惑。

2.重实践、体验、感悟

传统班会一般是在课外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后由班主任主讲,或学生作为主持人组织活动并有目的地进行教育,形式上以说教式为主。而新型主题班会更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并对体验进行分享和总结。团队活动的过程是学生的认知结构、情感体验、行为方式在教师的干预下进行调整、重组、统整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主动的过程,而不是单纯依靠外力实现“教育”。辅导活动是心灵的碰撞,是人际的交流,是情感的体验,是帮助一个人自助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只要能在某一方面真正有所感悟、有所触动、有所体验,那就是一种成长,一种发展。

二、新型班会课的实施

1.班会准备

(1)确定主题

导向性、教育性是班会课的灵魂,失去它,班会就没有任何价值。因此,班会课需要围绕一定的主题来进行,确定主题后班会课的开展才有明确的方向。选择主题时,首先要考虑的是:班里學生存在的倾向性问题是什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是什么?他们的年龄特点是怎样的?如,青春期与异性的交往、情绪控制、学习考试心理调节、人际适应(与家长、同学、老师进行有效沟通)等都是让很多高中学生困扰的问题。如果有必要,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来了解情况。这样班会的选题才能真正给学生“指点迷津”,既让学生产生共鸣,又收到一定的教育效果。

(2)设计思路

缺少固定的教材,班会课的设计对班主任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主任要开发好“人”的资源,加强与心理专职辅导教师的沟通和合作,展开学生的头脑风暴,让学生参与到团体活动班会课的设计中,群策群力才能创造出“1+1>2的效果。”班主任老师可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的策略与方法,如小游戏、角色扮演、道具等的设计与安排。此外,课堂的突发情况、活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等都有必要纳入准备工作中。在围绕主题的前提下,精心设计相关活动,注意环节间的衔接过渡,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情况,才能让班会设计在实施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

2.班会开展

(1)活动导入

运用热身游戏、音乐、视频等进行活动导入,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暖身,如唱“拍手歌”“考考你的反应速度”等短小精悍的热身活动,既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又能增进个体的归属感,拉近师生的距离;二是导入,通过活动的开展,引出班会课的主题,避免直接切入主题而过于突兀。

(2)展开主题

当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后,教师就可以利用事先订制好的活动,如团体游戏、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形式,将情境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去体验。针对情境,教师提出某些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让学生进行反思和小组讨论。在富有感染力的情境中,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与活跃思维,为下一环节打好基础。

(3)活动分享

团体活动要充分发挥团体的力量,学生通过群体交流产生的影响力来调整自己的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所以,要充分利用集体资源,通过分享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产生互动。通过交流让学生得到同龄人的理解和支持,这往往比老师的评价与支持更为重要,由此可以大大增强他们的信心;通过交流,使积郁得到宣泄,重塑自我;通过交流,思维会产生冲突与碰撞,但这恰恰是学生自我反思成长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用倾听、接纳、引导的方式来协助学生自我探索、明辨是非,从而产生较为深刻的心理体验。

(4)整合归纳

领悟是学生克服心理不适应、促进自身发展的关键,它往往伴有深刻的认识飞跃。因此,学生的分享与回馈若能得到有效总结,将能提升班会的效果。教师要做好引导小结工作,引导学生进行价值澄清,使学生再次明确团体活动的目标和意义,帮助团体达成共识,提升学生认知。

三、新型班会课的优势

1.提高班会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个班级的学生往往面临相同或相似的问题,新型班会课要求把班集体作为一个“辅导团体”,针对学生共性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团体活动使课堂变得更具趣味性、更具活力,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相互交流学习,探讨解决某一特定的问题,从而使班会课更有针对性,也更高效。

2.激发学生自我醒悟和主动改变

新型班会课重视学生的体验与分享。通过营造宽松、启发式的氛围,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在多种价值观、人生观的交织、碰撞中,为班级成员提供多角度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了解他人观念、观察他人情感反应的机会。通过实践、体验与分享,促使学生自我醒悟,激发学生改变自我的认识和潜能,最终实现心灵的成长。在实践中获得的真知必定更深入人心。

3.建立良好的班级风气

班会课是实施班级建设的重要依托。新型班会课创设的是自由、平等的氛围,学生在畅所欲言中相互接纳;在倾听别人的意见中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宽容、理解。这为民主、平等、和谐的班集体建设奠定了基础,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级风气,实现学生个体和班集体共同成长的良好态势。

四、新型班会课中教师角色的重塑

新型班会课将团体辅导的技术引入班会课中,这是对班主任的挑战,不仅要求教师熟知心理学的知识并能恰当、科学地运用,还对班主任的组织、协调、管理、掌控等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在组织班会课的过程中,班主任的角色更加多元化。首先,班主任是主持人。从导入到把握整个流程和发展方向,根据课堂情况进行及时调整等都需要班主任掌控。其次,班主任是观察者。班主任要充分观察活动过程中每个学生的细微表现,并利用语言、眼神、行为等各种途径去倾听、关注学生,从细微处发现问题。另外,班主任还应是学生的朋友。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与学生交流,才能真正地理解学生的想法,走进学生的心里,彼此坦诚相待,加深情感。

参考文献:

祝明.主题班会形式浅探[J].中国校外教育,2009.

编辑 王梦玉

猜你喜欢
设计思路
吉祥物设计的关键要素与设计思路初探
基于成本控制视角的集团预算激励机制设计
新时期绿色建筑的结构设计研究
建筑设计中旧建筑改造的设计思路及相关阐述
微课在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中的教学设计思路探讨
水利工程建筑的设计思路分析
基于中高职衔接的税收课程设计研究 
基于人本管理的企业薪酬体系设计思路探索
文言文的阅读教学改革的一点尝试
飞机零件标准化的设计思路和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