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艳
【摘要】我国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独生子女家庭大量增加,现在的中小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由于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所处的特殊家庭环境与多子女家庭中的孩子不一样,他(她)们在成长中教育不当会形成许多恶习,影响孩子的一生。为此,下面我就结合自身实际浅谈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教育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独生子女 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024-01
由于独生子女的家庭经济条件优越,家长精力充沛,家庭格外关心重视,所以独生子女一般都知识面开阔,认识能力发展得快,性格开朗、活泼,进取心、自信心强。但如果教育不当,独生子女在品行习惯上等方面也容易形成一系列的毛病:自私、任性、爱挑剔;好发脾气、性格孤僻,不善于团结同学;不爱护公物,不关心集体;不尊敬师长,不关心他人;胆小懦弱,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等。因此,应重视对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了解掌握他们的性格特点,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一、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独生子女没有同胞兄弟姐妹共同的生活经验,无论吃的、玩的、用的,都是自己独占,连父母的宠爱也是自己一人享有,这就造成了“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很少有与别人分享幸福的乐趣,而缺少了那种善于团结、勇于拼搏、助人为乐、尊重他人的优良品质和行为。
(二)家长过分的保护,使孩子养成依赖性,缺乏独立。孩子的生活过程,事无巨细,家长都包了,根本不用孩子自己去做什么事,结果养成了孩子四肢不勤,怕苦怕累,意志薄弱的不良习惯。许多孩子上了小学还不会叠被子、洗衣服,孩子好玩、好动,家长怕孩子不安全,不让孩子单独出行,不让骑单车,上学接送,甚至封闭在家中加以控制和保护,这样造成孩子孤僻,胆小不合群的性格特点,由于缺乏待人处事的经验,致使孩子缺乏那种处事的灵活与智慧,适应社会的能力差。
(三)独生子女生活在大人当中。他们需要在同伴们的交往中,在天真烂漫的儿童世界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而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往往缺乏这种交往的机会,致使他们的生活单调,许多应在儿童世界中学会的东西没有学会,如怎样与别人相处,遇到矛盾时,怎样化解矛盾,体验不到别人与自己同样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个性,看到别的小朋友会玩,做事能力比自己强时,会产生嫉妒心理,久而久之,形成一种不健康的心态。
二、针对独生子女教育中存在问题采取的对策
(一)提高家长自身素质,树立榜样。家长是儿童最早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终身的教育者,他们与子女朝夕相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日积月累,其言谈举止,思想作风,为人处世,性格特性都对子女身心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教化和感化作用。家长亲自给孩子树立榜样,生动具体,看得见、摸得着、有亲切感,会进一步提高家长在子女心目中的威信,这样把握教育子女的主动权,能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做父母的应该放弃一些自身的爱好,抽出大量的时间看书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多了解些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多与孩子沟通,与孩子成为朋友。
(二)适当运用“苦难”教育。我国古代教育家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意思是说,要想使人将来能承担重任,成就大事,必须从小对孩子的身体心理进行艰苦的磨炼,有意让他们忍受一些痛苦,这样就会把他们的意志和身体锻炼得更为坚强,将来才能成就大业。在现代社会的优越条件下,给孩子设置一些必要的“苦难”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让他们在艰苦中求生,在艰苦中思索,在艰苦中感悟人生,在艰苦中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避免他在今后的风雨人生中遇到挫折束手无策或受到打击后振作不起精神,但运用“苦难”教育,也要根据孩子的特点,要结合家庭的环境,因人而异,做到对症下药。
(三)摆正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孩子是父母心中的太阳,全家人人都像众星捧月似的,围绕着他转,这样特殊的家庭地位滋长了独生子女特殊化的思想意识,由此而产生许多不良习惯,所以在家庭中要给独生子女恰当的地位,让他清楚,他虽是独子,没有兄弟姐妹,但也是家中普通的一员,没有特殊地位和特殊权利,更不让孩子在思想上形成“以我为中心”的意识,要让他意识到享受长辈关怀照顾获得快乐、幸福的同时,也有关心长辈,尊敬长辈,使长辈得到安慰和快乐的义务。要做到这点,关键在于从日常小事抓起,如:家里有好吃的东西,要想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吃饭时,有自己特别喜欢吃的菜,不能独占;看电视时,不要让孩子长时间独占频道;家里来了小朋友,应教育孩子把玩具分给大家一起玩……长期坚持,就会使孩子养成与别人相处的习惯,使孩子不会感到自己在家中的特殊地位了。
总之,教育无定法,要使孩子健康愉快地成长,关键是需要父母了解孩子,把握好教育时机,采用灵活适应于孩子特点的教育方法,堅持不懈地对独生子女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教育,这样家长心中的“太阳”明天会变得更明、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