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强
摘 要:原州区是宁夏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重点地区之一。原州区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改变了农民祖祖辈辈垦荒种粮的传统耕作习惯,实现了由毁林开垦向退耕还林的历史性转变,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状况,促进了“三农”问题的解决。该文通过对原州区退耕还林工程补植补造存在问题、建设该工程的指导思想与原则和对建设内容与布局分析,提出了退耕还林工程补植补造技术方案。对今后的工作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存在问题 退耕还林 补植补造 技术方案
中图分类号:S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0(c)-0111-02
开展退耕还林工程补植补造是确保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和保证,是现阶段确保退耕还林工程顺利通过国家阶段验收、国家完善政策补助资金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顺利兑付的必要手段和措施。原州区自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高度重视退耕还林工程补植补造工作,每年将退耕还林补植补造列入“原州区12项重点工作”和“十件民生实事”之一,集中调配人力、财力、物力做好该项工作。对立地条件差,多年补植难以成活的地块,打破造林季节,全面推广应用容器苗进行补植,确保退耕还林顺利通过国家阶段验收。事实证明,只有充分利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加强补植补造,才能提高退耕还林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1 存在问题
1.1 林地面积分散,林木成林率低
原州区退耕还林工程造林地点多面广,由于当时造林行距较宽,后补植的苗木较小,加之病虫鼠害严重,造林地郁闭度或覆盖度达不到成林标准。
1.2 补植补造任务大,造林成本高
由于受连年持续干旱的影响,原州区一次造林很难达到成林标准和要求,成活率(保存率)低,必须进行多次补植补造,方可满足工程验收标准,从而增加了造林成本。
2 指导思想及建设原则
2.1 指导思想
以巩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果为核心,以建立结构完善、功能稳定的生态安全体系为宗旨,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生态改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为目标,进一步加强退耕还林补植补造工作,有效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及成林率,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2.2 建设原则
坚持突出重点、分步补植的原则;坚持缺多少补多少、应补尽补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適地适树的原则;坚持造管并重的原则。
3 建设内容与布局
2014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补植补造项目规划共实施补植补造任务34 000亩,其中退耕地补植9 800亩,荒山补植24 200亩。共涉及9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5个国有林场。各乡(镇)、国营林场补植面积分别为:开城镇1 356.8亩,官厅镇500亩,张易镇8 570亩,彭堡镇525.2亩,中河乡491.2亩,头营镇549.9亩,三营镇2 758.8亩,黄铎堡镇3 787.5亩,寨科乡12 336.6亩,南关办34亩,红庄林场70亩,赵千户林场1 480亩,马东山林场870亩,沈家河林场360亩,石砚子林场310亩。
4 补植技术方案
4.1 造林整地
整地方式以小班为单元,因地制宜,根据地形特点选择合适整地方式,具体整地方法如下。
(1)鱼鳞坑整地模式:口径为120 cm×100c m,整地时,在鱼鳞坑中间50 cm处挖宽30 cm,深50 cm的沟,将挖出的死土培埂,活土回填沟内。反坡15°,坑间密度2 m×2 m,即167株/亩,沿水平线呈“品”字形排列,此整地方法适用于土石质山区陡坡退耕地整地造林。
(2)带子田整地模式:整地时,沿水平线挖宽1.2米反坡带子田,里低外高呈反坡状,带与带间距为3~4 m,此整地方法适用于黄土丘陵区陡坡退耕地整地造林。
(3)集水坑整地模式:规格为3 m×3 m。整地时,按长3 m、宽3 m的方格打点放线,并确定栽植点,然后在栽植点处开挖口径为80 cm×80 cm,深80 cm的栽植穴,将挖出的死土培埂,埂底宽40 cm,顶宽30 c m,埂高20 cm,要求所挖的栽植穴线性排列整齐,培埂光滑平整,横竖成线,回填后呈漏斗状。此整地方法适用于高速公路、银平路、309国道两侧退耕地大苗补造整地。
4.2 树种选择
根据自治区林业局《关于加强退耕还林补植补造的通知》,退耕还林补植补造树种选择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立足长期抗旱,选择耐旱、抗逆性强,易成活的山桃、柠条、刺槐等乡土树种,在发挥水保作用的基础上,通过改善经营措施,进行合理开发利用。
山桃:1~2年生苗,φ≥0.4 cm,截杆高度15 cm,根系发达,无病虫害危害,无机械损伤的优质健壮苗木。
柠条苗:1~2年生苗,φ≥0.3 cm,根系发达,无病虫害危害,无机械损伤的优质健壮苗木。
樟河柳:φ≥4 cm,截杆高度3.0 m,主根长30 cm以上,树干通直,根系发达,无病虫危害,无机械损伤的优质健壮苗木。
油松:h≥2 m,φ≥80 cm,土球≥35 cm,主梢明显,树冠端正,无偏冠,无病虫危害,无机械损伤的优质健壮苗木。
落叶松:2+1移植苗,φ≥0.3 cm,h≥15 cm,顶芽饱满,根系发达,无病虫害危害,无机械损伤的优质健壮苗木。
樟子松:2+1移植苗,φ≥0.3 cm,h≥15 cm,顶芽饱满,根系发达,无病虫害危害,无机械损伤的优质健壮苗木。
桦树:1~2年生苗,φ≥0.5 cm,截杆高度15 cm,根系发达,无病虫害危害,无机械损伤的优质健壮苗木。
丁香:1~2年生苗,3个以上分枝,无病虫害危害,无机械损伤的优质健壮苗木。
4.3 造林技术
4.3.1 造林方法
大苗栽植深度比苗木原根茎深20 cm以上,栽植时将苗木置于穴内,确保根系舒展、树体直立、排列齐整自然,且要做到“一提二踩三覆土”,栽植后要及时浇透水,并进行覆膜,阔叶大苗栽植后要定杆,用膜护顶,刷漆、涂白;小苗栽植时将苗木置于穴内,确保根系舒展、树体直立、排列齐整自然,且要做到“一提二踩三覆土”,栽植后将表土踏实。
4.3.2 抗旱造林措施
在工程建設中,乔木林营造主要采用树杆,刷漆、涂白,树盘覆膜,用塑料膜护顶(用于阔叶苗树干顶部);灌木林营造主要采用ABT生根粉、泥浆蘸根,截杆深栽,栽后在苗木根茎处围土堆防鼠兔危害并有利于幼苗越冬。
4.4 抚育管护
按照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林木管护工作的实施意见》,补植补造结束后及时组织退耕户进行抚育管护,在幼苗两侧各0.5 m内多次中耕除草,保证幼苗对水分、养分的需求,适时进行松土、病虫鼠兔防治、防火等措施,确保造林成效。严厉打击、查处各种毁林案件为突破口,健全林政资源管理网络为重点,聘用专职护林人员,按照地形和方便管护原则,建设管护站点、划分管护片区、签订管护合同,实行林政执法大队、乡镇林业站、专职护林员、退耕户“五位一体”的管护机制,有效杜绝放牧复耕、林粮间作、取土采砂、只退不管等行为,切实做到退耕一片,治理一片,管护一片,见效一片。
5 结语
通过补植补造可增加有林地面积,提高林地质量标准和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流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更好地发挥其生态环保功效,改善生态环境。能够增加农民收入,创造社会财富和就业机会,维持社会安定,同时能增加生物物种多样性,维持社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廷兰.固原市原州区抗旱造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9):186.
[2] 白健民.干旱半干旱地区退耕还林地补植补造技术[J].科技创业家,2013(8).
[3] 蔡红儒.陕西省宜君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补植补造对策[J].北京农业,2014(A08):334.
[4] 张文军.疏林地补植补造作业过程管理的探讨[J].管理观察,2014(15):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