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乐
摘要:毛泽东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领导者,在毛泽东的带领下,中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在华的反动统治,建立起一个全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思想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建立的。毛泽东思想是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智慧结晶,它深刻总结了中国这样一个落后挨打的国家如何建立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带领人民走上富强的道路。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宝贵的智慧财富,它必将指导中华人民的行动。首先来说,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一次结合诞生了毛泽东思想。其次,毛泽东思想现已成为中国革命以及建设事业的科学指南。最后,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革命和建设
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诞生了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出毛泽东思想,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创造性的运用马列基本原理,在认真深刻考察中国现实实际和历史实际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中国化,并运用相关理论解决中国发展的实际问题。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基础,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前进道路,并在中国革命中的将这些经验作了详细的理论概括,最终诞生毛泽东思想并作为中国革命道理和发展道路的科学指导思想。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问题相互结合产生的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是将马克思的理论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这是一种简单的说法。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文化、历史、实践等发展现状结合起来,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这是更深层次的理解。
在1942年,毛泽东曾说过:“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问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这里所谓的解决中国问题,创新新东,就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实体解决中国问题,想要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需要运用理论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做到。适合中国国情的东西,这即是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又是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对理论认识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这样不断的实践和总结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不断求索的过程中形成发展的。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概括为:马克思主义运用于指导中国的革命问题,建设问题和改革问题,并将这些解决问题的经验上升为理论,然后将这些理论整理归纳,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马列思想在中国的表现形式,也就是毛泽东思想。
2、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
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革命实践相互结合的直接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列主义实践证明在中国运用发展的第一次成功。可以指導我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我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国革命时期的正确指导和伟大旗帜。
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中国化的产物,而马列主义则是在新文化运动中得到传播和发展的。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旷世的启蒙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它对中国封建的伦理道德和迷信思想以及封建专制冲击是前所未有的,对于启发人民的民主科学思想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同时,新文化运动也激发了广大中华同胞的爱国热情,激起了人民对于探索救国救民道理的思考,对于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视。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也引发了中国思想界巨变,中国人民开始注意到俄国这次空前的革命所带来的胜利的背后—马克思主义。就是这样一个大环境大背景下—新文化运动的冲击和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准备了充足的条件。
此时,包括毛泽东在内的一大批先进知识份子开始将思考的注意力从西方资本主义转入到向俄国学习,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并尝试考察中国的实际时运用马列主义的观念和理论。这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宣传和研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了不断扩大马克思主义的阵营,和不同的思想流派进行论战,使得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并促使其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正是在中国先进分子运用马列主义的原理,方法和观念来解决中国问题的这一过程中,随着这种不断的实际和探索,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进行不断地磨合,使中国最终诞生了能够适应革命和发展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并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继承,这其中还包括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因素。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优秀文化的不断融合的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工人队伍的不断壮大,工人运动的发展,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等实际也说明了工人阶级需要自己的指导思想来指导他们的行动,这就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创造了阶级基础。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大革命时期提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尝试性的将马列主义同中国具体相结合的产物,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萌芽。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并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首次涉及了实事求是,群总路线和独立自主的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方面,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形成。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了系统全面的发展,并达到成熟成为党的指导思想。解放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思想则是继续不断的发展。毛泽东思想就是这样一个在众多方面和创新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体系。
因此,要解决中国的问题,需要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化的特点,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使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优秀文化相结合,中国实际问题由马克思的立场观念来解决。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即毛泽东思想。
二、毛泽东思想现已成为中国革命以及建设事业的科学指南
毛泽东思想指导下进行数十年革命实践,使中国革命不断在胜利的基础上再次胜利。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依靠毛泽东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找到了一条正确道路,战胜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中国即使各方面比较落后,也能找到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道路,从而建立了新中国,使中国实现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中,科学体系、理论独创丰富马克思主义。大概以下由六个方面构成。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义革命理论做毛泽东思想的基础。毛泽东以中国的落后现状为出发点,深刻研究了中国革命历史规律和失败原因,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内容体现在中国共产党本身的建设、中国武装斗争的特点以及作用、统一战线的政策和中国资产阶级的分析、关于中国革命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四个方面。
2、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社和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毛泽东思想有相当大的先导性和探索性。毛泽东从实践和理论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文化和经济相对落后的并且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大国中,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困难任务。这种理论主要为以下四个方面:根据革命的成功的所取得的政治经济条件向社会主义过度,应用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进行的方案,进而逐渐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从实践和理论上解决在中国这种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建立社会主义的艰难任务;主要是对手工业、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论断,丰富发展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正确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并创造性的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正确处理内部矛盾的理论和两类矛盾学说。
3、军事上的革命建设以及战略理论。历时二十八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战争占了大部分时间。因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对于军事上的革命建设和战略。毛泽东使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纪律严明的、为人民服务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这一问题主要包括需要建设人民军队的思想、人民战争思想、人民战争战略、系统解决建设新型人民军队问题、提出建设并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这五方面。
4、策略和政策的理论。对于策略和政策的内容毛泽东思想涉及到很多面,主要包括策略和政策是我党的生命,把策略的灵活性和原则性结合起来,战略上应藐视敌人,战术上应重视敌人,不得四面出击,利用矛盾、争取大多数、反对极少数和个个击破的思想等。总之就是要革命斗争中策略和政策问题的重要性,指出策略和政策是我党的生命,必须根据情势的灵活运用;在统一战线中就可以指出与实际情况相适应的重要策略和政策思想。
5、文化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首先要做好的是思想政治工作,才能要做好所有工作。对于这方面可归纳为思想政治工作是文化、经济以及其它所有工作的基础;发展科学的民族文化;实行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农工和知识分子结合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这五方面。
6、党建的理论。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中党的建设是其主要内容。在小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占人口的多数的国家里,依靠毛泽东的党建学说,建立一个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在这方面包括开创性的提出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并举的马列主义思想教育整风形式;要始终保戒骄戒躁、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革命作风;从思想上建党;实践和理论结合的作风;“治病救人、懲前毖后”的正确方针这四个方面。
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成为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由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独立自主三个基本方面构成。群众路线,就是把马列主义中对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理论,完整地运用在党的活动中形成的党的工作路线。实事求是,即是深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把握和研究社会发展的规律,找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的道路,明确在党领导下改造中国、建设中国的战略策略。独立自主,就是坚定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的力量,并积极争取外援,学习外国一切对我国有益的事物。毛泽东在建设无产阶级政党的所有工作中分别把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灵活运用,在中国革命的长期斗争中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而发展和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三、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毛泽东思想是我党以及人民的宝贵财富。毛泽东思想必将长期帮助我们给予我们指导。虽然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和当今时代有很大的不同,可这并不能否定毛泽东思想的巨大的价值和对我们持之以恒的启迪。历史是延续的,如果不能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就不能对其后的理论思想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毛泽东思想涵盖的许多基本原则、原理和科学方法,带有普遍的现实意义。毛泽东倡导和追求的中国的伟大复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立党态度、思想路线方面的实事求是,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依然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精神源泉,将永久促使我们奋进不息。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同志留给我们党和我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党重要的指导思想,要认真地研究、总结、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加强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理解、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学好理论,运用理论指导工作,并努力在实践中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从长期的艰苦奋斗中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党之所以能肩负得起历史的重任并能得到全国人民的深切拥护同时又能成为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核心,正式由于我们党历经了反复的艰苦的斗争和并能不断进行理论的创造,形成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并不断地发展和丰富,坚定地将毛泽东思想始终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在中国这样的世界大国里,有了这样一个将马列主义运用到本国的实际中、形成自己独有的特点和传统的社会主义先锋队,中国的革命事业同建设事业的胜利就有了基本的保障。用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的党,诚心诚意的为民族、为人民谋福利,不贪图任何的私利。我们党是一个善于将远大的理想和当前的实际任务结合起来的党,坚信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懂得事物生存的规律和发展的规律,从成立之时就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奋斗的目标和未来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目标相互结合起来,既有远见卓识革命精神,又有求实严格的科学态度。我们党是富有艰苦奋斗精神、自我牺牲精神和不屈不挠精神的党,为民族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付出了最大的牺牲并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由此赢得了全民族人民的信赖和拥护。我们党是有自己优良作风的党,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和自我批评,具有坚定的信念、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战斗力。我们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党,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全党的智慧和人民的智慧,统一纪律,统一步调,团结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党的路线和任务而奋斗。毛泽东思想永远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总结
如何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关系到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正确评价毛泽东以及毛泽东思想。正确处理这个问题,关系到如何对待国家和党过去若干年奋斗的取得的成果,关系到党是否团结、国家是否安定,同样也关系到国家和党未来的前途,不仅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更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在文革结束后,曾存在两种对毛泽东思想认识的错误倾向:一是将毛泽东的思想全面神圣化,认为毛泽东的思想都是正确的,都应该拥护和遵循;二是将毛泽东的思想全面否定,认为毛泽东晚年的重大错误就全盘否定毛泽东思想的价值和科学性。这两种认识都是没有将毛泽东思想所形成的科学体系和毛泽东本人晚年的重大错误分隔开来。晚年毛泽东的错误认识是因为他违反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在邓小平领导的拨乱反正中,邓小平用了巨大的时间和心血来解决怎样正确认识毛泽东以及毛泽东思想。在邓小平的主导下,党在1981年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了题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对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本人的历史地位作出了正确科学严谨的评价。
本文从三个角度论述了毛泽东思想的深刻影响和理论飞跃。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之间理论结合实际的成果,这已经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回顾中国革命的正反两个方面丰富经验的总结可以看到,所谓理论飞跃,是对中国革命的升华。这种升华,正确回答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第二,毛泽东思想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它作为理论武器夺取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會主义的理论先导。毛泽东思想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突出特点,所以我们需要实事求是地建设社会主义,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三,毛泽东思想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也将继续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深远的影响。(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研法律与公共事务部)
参考文献:
[1]吴树青、陈占安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殊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谭容邦:《毛泽东思想》
[3]郑言实:《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一十周年》
[4]华国锋:《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5]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6]胡锦涛:《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的讲话》
[7]江泽民《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