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2015-05-30 00:11徐燃
今日财富 2015年35期
关键词:会计制度高校问题

徐燃

摘 要: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高校的财务管理也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目前我国高校的会计制度却相对滞后,在执行过程中的缺陷更是尤为突出,越来越不适应发展的需要,急需进行改革。因此,对于高校发展中面临的会计制度新问题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基础,将基建业务与基本业务核算系统合并,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运营水平。本文主要探讨了高校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会计制度;问题;对策

近年来,我国各高校快速发展,高校的经济机构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当前高校的会计制度已经很难满足高校的发展要求,因此高校会计制度要积极变革,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使会计制度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推动高校的全面发展。

一、高校会计制度的存在的问题

1.高校收支核算不能形成配比

从事业收入看,高校收入来源除财政拨款外,主要是收取学费和教学科研收入;按照国家规定学校获得的这部分收入,应当缴入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不计入事业收入。但现行会计制度,没有规定收入确认的时间。高校收取的学费、住宿费等教学、科研收入全部上缴财政专户。财政部门甚至在当年都不能及时返还,导致会计年度高校收入与支出无法配比,影响了高校资金运作。高校在财政专户即使存款很多,也不能形成支出。从专用基金看,高校现行制度规定专用基金“先提后用、专款专用”。但是,提取专用基金如职工福利基金是按结余的一定比例提取,当年高校职工福利就无法开支,否则就是当年年底提基金在下一年度发生支出。这不符合在同一会计年度内收入与支出相匹配的原则。

2.高校资产核算方法不科学

在固定资产上,高校会计制度首次引进了“资产”概念,并规定“资产是指高等学校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但会计科目设计及其核算内容与“资产”这一会计要素本身不相吻合。高校在购建固定资产时,实际上这是资产价值形态的转换,并没有发生耗费和损失,而按“会计制度”规定直接列支,对已经存在的经济资源就作为“耗费或损失”来处理,高校固定资产只有与虚设的固定基金相对应。这实际上使固定资产核算游离于会计核算系统之外,既虚列支出,又不利于资产管理。

3.会计科目设计与核算不能全面反映经济业务内容

现行高校会计制度中设计的会计科目及其核算内容,都无法涵盖高校发生的经济业务。例如,高校房改资金收支业务、融资贷款业务等,不可能做到“大收大支、全收全支”。由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带来的同一所高校由两个以上的投资主体共同投资、共担风险、共享利益。那么,如何体现其各自的权利与义务昵?现行高校会计制度均无法反映。按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有关规定,我国民办教育的举办者可以是企业、事业组织、各种社会团体,也可以是公民个人,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举办者从社会自筹的资金,并且允许举办者可以取得合理回报。合理圆报就是企业办学的“利润”,必须建立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才能真实反映。但是,这些在会计核算上如何反映?一些民办高校通常采用企业会计制度,这是对现行高校会计制度的摒弃。

二、完善现行高校会计制度的策略

1.改收付实现制为权责发生制

在权责发生制会计下,能通过非现金资产、负债、营业收入、费用、溢余和损失的核算,而把某一个体的经营活动和影响它的交易、事项和情况,与它的现金收入、现金支出联系起来。故权责发生制会计能提供有关某一个体资产和负债及其变动的信息,从而满足非赢利组织报表使用者的信息需求。这是仅限于现金收支的收付实现制会计所不能提供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非赢利组织会计包括高等院校会计的会计基础应采用权责发生制,而不是收付实现制。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有助于高校教育活动收入成本正确计量,真实反映学校财务运行状况和财务成果;同时,又能有效地将高校支出与收入联系起来并形成配比,促进高校支出的“代际公平”,为以绩效管理为导向的高校改革创造条件。

2.建立资产及其价值补偿核算体系

根据高校固定资产的类别,应采取有所区别的资产补偿核算方法。对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与一般设备,应采取折旧的办法。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从资产评估(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减值处理到计提折旧已有一套成熟的核算方法和管理办法是很科学的。因此,高校应予采用。对文物和陈列品以及图书,则应采取设置基金的办法。因此,需要增加“固定资产折旧”科目,将“修购基金”的明细科目名称改为“图书、陈列品基金”,并按不同渠道提取资金,以实现固定资产的价值补偿,满足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成本核算的要求。此外,

还要参照企业会计核算方法,明确无形资产的核算与摊销方法等。

3.设计核算教育成本的会计核算科目

根据财政部制定的政府预算收支科目,目前一般预算支出分为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三大类,修订高校会计制度应与财政预算改革相衔接,并体现高校成本核算的特点。著名美籍华裔教育经济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曾满超将教育成本分成两类经常成本和资本成本。经常性成本中又包括人员性成本和非人员性成本;资本成本则主要指固定资本投入,如校舍建设与大型设备、土地成本。笔者认为,改革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可吸收这一观点,目前高校成本核算也不宜过细,否则靠加工出来的相关数据核算成本将影响成本的真实性和可比性。实际上,政府预算科目中“人员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属于高校经常性成本中的人员性成本,“公用支出”属于高校经常性支出中的非人员性成本;学校征地、基本建设和固定资产购置支出则属于资本成本。

三、结语

总之, 正视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并加以分析改善,建立一个动态改进、权责明确的管理机制,是高校应对经济发展新情况和会计核算新内容能找到解决方法的正确途径。因此,高等学校可以保证管理信息质量的真实可靠、维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以及实现高校教育的全面发展和战略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王华:对实施新高校会计制度的思考[J].中国总会计师,2014,05(09):78-79.

[2]李飞.新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比较及启示[J].教育财会研究,2013,24(05):6-8.

猜你喜欢
会计制度高校问题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切合实际完善政府会计制度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