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管理及其防范

2015-05-30 10:48:04孟祯
中国市场 2015年39期
关键词:金融风险管理互联网金融

[摘 要]近年来互联网金融以其“开放、平等、普惠、协作、便捷”的特点,使金融行业的产品服务成本低、操作方便、规模作用大。以支付宝、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得到快速发展,但互联网金融以其“金融+互联网”特殊模式存在,既有传统金融行业的风险,又有互联网技术风险,我们必须加强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范意识和监管力度。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金融风险管理;信用体系重构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9.027

1 互联网金融和风险的判断

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金融行业与互联网金融行业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金融市场形态。互联网金融是利用电子设备为基础,以通信网络为关键介质,提供资金融通、资源配置和金融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运作模式。

互联网金融风险是基于“互联网”和“传统金融”的双重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从广义上指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出现损失的不确定性;狭义上指互联网金融企业或互联网金融机构在经营发展过程中,由于制度因素和非制度因素致使资金、财产、信誉等遭受预期、非预期或灾难性损失的可能性。

2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特点

2.1 不可控性

大部分传统的金融行业风险我们可以通过货币和财政政策使得风险降到最低,但互联网技术本身所具有的高效性、即时性使得互联网金融风险发生时迅速传播,使得其有不可控性。

2.2 双重性

互联网金融风险一旦发生就必然牵一发而动全身,小的互联网技术风险的存在会直接影响金融业务的顺利进行,大的互联网技术的风险甚至会导致整个金融系统的瘫痪。相对应的金融方面的风险的存在会对互联网技术的使用构成威胁或者迫使互联网技术进一步的更新。

所以,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具有双重性,不管哪一方面风险的存在,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到另一方面。

2.3 多样性

传统的金融活动,是在监管着金融活动的收益性、流动性、安全性以及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互联网金融风险却存在风险的多样性,不仅存在传统金融行业的风险和互联网技术方面的风险还有用户的操作风险;以及隐藏在互联网中的黑客,使用盗号木马,监听等对互联网金融构成极大的威胁。

2.4 传染性

传统的金融网络模式认为互联网能够分散金融体系的风险,然而认为如果网络结构相关度较高,如果系统一旦发生风险将会使得风险传播更快,波及范围更广,传染性使得风险更容易扩散。互联网技术加速了“信息”载体的传播,当金融体系稳定时信息资源的共享使得客户能够更加理性地作出分析,使得风险降到最低,但当金融体系极其不稳定时,会出现“宏微观悖论”加速传染。

3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类型

3.1 技术风险

互联网金融依托于强大的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时代云储蓄的快速发展,使得客户信息储蓄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同时还存在着计算机病毒和网络黑客等一系列的攻击。信息时代更新换代非常之快,互联网金融行业也同时面临着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我国互联网金融技术相对不成熟,大多数是引进国外的互联网技术,缺乏自主研发的互联网金融技术体系,这对我国整体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业构成一定的危险。

3.2 业务管理风险

由于互联网金融风险往往具有不可控性,当互联网金融业务发生急剧变化时,会造成资金流动受阻,客户信息,资金安全性问题,例如网上信用卡借记,余额宝作为第三方支付等延期付款受阻,一旦风险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就会使得金融业务受到进一步影响,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迅猛,很多企业不具有互联网和金融领域的复合型人才,使得企业发展存在潜在的危机,同时大家对风险管理的意识并不强烈,业务管理上存在风险,例如有的支付宝平台在进行大的业务时,并没有启用U盾等安全工具,仅仅使用密码和验证码校对,都给互联网带来了业务管理的风险。

3.3 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企业员工而非企业技术人员在使用系统时,因不熟悉操作系统或者没按照操作步骤对企业造成的技术或财产损失。另一类是消费者在未能合理掌握操作规则的情况下,操作失误对个人和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发展初期,没有一定的经验和社会监管力度不够,一味追求利润,未能及时对员工和客户进行业务操作规范的培训,以及未能建立对操作风险的识别和监管体系,使得互联网操作风险存在。

3.4 法律政策风险

互联网金融是一种金融业务体系,很多监管和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对于新的互联网企业的成立,网络交易合同的有效性,交易性身份的确认等都没有完善的规定,采用这种网络平台都是双方以协议的方式进行,而协议只能够采用仲裁等手段,却并没有强有力的法律约束力。

4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范措施

4.1 从技术层面进行全面的升级

安全健康的技术环境是企业有序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互联网金融企业应该加强网络基础的结构和研发,加大对技术人才和设备的投资监管,从引入国外先进技术到自主研发,特别加强对日益剧增的黑客等的监管力度,从而提高整个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效率。

4.2 多方面加强互联网金融的监管

互联网金融是一个新兴的市场,很多监管制度并不完善,多方面加强互联网的金融监管,形成规范化的监管机制。由于互联网金融分散,央行和银监会都没有确定的职权实施监管,我们要成立专一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机构,制定完善有序的管理方法,机构可以分为几个不同部门,配备相应的人才和设备。同时加强与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的合作,加大监管力度。

4.3 强调金融系统的防范

互联网金融风险根本上来说就是金融风险,金融风险一旦发生,带来的损失金额往往比一般风险造成的损失大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因为货币资金的筹集与经营,不但涉及生产领域和分配领域,而且还涉及流通领域和消费领域,即涉及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由于互联网金融机构线上操作,使得钱的来去详情并不知道埋下了巨大的金融风险隐患,必须要强调互联网金融业务监督管理。

4.4 加强互联网金融的法律体系建设

学习国外一些互联网金融机构的法律法规,并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建立一个初步的法律制度,明确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准入和退出制度。同时也可以对电子商务进行规范,颁布相关法律对电子平台进行安全且规范的管理。在电子商务处理中,银行与客户双方都需要有数字签名和电子凭证等有效性证明,这样可以更加明确双方的职责和利益。

4.5 健全个人信用体系建设

个人信用在某种意义上相当于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个人信用记录的有无和优劣,是个人在经济活动中得到认可的先决条件。建立征信管理机构,这个机构全面负责个人征信管理,建立公开的社会信用信息网络、全国联网系统和全国性的数据库,负责数据采集、加工,并对全国各机构提供服务,此机构应由中央银行负责管理、与商业银行和借款人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初步面向金融机构提供服务,逐步向社会提供信用产品。

参考文献:

[1]郑敏.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风险及其防范——以余额宝为例[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4.

[2]龙啸云.互联网金融风险及其管理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4(2).

[3]王莹.互联网模式下的风险管理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2).

[4]何文虎.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研究[J].金融监管,2014(4).

[作者简介]孟祯(1994—),女,汉族,河南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金融风险管理。

猜你喜欢
金融风险管理互联网金融
浅析金融创新条件下的金融风险管理
大经贸(2016年11期)2017-01-06 21:47:05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本科教学改革探讨
新时期金融风险管理的不足及应对措施
求知导刊(2016年26期)2016-10-31 12:11:16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手机银行发展现状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2:58:55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对策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57:47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金融风险管理在企业中的分析
VaR在我国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