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竹
斯蒂文·霍尔是当今活跃在建筑界最知名的建筑师之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院终身教授。
他的建筑作品涉及博物馆、教育设施、住宅以及其他许多建筑门类。上世纪90年来以来,其作品频频获奖,包括ALVAR AAL TO奖章、美国建筑师协会金奖、美国进步建筑奖等数十项大奖。
低调的建筑领袖
1947年,斯蒂文·霍尔出生于美国。在华盛顿大学建筑毕业后,他在纽约设立了自己的建筑事务所。
在出名之前,霍尔在大学任教,靠菲薄的工资糊口,在一间很小的没有热水的屋子住了11年,睡的是胶合板临时搭成的床,洗澡只能跑去附近的基督教男青年活动中心。
他去日本竞标,业主不信任地把他晾在一边,在半年内找了很多人与他比稿,但最后还是觉得他的方案最好。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1988年。
1993年,霍尔参与赫尔辛基当代美术馆的竞标,在516件竞标作品中,他这个外乡人大胆地将馆址选在几座赫赫有名的建筑中间:西临国会大厦,东靠中央火车站,北面芬兰音乐厅,同时和海港遥相呼应。
霍尔的设计征服了生性保守的芬兰人,也从此确立自己的国际建筑师的地位。他对空间和光的关注与研究使其自成一派,创造了独特的建筑语言和成功的建筑先例,成为新一代建筑师的领袖级人物。
虽然蜚声国际,但霍尔并不张扬,他强调建筑是一种存在。他创办建筑评论杂志,深刻影响美国建筑界,然而他刻意回避成为明星建筑师。霍尔主张建筑是为每天的生活所准备的、有灵性的空间,他认为城市建筑是给城市的机体制造一个深思熟虑的贡献,建筑作品的本质则是观念与形态间的有机联系。
正是这样的低调与自省,让霍尔的设计在面貌越来越相似的水泥建筑中脱颖而出。
现代主义思想的革新者
斯蒂芬·霍尔设计的建筑物与一般设计师的作品不同,他的风格一概不落窠臼,其灵感都源自对建筑主体关联性布局的独特审视。
从本质上说,霍尔还是信奉现代主义思想的建筑师,但他也不满于现代主义建筑过于具体,过于冷酷的结构表现。他强调他的设计目的是在于寻找建筑难以琢磨的本质。从这种思维出发,他的设计比较注重强调空间的巧妙处理,强求平淡之中包含精巧的形式和内容。
霍尔的建筑被认为是建筑现象学理论在当代建筑上的最充分反映。建筑现象学研究从思想取向来分,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领域,一种采用的是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现象学思想,侧重于纯学术理论研究领域,其代表人物是著名的诺伯格·舒尔兹。
霍尔的一系列著作,例如《实存、建筑、空间》对海德格尔德《居、住、思》中的思想进行了建筑化和图像化的解释。他自己也称,《场所精神》是走向建筑现象学的第一步。
他认为,只有当人经验了场所和环境的意义时,他才“定居”了。“居”意味着生活发生的空间,这就是场所。而建筑的存在目的就是使得原本抽象、无特征的同一而均质的“场址”变成有真实、具体的人类行为发生的“场所”。
建筑现象学研究的另一个领域采用的是梅罗·庞蒂的知觉现象学思想,侧重于建筑设计理论和实践。其主要的代表人物就是斯蒂文·霍尔。在诺伯格·舒尔兹的理论基础上,霍尔强调的是“场所”在建筑设计中的决定作用。他认为建筑是与特定的地点具有密切的关系,不能脱离环境论建筑。
所以,霍尔的建筑中包含了场所因素、个人经验、建筑本身存在因素。他认为,建筑与音乐、绘画、雕塑、电影和文学不同,是与它所存在的特定场所中的经验交织在一起的。
建筑离不开光
在看过霍尔的诸多作品后,不得不承认他可能是现代建筑上最会用光的建筑师之一。
霍尔对光的崇拜近乎到了迷恋的程度。而这种态度让我们想起建筑大师路易·康来。康宣称:“光为空间神奇的创造者”。康认为建筑不仅是呈现光艺术的舞台,它本身也是一束光。在与光并存的阴暗中,潜藏着人类原始的表现欲。对康而言,光是一种人与神对话的语言,康多以阳光的深重的强烈明暗对比,来显露空间的崇高,因此康的设计中一直具有宗教般性格。
而霍尔视光线为空间气氛创造者的态度恰巧与康是一致的,但光线在他的手中,没有康的圣性与神秘色彩,反而有着春天晨光般的喜悦与顽皮气氛,直接、间接、反射光、磨砂、色彩、轻玻璃的不断变换,层次丰富、五颜六色,让人惊叹:光能如此五彩美丽。
霍尔称阳光的丰富性有如交响乐般层次丰富,应善用它来显现空间的优美品质。他惯于直接用阳光在空间的直射、反射、折射的效果,来陈述他对空间模糊暧昧的捕捉。
霍尔将自然光与空间以这样的方式结合,使人与自然能良好的关系。在他的作品集前言《锚定》中,霍尔对光在空间中具有的神奇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没有光,空间将被遗忘一切。光即是阴影。它的多源头可能性,它的透明、半透明、不透明,它的反射与折射,会交织的定义与重新定义空间。光使空间产生一种不确定性。
大师在中国
霍尔的设计颇受中国企业的青睐,除了当代MOMA,霍尔陆续为万科、凯德设计了办公大楼和购物中心。
位于深圳的万科大梅沙新总部是其最近的力作之一。这座建筑被称作是“躺着的摩天大楼”,如果将它竖立起来,和美国帝国大厦差不多高。6万平方米的建筑基地,除8个支撑主体的交通核外,整体悬空,海风、山风相互流通。
由于地面首层是架空层,所以这座建筑面积近十万平米的大型建筑占用的地面面积却很少,从而实现景观绿化面积的最大化。霍尔为万科在这块地面空间引入雅致的下沉式庭院、丰富的人工水系、如茵的绿地与缓坡,丰富的立体景观将共同营造起一个自然舒适的环境。钢筋水泥的建筑盘旋在这个“海水涂鸦”花园上空,就好像它们一度曾漂浮在较高的海面上,如今那个海面已经退去,留下它们屹立在犹如珊瑚般的基座上。
此外,霍尔还操刀了南京艺术博物馆的选址与设计。该博物馆的新址在南京珍珠泉茂盛碧绿的草木景观环绕间,中国国际实践建筑艺术展览区入口处。霍尔在设计博物馆时,力图通过多角度的理论观点、空间层次、雾气与水的扩展等几个主题,来探索中国古代绘画深层次变化的空间奥秘。博物馆项目由平行的透视空间“场域”,及黑竹混凝土花园墙壁以及其上方悬空的轻盈“形体”组成。地平面笔直的道路渐渐变成了悬空形体内的弯曲通道。上层的画廊被悬挂在高空,按顺时针顺序逐渐暴露,最后聚集于“观景位”的顶点眺望远方的南京城市。这块乡村场地也由于建立了与明朝古城南京相连的视觉轴线而被赋予了新的城市意义。
在他的设计中处处体现真正的人性关怀,真正以建筑作为语汇。他是以空间来实现理念的佼佼者,是少数以杰出的小住宅和小型文化类建筑设计而获得赞誉的优秀人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