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加坡儒家伦理教育引起的几点思考

2015-05-30 10:48:04胡骏
2015年4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新加坡

作者简介:胡骏(1990-),男,汉族,安徽合肥人,云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摘要: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在新加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将儒家思想进行的现代意义上的转换和升华,是新加坡学校德育的核心内容,更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精神动源。作为儒学发源地的我国,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我们能否借鉴新加坡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对中华传统美德进行现代化转换,从而增强我国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新加坡;儒家伦理;道德教育

新加坡是一个面积618平方公里的岛国,人口250多万,其中华人占76%。自1965年独立后,新加坡开始逐步摆脱了依靠转口贸易维持生计的局面,逐渐发展成为新兴的发达国家。

一、“好公民”课程

新加坡在小学阶段设立“好公民”课,按照传统的道德观念,对学生进行有关生活准则、道德责任、热爱祖国,忠于祖国等方面的教育。“好公民”课包括5个方面的范畴,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国家及世界,放射式地向外扩展。在一至三年级,教材以连环画形式为主;四至六年级则以生活实例为主,涉及的内容广泛。在教学方法上灵活多样,有价值灌输法、价值澄清法等。

中学阶段,学生必须从佛学,回教、圣经、兴都教、锡克教和儒家伦理中任选一门。这些科目是:这些科目的目的都是“要大家成为有理想,又有道德修养的人”。新加坡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儒家伦理”编纂成学校课程教材的国家。

二、“儒家伦理”教育的目的、内容、特点、方法

1、目的

根据新加坡教育部的教学大纲编写的《儒家伦理》教材华文本,于1984年1月开始在15所选定的中学试教,1988年对教材进行修订,又在6所中学试用。

新加坡在学校里开设“儒家伦理”课,有其深刻的经济与社会原因。1986年8月2日新加坡《联合晚报》以《我们要“借东风”发扬东方文明》为题,提出了在“借西风”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之后,思想上的极端个人主义开始盛行。此时,应该要回归东方传统,从东方的道德伦理、处世哲学中去汲取有益的部分,“借东风”发扬东方文明。1988年10月29日新加坡《联合早报》更是发表了题为《儒家基本价值观应升华为国家意识》的文章,从国家层面肯定了儒家基本价值观。

2、内容

《儒家伦理》分中三、中四两册,分别供两个年级使用。

中三册分4个单元,即“绪论、儒家大师、修身和生活、五伦“五个单元。

中四课本是在中三课本的基础上,更深层次地介绍一些主要的儒家美德,进一步阐述儒家处世做人的原则,并说明儒家思想的发展,跟现代社会的关系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着重讲个人修养、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中四课本与中三课本相比,更富哲理性,引用儒家著作中的原文,以便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儒家思想。

3、特点

第一,由浅人深,生动活泼,注意符合青少年认知规律。

每讲一个道理,课本都注意尽量以生动的事例说明深刻的道理,颜回居陋巷、文天祥舍生取义等故事穿插于间,既能形象生动地说明道理,又帮助学生理解儒家思想的深刻涵义,又增加了课本的可读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第二,把两千五百年前产生在中国内涵丰富的儒家伦理与新加坡的现代社会有机地融会在一起,赋予它积极的意义,推动社会进步,这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尝试,无疑是个创举。课本讲儒家伦理,却不仅仅拘泥于儒教,而是把儒家伦理与人类社会积累的丰富经验自然地融会在一起,这种融会贯通在课本中。

第三,课本注意了学生道德养成的可操作性。每讲到一个问题,无论是个人修养,人际关系处理,都提出学生应该如何实践、锻炼、培养自己的优秀品德。

4、教学方法

《儒家伦理》除课本外,还有教师手册、幻灯片、挂图等教具。此外还编写了浅显易懂的辅助读本《他们走过的路》,供学生课余阅读。

在每一课后面,都有几条摘要,指导学生学习课本抓住要领;有几个讨论题,供学生参考。而与课本相辅的作业册,也经过精心设计。每一课除了有“选择”、“问答”等练习题外,还有“理解”题,给出一段文字,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理解、回答,这实际是对课本所讲道理的扩充和加深。

三、由新加坡“儒家伦理”教育引起的几点思考

新加坡正是在儒家伦理思想影响下, 形成了具有独特民族精神的道德教育传统, 形成了“国家至上, 社会为先; 家庭为根, 社会为本; 关怀扶持, 同舟共济; 求同存异, 协商共识; 种族和谐, 宗教宽容”五项共同价值观。新加坡把儒家伦理引入意识形态建设,直接在学校德育中纳入计划,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

在现今儒学复兴正热的时期,新儒学、新理学等思潮风起云涌。但这些儒家思想、儒家伦理的研究的成果,却只能见于各大学术论坛、专业期刊和研讨会上,儒学的复兴似乎只停留在象牙塔的学术领域。而反观现阶段国内的儒学教育,在儒学复兴和国学热的作用下看似如火如荼,实则虚有其表:

首先在课程设置上,中小学里我们并没有专门的儒家课程,此时的儒学教育基本是在语文课上来完成。比如小学阶段课本里有孟母三迁、孔融让梨等蕴含儒家伦理道德的小故事;中学阶段则是学习《论语》、《孟子》等中的名篇。但是语文课的重点往往是背诵,而这些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学生的道德实践都不是语文课的教学任务,因而这些儒学经典在学生中并不受欢迎,往往被视为学习的负担,以至于一些学生看到古文就头疼,完全失去了儒家伦理的教育意义。

其次,在高校教育中,儒学教育普遍进入了各大高校的公共选修课系统中,成为培养学生人文情怀的一门选修课程。但是选修课因其本身的课程特点,使课程內容和课程检测带有任课老师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没有统一的具有权威性的教材,课时安排上不同高校都有不同,再加上学生对选修课远不如必修课重视,从而导致教育效果往往差强人意。

新加坡的儒家伦理教育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在国民教育中虽起到重要的作用,但不到10年便被整合进了《公民与道德教育》课,在课程设置上更为隐性也更加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从新加坡的儒家伦理课的设置中我们看到了儒学的现实价值,而儒家伦理教育在现今的中国到底具有怎样的发展前景,是应该独立出来成为专门的德育课程,还是应该走不断整合、隐性教育的发展之路,如何将传统智慧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结合在一起,都有待我们进一步地商讨。(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 詹万生.外国德育第40册[M].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04.132.

[2] 曹斌.新加坡的“国民教育”考察[J].上海教育.2012.第29期.

[3] 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06.

[4] 黄玉顺.儒学与生活:民族性与现代性问题——作为儒学复兴的一种探索的生活儒学[J].人文杂志.2007.第4期.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新加坡
什么叫美好的道德教育
新教师(2023年12期)2023-03-14 10:11:29
当代大学生信息道德教育探析
新加坡
五彩斑斓的新加坡
学生天地(2020年4期)2020-08-25 09:07:58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22
新加坡的魅力
中国自行车(2018年6期)2018-07-23 03:17:30
在新加坡乘公交车
“微时代”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我在新加坡过冬天
小学时代(2016年36期)2016-02-25 06:28:56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