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双颖 李金伟 李煊午
摘要:激励机制已经被广泛运用到各类管理,本文将对激励机制在建设项目精益化管理中的运用进行初步研究,尤其是外部机制在建设项目精益化管理中的作用,最终促进建设项目精益化管理的实施。
关键词:激励机制 精益化 可持续发展 新型城镇化
1 背景
1.1 激励机制
“Incentives”是拉丁语中激励的意思,主要用于项目管理中,它指的是组织通过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的设计,在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奖惩措施下,辅之于信息沟通和交流,激励、引导、援助、维护组织成员的行为,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与员工自己的目标,它含有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的意义(Charles,1998)。激励一般包括激励主体,激励对象,激励目标,激励方法和激励的环境。在人类行为的过程中,个人的激励理论可如图1所示:
■
图1
引自: The Review of Incentive Theory,2000。
这个图形表明了人的行为全过程,可以看出,人的行为来源于某种需要,即人的动机不是来源外部刺激,而是人对外部刺激的反应。
1.2 建设项目精益化管理
“精益化”一词起源于日本,并在建筑工程领域广泛运用,杨太乐(2013)指出:“精益化管理是通往更精确、更协同、更细微、从而更有竞争力的一个持续优化的管理推进过程,它应充分利用现代的管理科学和先进技术,在对效益与效率的不断评估权衡中实现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Oyedolapo(2013)提出,精益化项目管理是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的价值为目的,让项目所有的利益相关方开发和运用更好的管理方法来进行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并激励所有项目参与方以最低的成本最快捷地实现项目目标,而精益化建设项目管理的关键是要持续改进、减少资源的投入、以业主要求为核心、低成本、高质量的管理及供应链、持续改进的沟通方式。
精益化项目管理主要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战略主要为:通过设计、控制、改进工程建设的程序确保现场材料和人员按要求流动,提高安全管理和规划项目过程,并系统地考虑风险和对策;最终实现安全精细化、质量精细化、工期精细化、造价精细化等全过的精细化。
2 激励机制在项目精益化管理中的运用
在建设项目的管理阶段,激励机制的目的主要服务于更好地达到工程项目的目标和绩效。激励机制在工程项目中的运用主要有利润分享机制、绩效机制、混合机制。利润分享机制主要鼓励业主和合同各参与方在项目决策阶段集思广益,节约施工成本,确保项目按照既定的施工总成本完工(Broom,2002)。绩效机制主要是针对项目的具体目标,鼓励项目组的工作成员逐一按预期完成各具体目标,甚至是超出预期目标。例如:技术目标中安全目标、质量目标、无偏差目标、培训目标等等;混合激励运用于当总的绩效奖励是由部分绩效奖励相加组成的时候,部分的目标未完成,并不影响其他已完成目标奖励的获得(Lahdenpera,2003)。而在项目管理的精细化中,激励机制的运用主要体现在:
2.1 以可持续发展政策为实施的强信号
Koranda(2012)指出,可持续发展与项目精益化管理之间有许多的联系,如减少资源的消耗都是两者的首要目标,其他的联系还包括环境管理,价值最大化,健康和安全等等。并且精益化的发展的源动力中不可避免地包括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从资源的合理使用中获得使价值最大化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概念之一,而精益化管理中所强调的“减少无价值”元素的管理及增加工序的“价值流”使其与可持续发展建立了潜在的联系。
我国2012年颁布的新建建筑全面执行《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达到30%以上,2年内绿色建筑开工建设规模不少于200万平方米,并对二星级绿色建筑每平方米奖励45元,对三星级绿色建筑每平方米奖励80元,对绿色生态城区以5000万元为基准进行补助。并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这些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激励政策都是建筑项目精益化管理的强信号。
2.2 以精益化企业文化为精益化管理内部驱动力
Schein(2007)认为,如果建设者想让建设单位的施工更高效、更有效,则应该使企业文化与组织的目标和战略相一致,并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并且企业文化与环境之间也应存在一致性。从精益化概念产生至今,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生产效率和系统的规划和控制过程,似乎忽视了对文化和社会方面研究,而一些研究从文化方面对精益管理进行研究的学者认为精益化企业文化已经成为建设行业精益化施工的催化剂,它主要强调员工的思想和其共同的价值,从企业内部促进精益化项目管理的实施,它主要强调“适时制(JIT)”、“全面预防性的管理(TPM)”、“全面质量管理(TQM)”和“人力资源管理(HRM)”這四个概念。精益化企业文化强调将员工的实现自身价值的目标与企业精益化目标相统一,首先,通过一个不断学习型的组织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灌输到员工心中,再通过动力机制、压力机制、环境影响机制促进项目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其次,通过一个杰出的企业组织,将企业的大政方针和企业理念传递给员工;创建一个持续的程序流和形象的控制系统处理和解决项目中发生的问题,并且通过利润分享机制、绩效机制、混合机制使可靠的、服务于员工的检测过的技术程序得以广泛运用;最后,鼓励管理决策必须以长期目标为出发点,必要时必须适当牺牲短期经济成本。
2.3 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外部驱动力
2014年3月,我国发行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该规划对建筑业提出了产业化发展的要求,要求建筑业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城镇化建设道路。新型城镇化要求建筑行业重视建筑产品质量、人居环境和生态城市的建设。同时要求建筑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应注重节能减排、提升生态品质,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可持续发展。而精益化项目管理紧扣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思路,力图改变传统依据经验进行建筑施工的管理模式,依靠科学的管理力量,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从建筑工程的质量精益化、成本精益化、进度精益化、安全精益化、环境精益化入手,保证产品的制造过程更精细、符合规范、标准和专业,使建筑过程更精确、更细微、更协同、从而向更有竞争力的一个持续优化的管理过程推进。Jose(2014)指出,建设项目的精益化管理的价值不仅仅停留在生产阶段,它是全球可持续发展要求、绿色建筑、提高建设企业社会责任、控制资源消耗等最终实现长期生态和谐统一建筑实践的必然要求。精益化项目管理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具体实施和保证,而“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建设项目精益化管理提供巨大驱动力。
3 结论
这篇文章只是简单研究激励机制在建设工程项目精益化管理中的运用。毋庸置疑,激励机制能促进项目的顺利展开和高效实施。在建设项目精益化管理中应加强激励机制的运用。
参考文献:
[1]The Review of Incentive Theory.2000.http://wenku.baidu.com/view/6afd4870ed630b1c59eeb571.html.
[2]杨太乐.房地产企业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11.
[3]Oyedolapo Ogunbiyi.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impact of lean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on sustainable construction in the UK(2014)[J].Construction InnovationVol,2014(14):81-107.
[4]财政〔2012〕167号.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S].
[5]Matilda Hook.Lean Culture in Industrialized Housing- a study of Timber Volume Element Prefabrication[D].Lule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8.9.
[6]宋健.建筑产业化:趋势与机遇[J].中国建设报,2014.1.
[7]Jose Salvatierra-Garrido.Value theory in lean construction[J].Journal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Property and Construction,2011,16(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