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建设中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路径选择

2015-05-30 12:32马巧慧郑晓庆
中国集体经济 2015年4期
关键词:休闲旅游融合发展乡村旅游

马巧慧 郑晓庆

摘要:文章探讨了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型城镇建设的历史背景下,乡村休闲旅游如何与当地社区和谐共生融合发展,全面繁荣当地经济。当地社区的支持与参与有助于更加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建立,为旅游业发展注入不懈动力;旅游业的发展有实力为社区繁荣贡献积极力量,带动当地经济进步、生态改善、文化传承与社会和谐。具体发展路径上,政府创造优良制度环境,乡村休闲旅游与社区营造过程双向嵌入,互相依托与支持,同步融合发展。

关键词:乡村旅游;休闲旅游;社区营造;融合发展

一、研究背景、现状、意义与创新性分析

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要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十八大报告明确了新型城镇建设,2013年底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了城镇化的指导思想,提出城镇化工作的着力点。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中国经济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开始向全体富裕迈进。

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带动作用大。乡村旅游发展是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建设、最终实现全体富裕的有效途径之一。研究乡村旅游与新农村、新型城镇建设之间的融合共生是本文的立题所在。

在中国知网上以“乡村休闲旅游,社区营造”为关键词,检索出195个与“乡村休闲旅游”、“社区营造”、“休闲旅游”有关词条,未见有精确将两者结合起来的理论研究。我国乡村旅游逐渐迈入发展的调整期,一些深层次问题开始暴露。乡村旅游面临着吸引力下降、可持续性降低、生命周期缩短、客源市场萎缩等困境。2013年《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的发布意味着我国已将休闲旅游作为助推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针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困境、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新型城镇建设的历史要求以及旅游业转型升级发展的现实需要,本文基于旅游资源禀赋、地理位置等先天供给条件提出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定位。对于社区营造,中国目前主要的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政府来主导模式,另一种是商业资本主导模式。这两种方式都有局限性,前者政府资源与行政力量有限且不可持续;后者大商业资本介入对当地文化具有破坏性 。因此,本文探讨乡村休闲旅游与当地社区营造过程双向嵌入融合共生发展,提供乡村旅游与社会建设理论的创新思路。

本文立足理论前沿,心系三农民生,具有很高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价值。理论上为我国乡村旅游、新农村与新型城镇的转型升级发展提供新的理论突破。实践上本文研究成果操作性强。在我国乡村社区发展还很不健全的情况下,研究乡村旅游与社区营造的融合发展机制在促进我国乡村旅游整体发展、繁荣当地经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和谐方面具有极高现实意义。

二、立题依据:乡村休闲旅游与社区营造融合发展的可能性与功能分析

(一)相关概念解析

1. 休闲、旅游与休闲旅游

从词源上看休闲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内的自由活动。休闲旅游便是去往异地,短暂的以休闲、自由体验为目的的旅游活动。去往近郊乡村地区的休闲、自由体验活动则构成了乡村休闲旅游的基本形式。城市近郊的乡村地区因其距离较近,闲暇时间上有保障;又与城市旅游资源风格截然不同,同时现代人在社会压力下对体验简单纯朴、放松身心乡村生活的旅游需要,具有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先天条件。

2. 社区与社区营造

对于社区的理解目前有“共同目标和共同利害关系的人组成的社会团体的功能社区”和“在一个地区内共同生活的有组织的人群的地域社区”两个角度。本文将社区视为功能社区和地域社区的综合,即社区是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具有共同利益关系、具有社区感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感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情感以及人与生活环境的情感。日本和中国台湾具有成熟的社区营造(Community Establishment)经验,即以社区共同体的存在和意识为前提和目标,通过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地方公共事务,凝聚社区共识,发展社区自主能力,配合社区营造理念的推动使各地方社区建立自己的文化特色,使生活空间更美好,生活品质提升,文化、产业与经济复兴,原有社区景观焕然一新,社区可持续发展。

3. 乡村休闲旅游与社区营造的融合发展

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要依托当地旅游资源禀赋、旅游比较优势、旅游需求以及当地社区、企业、民众所建立的旅游服务体系;旅游业获得发展以后要成为当地社区繁荣的积极力量。本文所指乡村休闲旅游与社区营造的融合发展意为:旅游业发展与社区营造过程相互嵌入,和谐共生发展。旅游业支持新农村、新型城镇建设,反哺、促进、支持当地农村社区的繁荣与进步,为当地经济进步、社会和谐、文化传承、生态改善等贡献积极力量。政府组织为旅游业与社区营造的融合提供优质的制度环境,具体为政策制定、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统一规划、统一营销、人才培养等。

(二)乡村休闲旅游与社区营造融合发展的可能性与功能分析

1. 乡村休闲旅游与社区营造融合发展的可能性

从时间因素看,随着带薪休假制度的逐步落实,人们将有周末、公休假期、带薪假期等多种闲暇时间可以选择,为人们走出家门创造良好条件,在时间上保障休闲旅游的实现。

从休闲旅游消费偏好因素看,国际发达城市走的是先社区休闲再到国内旅游最后国际旅游的路线,而我国旅游发展道路正好与之相反。在我国,随着观光旅游热度锐减,人们越来越追求深度旅游体验,休闲、度假、慢享受越来越成为超过观光旅游的优势旅游消费。

从乡村社区休闲旅游资源供给因素看,时下各城乡地区都充分挖掘旅游业发展的先天条件与后天优势,无论在旅游资源特色的树立上,还是旅游交通、接待设施等方面都极大投入,形成了充裕而特色各异的旅游资源供给。

2. 乡村休闲旅游与社区营造融合发展的功能

社区力量的积极参与有利于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促进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当地企业、社区民众积极融入、支持与参与,有助于更加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建立,会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不懈动力,实现当地旅游业的更大发展。

同时,以社区为基准的旅游是社区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工具。旅游业的发展有实力为社区发展贡献积极力量,带动当地经济进步、生态改善、文化传承以及社会和谐。旅游业的经济效应必定提高当地经济水平促进就业,其环境效应督促着旅游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以及文化特色的改善与保护,生活安定自然降低社会矛盾,社会更加和谐。

附属于当地的小型旅游商业对社区的支持对企业业绩具有正面影响。乡村休闲旅游与社区营造的融合发展能够实现和谐共生的双赢,推进我国新农村、新型城镇走向成熟繁荣。

三、乡村休闲旅游与社区营造的融合发展实现建议

(一)政府加强公共供给,创造有利的制度环境

旅游业因其公共物品特征、行业的综合性特征等原因,在我国一直是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因此在乡村休闲旅游与社区融合发展的框架里需要政府主导,输送公共供给,创造制度环境。具体为:

1. 生态环境保护、公共设施完善,为旅游业发展提供资源条件。

2. 政策上,统一规划,塑造软环境。软环境主要包括目的地的政策、制度、教育等,它在整个目的地旅游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润滑剂”作用,也是促进旅游与社区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建议各政府部门统一联动,放眼行政全局,积极采取综合有效的措施营造区域内旅游产业与社区发展融合发展的软环境。

3. 统一营销,培养特色品牌,提高竞争力,拉动需求。

4. 加大落后地区研究与扶持,以旅游带动经济发展,实现当地社区的全面繁荣。

5. 提高经营者素质,提供智力支持,加强专业教育,培养专业人才,鼓励旅游专业毕业生、专业志愿者建立帮扶制度,并给予当地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提供成长动力。

6. 培育社区组织,如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合作社等,把分散的力量整合起来,实现产业化发展,群策群力,优势互补,分散风险,提高整体竞争力。

(二)村休闲旅游与社区营造过程双向嵌入相互融合的路径选择

首先,依托当地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围绕旅游吃住行游购娱的产业链打造休闲旅游资源,挖掘文化内涵,发挥生态优势,突出当地特点,推动乡村休闲旅游与社区发展的有机结合,建立完善的休闲旅游服务体系。

进而,旅游产业反哺社区发展,实现双向嵌入的融合共生展。社区是当地民众守护的家园,旅游业只有成为保护和繁荣当地社区的积极力量才能获得健康持续发展的动力。旅游产业要成为保护当地社区文化、自然、历史等独特性的积极力量,嵌入到社区的综合发展中,在旅游业发展与社区发展融合成长模式中求得平衡。

(三)乡村休闲旅游与社区营造融合发展的操作指南

在乡村休闲旅游与社区营造融合发展的具体操作步骤上,本文建议:

1. 首先政府主导,对农村社区发展反省,建立社区文化自信,根据不同农村社区旅游资源特点统一规划,突出特色。

2. 唤醒村民的社区意识,建立并培育农村合作社区组织,并在政策、资金、智力上提供支持,维持组织持续有效运转。

3. 鼓励村民积极融入、主动参与到当地的旅游发展中。在协调旅游业的发展与村民的个体利益过程中,提高农村社区嵌入到旅游业发展中的积极性。提升当地旅游服务体系的质量,进行统一的旅游目的地营销,逐步树立地区的品牌效应。

4. 旅游业发展起来以后要成为滋养社区的积极力量,嵌入到社区的全面发展中,吸纳就业,通过税收、企业利润等形式推动经济进步、生态改善、文化传承、社会和谐。从点滴做起,推动社区整体形象的塑造,进而获得社区对旅游业的更大支持。

5. 最终实现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与社区繁荣相互嵌入融合共生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邱玉华,吴宜进.城镇化进程中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径选择[J].社会主义研究,2012(01).

[2]张天潘.唤醒文化自觉,再造魅力故乡[N].南方都市报, 2014-06-22.

[3]马巧慧.以“社区营造”为导向推动乡村旅游发展[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6).

[4]王丹,明庆忠.云南省休闲型旅游目的地的空间布局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季刊),2012(06).

[5]Hana Sakata, Bruce Prideaux.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community-based ecotourism: a bottom-up locally initiated non-monetised project in Papua New Guinea[J].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2013(06).

[6]Rob Hallak, Graham Brown, Noel Lindsay. Examining tourism SME owners place attachment, support for community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 the role of the enlightenment self-interest model[J].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2013(05).

(作者单位:大连财经学院)

猜你喜欢
休闲旅游融合发展乡村旅游
历史名镇名村辐射村休闲旅游环境规划设计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华龙舟大赛与休闲旅游发展研究
基于RMP分析的龙岩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现状探究
基于RMP分析的龙岩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现状探究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仙居湫山乡方宅村乡村旅游规划构想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张家界市休闲旅游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