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探析

2015-05-30 10:48柯玉超陈瑞
俪人·教师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方法策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柯玉超 陈瑞

【摘要】数学是人们在生活、劳动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证明,对提高人的逻辑能力、抽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有着独特的作用。小学阶段处于数学学习的起步阶段、关键阶段,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奠定学生的学习基础,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方法策略

兴趣是打开思维大门的钥匙,是智力和能力得以发展的阶梯。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首要任务就是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机会,营造充满活力、洋溢魅力的空间,从而让学生积极地感受数学之美、追求数学之美、享受数学之美。那么,如何上好数学课,使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更自由、更灵动,让学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主动学习数学呢?

一、借助“生活情境”,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连。教师要尽量结合教材特点、学生特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恰到好处引出学习内容,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情境中掌握,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有效手段和方法。例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就可以谜语引入创设情境——“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天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这是什么呢?学生好奇心被激发了,争先猜出了谜底(日历)。这时候,老师提出问题、引入正题,学生就会在旺盛的求知欲驱使下,兴趣盎然地学习新课程、了解新知识,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强化“动手实践”,提升理性认识

素質教育的核心,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为只有通过自己的创造活动而获得的知识,才能被充分掌握和灵活运用。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物体,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实践,同时教给学生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自我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比如,在教学《观察物体》中“镜面对称”的内容时,可先让学生都去照一下镜子,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人在镜子里的特点,镜子内外人的前后、上下、左右位置有没有变化?学生通过交流总结得出:照镜子时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对换。

三、尊重“主体地位”,实现双边互动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因为只有教师带动、学生主动,激发内生动力,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课堂上,教师要尽量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和环境,以实现师生的双边互动、平等对话。例如,教学“分类”一课时,在教会学生明确什么是分类知识后,可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主动实践:将20多支不同颜色、不同长短、带或者不带橡皮头的铅笔打乱放在一起,让学生自主分类。学生们争先恐后去完成,有按颜色分类的;有按长短分类的;有按带或者不带橡皮头分类的;也有胡乱分的。再找学生说明这样分的理由,对讲不清理由的学生予以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对数学抱有一种想学、乐学、会学的态度。

四、注重“适度赞赏”,坚定学习自信

适度的表扬奖励,是数学课堂最好的添加剂。教师应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尤其应“偏爱”学习困难的学生。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补以贴近性的表扬,能让学生如释重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活力,学生个性才能充分展现,学生的创造火花才能迸发、闪烁。比如,在课堂练习时,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可奖励“小红旗”给学困生,有时还主动与他们说上几句悄悄话。学生得到老师的鼓励,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从而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极大地发展创新能力。

五、坚持“牵线引路”,帮助整理知识

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整理、内化知识,进而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个性化知识结构的思维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整理知识,构建合理的、有利于后续发展的知识结构。比如,在教完“4的乘法口诀”时,可给学生出一道兴趣题:你知道老师今年几岁吗?猜出来有奖品哟!然后出示一幅有规律排列的糖果图,横排7颗,有4排。然后接着提问,老师的年龄数隐藏在这幅糖果图里,看谁能最快数出一共有多少颗糖果,用的什么办法?学生们积极主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我把7看成6,就有4个6,再加上4就是28;有的说:我先看成5个4,再加2个4……就这样,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得到了进一步整理与内化。

六、回归“现实生活”,提高应用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任何功课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即孩子自己会学,学了会用,会解决实际问题,光纸上谈兵是没有用的。数学教学也应尽可能地回归现实生活,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身边充满数学,从而感到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可以模拟超市购物这一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买卖东西”。通过识别商品、看价、付钱、找钱等具体环节,使学生初步学会识别假币,懂得要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道理,同时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又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操场上去模拟同时相向、同时同地反向、相遇、同地同向、追上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对相遇问题中常见的术语有了清晰的认识后,理解和掌握算理、解法也就水到渠成了。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随时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借助生活经验“牵线搭桥”,综合运用多种形式,创设富有挑战性、激励性、互动性的问题情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同时,要强化动手实践,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及时整理内化知识,充分运用于现实生活,从而让学生不仅能获得知识、掌握方法、形成技能,更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林良富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 [M]浙江:宁波出版社,2004

[3]焦雅洁用“活”教材引发兴趣[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6(05)

猜你喜欢
方法策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浅析钳工锉配技能竞赛训练的方法
初中政治课堂中引入时政教学的策略探讨
新课改下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