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思想政治教育

2015-05-30 10:48:04刘琳
东方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刘琳

【摘要】在过去几百年里,由于人们的自负与无知,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导致我们正遭受一场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在危机面前,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全人类的生态保护意识已经迫在眉睫。大学生作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一个群体,对他们进行生态意识启蒙的时效性应当是最高的。本文在简要介绍生态的内涵和现状后,提出了当前大学生生态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生态主义;思想政治教育

一、简述生态教育的内涵

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生态危机的加剧,许多有识之士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发表的绿色经典巨著《寂静的春天》到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的定期召开,再到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和界定,都是人类的生态意识觉醒的表现,同时也催生了生态教育的产生。

生态教育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涵盖各个教育层面,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职业教育;其教育对象包括全社会的决策者、管理者、科技工作者、工人、农民、军人、普通公民、大专院校和中小学校学生;教育内容包括生态理论、生态知识、生态技术、生态文化、生态健康、生态安全、生态美学、生态文明等等。大学生生态教育,是一种以通过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意识,增强大学生的生态认知能力从而使他们的意识、认知升华为自觉的生态行为习惯的教育形式,目的旨在将大学生塑造成理性的生态人,从而使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最大限度地落到实处。

二、大学生生态教育的国内外状况

西方发达国家很早就把生态教育列为高校学生的必修课,美国在普及高校公共基础生态教育的同时,十分重视培养环境生态教育师资;俄罗斯几乎所有综合性大学都设有生态学专业,还将《普通生态学》等课程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我国的生态教育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最早在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开办第一批生态、环境保护专业。但由于对生态学认识上存在的局限性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生态教育被认为仅仅是生物学、生态学等工作者的任务,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理工科学科,没有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普遍开展教育。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才在少数综合性大学中作为选修课开设。1991年国家教委决定,将“人口、资源、环境”纳入高校大学生国情教育的部分内容。至此,生态教育开始在我国高等院校逐步得以重视和普及。

三、加强大学生生态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针对我国大学生生态教育领域的落后状态,我们必须提出行之有效、全面系统的办法和措施来弥补我们在这方面的不足以及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因此,本文试图从学校、社会、家庭三个角度,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生态教育的几点措施。

(一)学校是生态德育的主渠道。

1、潜移默化的渗透式教育。这是一种主张在教育和生活中渗透生态价值观,把生态意识潜移默化地渗入到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中去,在无形中确立起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伦理道德观和科学生态行为的一种教育。从实际出发,改变传统的以人类为中心的思想,重新调整人们的行为和实践,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生态价值观,衍生良好的生态行为、实践能力。

2.课程体系建设是关键。高校教育体系中应将生态教育课程提高到公共基础课的地位,其课程地位不应低于思想修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等基础性学科。同时还应加强生态学和相关专业的学科整合,例如:可以在自然科学专业的教学中,加入生态经济、环境生态、环境政治学、环境社会学、环境教育学、环境美学等人文学科知识。通过这两种手段将生态教育课程很好地融进了大学生的学习课程中,这样就构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

3.营造良好的校园生态文化氛围。高校可以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大到校园的整体布局、建筑风格、绿化美化应体现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小到校园里的路灯、垃圾桶、告示牌等的装饰,都应该彰显生态意蕴。

(二)社会是生态德育的大舞台。

1.运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体,广泛传播生态环境科学知识,营造生态道德教育的浓厚氛围。宣传生态法律法规,用法律法规支撑生态道德教育,规范人们的行为。

2.高校应加强与相关社会机构的联合与合作。重视与教委、环保部门、劳动部门等的协作不仅可以集思广益而且有利于构建教育部门、环保部门、社会三位一体的生态教育机构网络,为高校大学生生态教育所需的各种仪器、设备等硬件设施提供资源共享平台。利用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和毕业实习等环节施教,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全球生态恶化的状况以及自身所处环境之险,了解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环境管理制度,以及治理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的技术手段,使其真正成为我国生态环保事业的先锋组织。

3.加强干部的生态教育,提高政府生态服务职能。使各级领导干部树立起新型的自然观和发展观,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自觉承担起保护自然生态的道德责任和义务。这样有利于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的种种利益关系、处理好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关系、环境保护与政绩之间的关系。

(三)家庭是生态德育的启蒙地。对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家长的率先垂范至关重要。家庭是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的启蒙地,父母是孩子的天然的启蒙老师。家长对孩子进行生态道德教育,要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规律,运用故事、谈心等方式和手段来进行。诸如电视系列片《人与自然》等就是对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很好的素材,经常在家里观看这类节目,有利于营造一种生态的氛围、有助于增加学生自然方面知识,从中领略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和无穷奥秘,认识到物种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互相尊重,和谐共处的价值和意义,进而激发孩子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道德责任。

结束语

生态德育是在生态伦理学指导下的一种生态教育活动。当人与自然矛盾日趋加深之后,时代就赋予德育以新的使命,即把长期以来形成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从社会领域扩展到自然领域,指导人们科学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与自然和平共处。对大學生进行生态教育,培养他们成为生态意识、全局意识较强,具备敏锐的前瞻性战略眼光的人才,使他们今后能够在各自的工作中能从政治、经济、科技、道德及社会等不同角度去考虑各种环境问题,积极参与和促进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正福:《高校生态教育浅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2月。

[2]温远光:《世界生态教育趋势与中国生态教育理念》,《高教论坛》,2004年2月。

[3]王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年6月。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新大学生之歌
北方音乐(2017年7期)2017-05-16 00:32:46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3:52:19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58:09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6:45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9:13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2:5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8:30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