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
【摘要】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低年级学生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并逐步走向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的阶段,因此,合理运用教具辅助教学直观地展示知识给学生是至关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和发挥教具的独特优势,合理运用教具来创设生活情景、突破教学重难点等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关键词】低年级;数学;教具;教学
《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要求“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而数学知识究其实质,是一种高度抽象化的逻辑知识,那么直观地向学生呈现数学知识变得尤其重要.随着课程的不断改革,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形成一种趋势.当我们一味追求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所带来不同的表现形式,更好地创设生活情景,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体验着传统教学无法体现的优越性时,我们也不能忽视教具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优势.
教具是教学中用来讲解、说明事物的图表、幻灯片和实物模型等的总称.教具的最大特点就是直观展示数学知识,同时也可以让数学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直观、趣味性更强.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课堂教学锦上添花.因此,在教学实际中运用教具,一方面将知识变抽象为直观,另一方面使课堂变形式为实际.
一、“活用”教具,创设生活情景
在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景来展开教学已经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和手段了.
数学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吸引学生的眼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体会知识的发生过程,从而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那么利用教具把生活中的一些生活情景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在学生的头脑里产生交集,就会使学生很快可以构建出知识的体系.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教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加活动的积极性.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当有效地利用教具辅助教学,将课本现有的教材和生活实际的情景联系起来,从而激起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这一新课.首先,我并没有直接根据教材创设一个小朋友在玩积木的游戏场景,用幻灯片展示情景图.我将不同大小的长方形、正方体、圆柱和球各三个图形放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很神秘地举起袋子说:“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份礼物,你们想看一看吗?”根据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特征,他们会对这样的形式表现得特别兴奋,那么这样就很好地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接着请几个小朋友闭着眼睛在袋子里面摸一摸,并且猜一猜是什么.通过摸一摸,让学生初步感受这四个图形,然后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之后,出示幻灯片的情景,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数学知识起源于生活,只要我们留意日常生活,就不难发现,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数学,许多新鲜的教具可供我们教学使用.
二、“巧用”教具,突破教学重难点
每堂课都有它自己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中如何突破教学重难点也成为教师一直关注的问题.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一些学生难于理解的概念、算理、公式、法则等知识,这些知识往往比较抽象,甚至无法解释,那么“巧用”教具会使这些问题迎刃而解.好的教具不一定要有复杂的设计和外观,只要在使用方式上稍用心安排,也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通过教具的使用,使晦涩难懂的数学知识“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真正可以理解概念、算理、公式、法则等知识.在教具辅助教学中,通过教具直观的展示和学生亲身经历中,从而增强对所学知识的感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学生也可以从中自己动手操作,动脑分析,脑中逐步形成数学概念的过程,所以,学生对所学内容记忆深刻,理解正确,突破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例如教学“公顷和平方千米”第一课时——“认识公顷”.这是属于概念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简单换算.教学难点则是建立1公顷、1平方千米的概念.而公顷是个较大的面积单位,在学生头脑中是比较抽象,甚至说是有点遥不可及.这时候“巧用”教具——全班学生,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组织学生到操场上,28个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而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才是1公顷.首先给学生建立起“100平方米”的表象,让学生亲身体验初步感知.然后再经过自己头脑中的想想,100个这样的正方形才组成1公顷.最后带学生走在校园里,“巧用”学校这个教具,跟学生介绍哪个教学楼和哪个教学楼合起来大约是1公顷.这样的一个过程,可以使“公顷”这个概念化抽象为具体,让“公顷”变成可以“看得见”和“摸得着”,也为第二课时学习“平方千米”夯实基础,提供已有知识经验.
三、“妙用”教具,增加练习趣味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计算教学问题日益突出,许多教师面临着计算课课堂教学新理念与学生计算技能、基础训练之间的困惑.由于课堂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可能每个练习题都要创设一个现实的情境.可能在很多学生眼里,计算总是和“枯燥”“操练”联系在一起,学生普遍不喜欢上计算课,不喜欢毫无生气的计算题.课堂练习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形成的一种检验,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在课堂练习中我们可以巧妙地运用一些教具,一方面活跃教学氛围,另一方面增加练习的趣味性,使学生积极投入其中.将教具融入课堂练习中,使练习题变得丰富生动,层层递进,体现练习题的层次感,让学生循序渐进得到有效的练习,而不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从练习中不断巩固和体会计算题的算法和算理,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中教师可以得到很多反馈信息.
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10的加法和10减几”这一课中,运用数学卡片的教具,让学生到黑板上来“找朋友”:哪两个数字相加等于10?根据小学生爱表现的心理特点,使每个小朋友都积极动脑,都想到黑板前找出这两个数字.这样的设计是作为练习题的第一题,立马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提高了练习的趣味性,也提高了教学的效率.第二题计算就可以设计单纯的计算题,在学生热情没有减退之前,完成一些计算练习,提高计算的能力.可见,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教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四、“善用”教具,渗透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们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然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贯穿着数学思想的教学.在小学阶段,给学生渗透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数学思想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抽象的,数学思想其实是对数学事实与理论经过概括后产生的本质认识.那么善于运用教具,将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渗透给学生,又是非常具有意义的一件事情.这样一来,让学生形成良好数学认知结构的前提下,对数学科学的深刻理解和整体认识,掌握基本数学思想方法,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在小学阶段,甚至从一年级开始,教材里面就渗透了很多数学思想方法.比如:一年级上册“认识=、>和<”比两组学生多少时,要求学生一对一地对齐站着,在这个过程中就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同样,在一年级上册“10的分与合”这一课中,简单运用学生的一双手作为教具,可以直观地、有序地展示10的分与合,使学生可以体会到按顺序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今后学习“找规律”做好准备.在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面积计算”中,利用教具在投影上演示,学生也一起动手操作,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算一算的活动中渗透归纳、猜想、验证、类比和集合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善于运用教具有利于我们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豁然开朗”“如虎添翼”,不断构建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教具所表现出的优势显而易见,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一个直观的场景,另一方面活跃了数学教学课堂的氛围.不能因为教具的种种优势,就泛滥使用教具,使其代替了多媒体,甚至代替了自己的教学.我们应该明确教具只是辅助教学,要真正地学会活用、巧用、妙用、善用教具,充分发挥其优势.使数学教学不再枯燥无味,虚无缥缈,给学生展现出“摸得着”“看得见”“活灵活现”的数学知识.也可以帮助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有效、更快地过渡到抽象思维,有效地培养学生进一步发展抽象逻辑思维.
【参考文献】
[1]张峰.浅谈如何利用自制教具开发小学生数学思维.数学学习研究,2013(10).
[2]赵胜男.论小学生教具学具的使用.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