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凤英 冯兆海
我们在开导别人时,常常讲换位思考,而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是否也能从孩子的角度想想呢?
一、从孩子的角度想,体现一种关切与理解
孩子背负着沉重的课业负担,也背负着师长沉甸甸的希望,每天迎朝日而背负夕阳,或于学园高墙之中,或在家居斗室之内,若处藩篱,多么不易;耳闻居高临下的训导,目及望而生畏的监护,还有多少快乐!为什么不能从孩子的角度想呢?从孩子的角度想,体现一种关切与理解。关注其喜怒哀乐,走进孩子内心——批评时留意其感受,勉励时唤醒其情感,就是要使之常在鞭策与鼓舞中。
二、从孩子的角度想,体现一种平等与尊重
在姹紫嫣红的花园旁,有一群孩子问牧师:“爷爷,我能摘一朵花吗?”牧师让他们分别选一朵,并说:“这花归你们了,不过,我有建议:你现在把花留着,它能呈现好些天的明艳,倘若摘下,很快便会枯萎,你们愿意吗?”大家都决定把花留着欣赏。放学回来,他们看到选的花上挂着小卡片,有自己的名字,都激动不已。于是,自觉浇水看护。
既满足其愿望,又使爱花的行为得以实现,正是寓教育于无形。陶行知说:“你若想在笨伯中体会出真牛顿,在凡庸中体会出真瓦特,在坏蛋中体会出真的爱迪生,你必须把自己变成一个小孩子。”牧师因为蹲下身,从孩子的角度想,体会其爱花的心理,顺应其天性,这本身就体现了一种平等与尊重。我们倘能蹲下身与孩子说话,让孩子有尊严,与孩子交往,讲民主平等,使之能快乐地学习、生活和成长,那么,我们的孩子将是多么幸福啊!
三、从孩子的角度想,体现一种爱心与情怀
爱是師德的核心。从孩子的角度想,就体现了一种爱心与情怀。比如,体谅孩子的苦衷而关注其诉求,顾及孩子的委屈而给予其心理援助,允许犯错而导之知错就改,呵护孱弱而鼓励果敢,欣赏特长而使能表现,也会向孩子认错道歉……这都有爱心的投入,都是一种情怀的驱动。消除隔阂、得到认同、滋生希望,就能铸 就成功。
四、从孩子的角度想,体现一种友谊与互信
我们要做孩子的朋友,待以真诚,这就是一种友谊,建立互信,就能实现良好的沟通。
总之,一个好教师要学会先做学生,蹲下身看孩子的世界,这是换位思考,是角色置换与自我完善,是一种豁达与智慧,正是与孩子一起成长。
参考文献:
陶行知.师范生的第二变:变个小孩子[J].师范生,1931(2).
作者简介:姚凤英(1968—),大专,一级,吉林蛟河市新站中心校;冯兆海(1957—),男,高级教师,教育教学,发表论文150余篇,吉林蛟河市漂河九年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