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预习中主体参与重“三看”

2015-05-30 15:13吴留香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5年4期
关键词:鲁镇字音祥林嫂

吴留香

特级教师黄厚江说过:“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学生自己能提出问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问题。”而在《课堂的风景与语文的边界》一文中,李仁甫教授认为:“‘生成的语文课堂必须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深度学习,而有了深度学习,语文课堂的‘生成就有了基本前提。”由此可见,学生课前深度的预习是学生有效学习和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

那么,怎样才能称之为是主体参与有效的预习呢?笔者以苏教版高一语文《祝福》为例谈谈文学类文本的阅读预习如何做到“三看”:

一看:看字词,理全文。这一阶段,学生必须能够标注课文小节,划出文中字词成语,查找字音字义,勾画文中较难理解的长句。这一部分,注重学生字词句的基础积累,需要学生在预习后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整理。整理包括字音字形字义。字音及同音字的归类比较,字形及形近字的归类比较,字义包括重点词语及成语语义的整理,整理好后能及时背诵巩固。

二看:看内容,熟悉文本。要求学生能概括五W要素和一个H,即when、where、why、who、what和how,并根据体裁特征对内容进行梳理,能大概划分段落大意。能将文本内容细致归类到每个文本要素中。

这一部分,注重学生对文本基本信息的掌握,能归纳并复述文本内容。如《祝福》中,who主要人物是祥林嫂,次要人物包括“我”、鲁四老爷、四婶、卫老婆子、柳妈、婆婆、鲁镇上的人们;when是在“旧历的年底”,大家忙着“祝福”的时候;where是鲁镇;what主要写祥林嫂初到鲁镇、被卖改嫁、再到鲁镇、捐献门槛、沦为乞丐、死在鲁镇——从小说的三要素来解读,环境、人物、情节就都有了。根据情节的概括和课文的提示,文章的段落层次也非常明晰。同时,在整理的过程中,还要求学生能将课文内容进行更细致地归纳梳理,比如《祝福》中,环境的描写集中于首尾两段,且主要写“祝福”的场景;对主要人物祥林嫂的刻画集中于祥林嫂外貌的描写,共有三次,分别在课文的第三小节、第三十四小节、第六十六小节,尤其集中刻画了祥林嫂的眼睛,文中有多次的描写等等。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帮助学生有效把握课文内容,并更细致深入地分析手法及作用,领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三看:看难点,找疑点。对文中的重点描写段落、议论部分深读,能勾画并深入理解文本中的疑难语句,对文本提出自己合理的解读并提出自己的困惑。比如,《祝福》中对祥林嫂眼睛的刻画有什么好处?为什么祥林嫂要在鲁镇的祝福大典中死去?为什么祥林嫂的婆婆能将她卖人,她的大伯可以将她赶走霸占她家的屋子?鲁四老爷几次皱眉是什么意思?

当学生充分阅读了文本,并对文本有了自己的解读时,一个个问题就会产生,他们上课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和讨论的热情,并在与同学的讨论中解疑答惑并加深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由此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有效的课前预习,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前提,也是老师有效教学的保障。学生有效预习了,课堂的教学重难点也就明晰了。同时,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让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了,参与学习讨论的热情也有了,不再会只是听老师念经了,课堂的学习氛围也浓厚了,学生的主体性也体现了,课堂的效率也就提高了。

★作者单位:江苏口岸中学。

猜你喜欢
鲁镇字音祥林嫂
论沈宠绥运用《洪武正韵》辨正水磨腔入声字音
深挖文本
深挖文本
——祥林嫂的悲剧原因解读
基于祥林嫂称谓感知其人物形象
鲁镇社会的“和”文化背离
《祝福》教学经验分享
“多说一遍”字音字义大不相同!
论鲁迅小说中对“鲁镇”的民俗描写
《祝福》中的三个“剩”
《诗集传》叶音与宋代常用字音——叶音同于韵书考论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