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实现“工学结合,双证融通”的教改目标,在汽车传动系统检修课程项目教学改革中,依据汽车维修行业典型职业岗位制定课程内容和能力目标,依据诊断过程、维修步骤设计课程教学内容,选择真实的故障排除工作项目为教学任务,突出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注重过程考核。
【关键词】汽车传动系统检修课程 项目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4C-0142-02
汽车传动系统检修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为汽车维修企业培养高级技能型紧缺人才所开设的重点课程。其开发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由工作领域向学习领域转化的方法开发的课程。主要针对汽车传动系统维护、检测修理岗位的要求,培养学生从事“汽车传动系统检修”行动领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基于这一特点笔者对汽车传动系统检修课程进行了改革尝试。
一、通过工作领域分析,确定教学目标
柳州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汽车整车和零部件生产基地,包括上汽通用五菱、柳州特种汽车厂和东风柳汽股份公司及为其配套的大批相关企业,还有汽车服务延伸企业,有很多与汽车相关的产业和岗位,为了更好地贯彻我院“立足柳州,服务地方”的办学指导思想,满足汽车产业的市场需求,设置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故此,课程设置是否契合实际,对专业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本专业的职业面向分布与结构如图1所示。
笔者通过学习参照德国职教模式和美国ASE培训模式,考察柳州及周边地区汽车行业的发展状况,到企业去调研、与企业专家座谈研讨,召开工作分析会,查阅相关标准和岗位工作等资料,明确汽车传动系统检修人员必须熟悉各项维修业务的运作。根据目前汽车传动系统检修岗位设置的具体情况,经过和企业专家研讨,将汽车传动系统检修课程定位于培养维修厂(店)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在此基础上,结合职业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分为:一是专业技能(基本技能、核心技能和拓展技能)的培养目标,二是管理能力(班组管理、7S现场管理、质量管理和客户管理)的培养目标,旨在培养汽车传动系统维护、装配和检测修理岗位及维修企业管理岗位的高技能和高素质人才,两条培养主线教学目标课程体系结构图如2所示。
二、依托典型故障排除过程,设计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课程内容
改革后的汽车传动系统检修课程根据汽车传动系统各总成相对独立的特点,以总成为载体进行学习情境的划分,再以典型故障现象为载体进行了情境下学习单元的划分,进行“简单到复杂、新手到专家”的设计,实现了“由学徒工到装配工,再到技师”的岗位培养目标,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学习情境可根据行业和经济发展、企业实际案例、学院教学软硬件条件进行调整,实施“做中学,学中做,做中会”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要求做到学习情境与实际工作任务一致,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一致,从而达到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一致。同时,课程组里的教师均来自维修企业的一线工作岗位,直接参加课程开发和设计过程,借助校办汽车修理厂进行教学内容的实施,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如与汽车维修企业真实维修过程对应,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次序图,如图3所示。
本课程将原课程知识点与生产岗位真实的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结合,融入到学习过程中,既涵盖了课程体系的知识内容,又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下学习,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知识、教、学、做在情境教学中得到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三、建立课程实施的过程性考核制度
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与考核过程以职业行动完整性为基础,所以评价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贯穿于授课的始终。课程的学习成绩=过程考核40%+期末考试30%+工单考核30 %+技能考核(加1-5分)。过程考核主要是考察授课过程中设计了对故障成因的引导分析,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发言及展示、师生共同总结归纳的互动环节,在分析故障、拆装和检修过程中。教师可就学生的参与和效果进行评价,小组成员也可自评、互评。工单考核和期末考试都是基于真实任务,注重考核过程的职业行动完整性,关注学生能力培养的全面性,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即实现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提高的教学目标。尤其对于在过程考核中学生采用创新性的维修工艺、诊断方法,给予技能考核加1-5分,鼓励学生举一反三,发散思考。
四、本课程项目教学改革的启示与思考
本课程经过项目教学改革与实践,将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相统一,根据企业用人标准去培养学生。针对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在不同的学习任务单元学习中着重针对不同专业能力、管理能力的培养,且各有侧重,同时有工作任务在校办生产性工厂里实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和发展目标进行管理人员的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了真实的工作过程,学生非常喜欢。但课程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人、财、物及制度的限制,也面临一些问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课程的教学应该更进一步、更深入地与行业相结合,跟上汽车技术的发展步伐。随着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结构的不断完善,汽车上的各种新型器件越来越多,因此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更新教学设备,加大设备投入的力度,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网络资源。
继续提高教学队伍中青年教师的教学和专业技能水平。加快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技能,鼓励青年教师增加一定的企业经历。聘请更多的企业兼职教师充实教师队伍,加大专业教师的培训力度及企业兼职份量,提高专业教师的行业影响力。
进一步扩大生产性实训工厂的经营规模。以安排更多的学生、更长的时间顶岗实习和生产性实习,按照生产车间的班组工作方法进行工作分配,使更多的学生在毕业前就能适应工厂的生产环境。安排针对性实训项目,以增强他们在实际工作过程的可操作性,实现学生从学到用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2] 邓泽民,张扬群. 现代四大职教模式[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
[3] 项缨,祝志勇.基于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课程考核制度改革探讨[J].职教论坛,2013(17)
【作者简介】李光辉(1983- ),男,河南周口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汽车维修技术教育,汽车材料成型及汽车安全技术。
(责编 丁 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