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奕群
摘 要:目前,越来越多的小班幼儿家长都开始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性,绘画作为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可以培养小班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使孩子在小班幼儿时期得到身心的全面发展,而小班教师对小班幼儿的绘画指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班绘画;教师指导;情感
从小班幼儿学生的自身来讲,小班幼儿更乐于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和内心的感受。由此可见,绘画课程在小班幼儿的健康成長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因此小班幼儿教师要认真分析小班幼儿绘画的特点,有目的地教学,从而满足小班教育的目的,为小班幼儿的成长提供帮助。在此就小班绘画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
小班幼儿非常喜欢绘画,绘画不仅可以反映出他们对世界的认知,也是他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在当前的小班幼儿园绘画教育实践中,老师往往会忽视小班幼儿学生在这一时期的天性,经
常在课堂上出现老师讲,学生听,然后学生模仿老师绘画的现象。小班幼儿学生很难在绘画过程中获得快乐,获得创造的自由。因此,小班绘画教学活动中,我们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美好的创造者,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画家,保护并增强小班幼儿的创造意识,让孩子在自由快乐的环境中学习,通过绘画发现美、表现美和感受美。
二、注重情感体验,让小班幼儿乐在其中
绘画是一个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的过程。我们在小班幼儿的绘画教育中不仅要注意保护、激发小班幼儿的创造性,还要注意小班幼儿的心灵健康成长。因此,我们在小班幼儿的绘画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情感的体验,让小班幼儿乐在其中,也在绘画过程中培养他们良好的人格。比如,我们在教育过程中除了要引导学生观察事物,也要在绘画中融入情感教育,例如我们在教孩子画小花猫时可以找来一只小花猫,小班幼儿非常喜欢小花猫,常常轮流给它喂吃的,喂水。这样在画小花猫时小班幼儿不仅能详细地说出小花猫的形态特征,还能很容易地画出来。我们还可以做一次活动,例如“我为我的小伙伴——小花猫设计的房子”,我们可以编制一个故事,小花猫想要换一所新的房子,但是它自己不会做,让学生帮助它设计一所漂亮的房子。孩子们由于和小花猫非常有感情了,会积极地融入这次活动中。这样不仅有利于小班幼儿情感教育,还可以提升他们绘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要为小班幼儿选择适合的绘画内容
由于小班幼儿对世界的认知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在绘画选材这一方面也要重视起来,要选择适合小班幼儿绘画内容的、小班幼儿感兴趣的、能够带给小班幼儿想象空间的绘画题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班幼儿天真无邪,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当他们对学习有兴趣的时候他们才会产生强烈的绘画欲望和创作欲望。因此,我们在选择绘画对象时要围绕他们周围的事物来选择。比如学生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小动物、水果蔬菜、动画片里的人物等。在小班幼儿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切记不要仅仅进行正规的绘画训练,抑制学生的创造性,打压孩子绘画的积极性,让学生厌恶绘画。小班幼儿的想象力是十分丰富的,小班幼儿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我们在组织绘画时,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不确定性的命题。例如“未来的汽车”“未来的房屋”“我的生日蛋糕”“我的新衣服”等。这些命题没有限制,不存在对错,由于有现实的事物可依据又不会造成孩子凭空想象。这种命题可以极大地拓展孩子想象的空间,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四、走进小班幼儿的心灵,倾听小班幼儿的画
小班幼儿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常常出乎大人的意料。在小班幼儿的绘画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鼓励学生去创造,还要努力走进小班幼儿的心灵,倾听小班幼儿的话,并及时给予他们鼓励。有一次,我给孩子们上课,让他们画“大山和小河”时,发现有一个小孩子把小河涂成了五颜六色,我很不理解,告诉他“小河应该是蓝色的,你怎么把它涂成五颜六色的啊?”他对我说:“老师,因为我在想天刚刚下过雨,天空会有彩虹,所以小河里也会有彩虹的影子啊,这样的小河最漂亮了!”听了他的话,我深深感受到了小孩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无穷,也深深感受到了小孩子内心世界的五彩斑斓。假如我没有试着站在他的角度去想问题,一定不会理解他的行为,反而会责怪他的错误,这样不仅会打击他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会让他变得不自信。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画得像不像,更要注意让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得到心灵的满足,小班幼儿绘画教育工作者要走进小班幼儿的心灵,倾听小班幼儿的绘画作品,更好地理解小班幼儿,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作为小班幼儿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从小班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科学有效地指导小班幼儿绘画,激发小班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快乐的环境下学习成长。
参考文献:
[1]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05.
[2]胡珮.真实的震撼:中国儿童美术的未来思考[J].美术,2003(6).